文/钱秀金
书名:中美文化差异下的传媒英语作者:洪俊 赵倩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5月定价:40.00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为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英语跨文化教学,应当放置于先进传媒技术和现代化传播语境下,积极调配人力、财力、物力,以资源配置驱动英语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由洪俊、赵倩编著的《中美文化差异下的传媒英语》一书,以中美两国为例,探讨了基于文化差异和现代化传媒技术两种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讨论了中美文化差异概况,作者认为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内核纬度、心理与消费纬度、教育与学习纬度以及文化模式等多个层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的厘清,为全书奠定了必要的事实基础。第二章对传媒与传媒英语进行了分析,包括现代传媒的实质、功能和利用方式;传媒英语的含义、功能及相关理论。第三章探讨中美文化差异下的传媒英语教学,作者就如何在传媒英语听说读写四大版块中认识中美文化差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第四章分析了大学生如何自主开展传媒英语学习,包括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源提取、学习过程监控等。第五章研究了传媒英语在中美文化差异下的对策,如构建传媒英语图式、传媒英语策略培养、教学效率提升途径等。本书兼具理论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与实践性,既探讨了社会文化理论、传媒英语理论等理论体系,又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提升高校英语教学、传媒英语教学的现实路径。本书对于高校教育者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现代化传媒工具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必要性。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打破国家边界,跨文化交际需求的激增越发凸显英语教学的价值。高校英语教学不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故步自封,而是需要适应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须利用现代化传媒工具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升级换代。具体而言,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教学以应试为导向,而非以应用为导向。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考核、获取等级证书。在这样单一目的的影响下,学生应试能力较强,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但跨文化交际更需要较强的英语实际交流能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进行相应的变革,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当前高校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材为辅,老师配合PPT课件讲解为主。教学形式传统,讲授内容十分有限,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感较差。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应当创新教育形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提升现代化英语课堂的吸引力。三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资源共享程度低。尽管互联网的普及为师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优质资源依然相对匮乏。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英语教学质量也层次不一。现代化英语教学应当不断提升优质资源的占比,促进学习资源的流通与共享。
现代化传媒工具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优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传媒技术下的英语教学呈现出教学形式云端化、教学内容聚合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受众广泛化等新特征。在运用于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现代化传媒工具呈现出以下优势。
一是丰富英语教学素材,语言学习场景化。以应试为目标的英语教学长期压制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代化的英语跨文化教学只有重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才能实现英语教学质的飞跃。利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如现代化智慧课堂、智能设备,使得英语素材以能听、能看、能触摸的形式呈现,场景化的学习模式将有助于提升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互动性。二是提升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教学过程实操化。在现代化传媒手段下,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地接触到英语母语使用者,提升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程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线上视频实现跨文化交流,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英语能力。亦可通过英语视频资源、影视资源、中外文化交流论坛、青年论坛等多种渠道,实现英语学习的实操化。三是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现代化媒体平台,能够高效传播各类知识和信息。经由各类媒体平台,学生不但能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还能了解他国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术研究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并且,学生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寻找有效信息、优质资源,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检索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现代化传媒手段下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是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搭建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多课堂联动”。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化的英语教学应当走出教室,搭建多课堂联动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仍然需要立足于教室,现代化教学模式并非完全抛弃传统实体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的第一教学课堂上发展第二、第三、第四课堂,最大限度拓展英语教学的时空外延。借助第一课堂,英语教师需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文化认知、思辨能力等,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是进行英语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堂则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打造学生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师作为辅助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项目,如英文辩论、英文讨论会、英文线下社团活动等。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第四课堂则是要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现代传媒手段搭建中外交流平台、国际青年论坛等。学生在实操中提升英语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丰富自身能力结构,同时在此过程中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二是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的融通共享、互换共生。现代化传媒体系体现在技术驱动下的多元主体实现资源和信息的相通相融,尤其在全球化迅速发展背景下,信息和资源不仅局限于国内传播,国外的资源、知识、讯息也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技术赋能高校英语教学,意味着要将各类优质英语学习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共享。首先,高校要加快搭建校际的英语资源共享门户,学习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便捷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其次,教育交互系统、知识建模等大数据系统对于放大英语学习资源的价值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应在“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下,不断推进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最后,教育资源的流通不仅要依靠专业化的知识平台,更要从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群工具着手。微信、QQ、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应用已经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国内高度普及的社群工具。借助这些现代化媒介,将有助于实现英语学习资源的裂变与膨胀。例如,当前大学生搜集知识或资讯,往往不是通过百度,而是通过微信、微博、知乎等搜索引擎。因此,英语资源的传播可以投放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在上述平台打造精品英语学习账号,这是提升大学生乃至全民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是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搭建数字化英语文化交流国际平台。如上文所述,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需要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首先,教师需要改进教学理念,具备现代化教学思维,掌握现代化传媒技术,完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具备相关素养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其次,高校可以搭建“政产学研”四方协同的数字化英语跨文化交际平台,既提倡中国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实习实训,又支持国外学生参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项目。不断进行形式创新、模式创新,打造多种类型的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践场景。例如,可以搭建“中华优秀文化多语种传播虚拟实验室”,通过系列项目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现代传媒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更新与迭代,将互联网技术、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嵌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将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教学效率。
四是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素养。高校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也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关键。当前,部分高校教师还存在现代化教学思维不足,现代传媒技术运用能力不足,长期依赖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故步自封将难以培育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者与管理者要不断自我革新、借鉴他者,培育现代化传媒背景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完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和知识信息平台,搜集、归纳、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教学资料,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的“含金量”。其次,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是终身学习型教师,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例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参加多媒体技术进修课程,提升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技能。最后,高校英语教师还应当具备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修读教育心理学、哲学等人文社科类课堂,提升人文素养、心理素养及哲学素养。高校英语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路人。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勇担使命,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以价值正确、有深度、有高度的教学内容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