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

2023-10-30 16:34:29盛占军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

盛占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不仅现阶段的教学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且无法促进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更有体验感,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中,获得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借助“互联网+”环境有效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课堂,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思路。

一、挖掘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一)依托网络平台,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

初中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后,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如代码、编程等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思维与能力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与代码、编程有关的内容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副科”,在难以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下逐渐放弃了这门学科的学习。为了避免今后的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效运用互联网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实际使用计算机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意识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电子课件,要求学生结合课件内容思考问题:“计算机的用途有哪些?”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计算机只可以用来完成对数据的计算以及具备某些娱乐功能而已,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借助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还具有处理信息、计算数值、辅助教学等作用。对此,学生在教师借由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中,能够认识到计算机具有广泛的用途,进而理解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计算机的用途,了解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二)强化教学设计,生产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借助线上平台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为学生制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应用文档制作”相关内容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教学难点为“如何在word文档中进行图文混排”。针对该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强化教学设计的方式为学生生产数字化学习资源,以降低学生的知识学习难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教学内容录制微课视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新知导入,教师需要将学生之前所掌握的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的内容运用起来,借助该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并为学生展示某本书中图片与文字的排版方式,以引出图文混排技能的学习;二是呈现新知,教师需要为学生简单地讲解如何在word文档中进行图片的插入与编辑,并介绍编辑键所具备的各种功能以及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三是总结强化,在微课视频结尾,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知识与图文混排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成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观看与学习,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一)构建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着重要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构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如果班级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整体表现较为积极活泼,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使用多媒体设备的频率,避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过于活跃的课堂中被分散;而如果班级学生群体整体表现较为沉闷,则需要教师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力度,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思维,从而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制作网站主页”相关内容教学中,需要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后掌握制作网页软件的常见操作,提升学生混编图像与文字的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所了解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如果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网站的首页设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感悟,让其了解设计一个精彩的网站首页的重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学生电脑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网页制作软件中的各项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对该知识形成初步了解。

再次,教师为学生设计探究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对主题网站首页的设计。

最后,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自行制作的网站首页作出评价,并在班级中展示学生完成的优秀网站首页作品,使学生在榜样的带领下形成自主发展意识。

(二)借助教学演示软件,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对初中生而言,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在教师对知识的口头讲解中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初步了解,但仍然需要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对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软件中的动态化知识展示功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集中注意力,進而获得思维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路径和蒙版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借助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工具按钮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在制作图像的过程中都使用过工具按钮,那么大家能不能说出每个工具按钮的作用呢?”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让学生意识到为图片添加效果除了借助滤镜或涂层的方式之外,还可以使用蒙版、路径等技术。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具体演示如何利用路径实现效果的添加,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教师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在教师的口头讲解结合实际操作的模式下,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绘制路径的工具以及操作步骤。最后,学生完全掌握路径与蒙版的使用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绘制菠萝图像”的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提升绘制路径剪裁图像的能力。

三、构建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特点,借助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实现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也只是麻木地以做笔记的方式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往往借助布置作业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收集大量的自学资料,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自主内化知识,并在课堂中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使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组成”相关内容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后,能够掌握计算机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实现对信息的处理的。这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构建翻转课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源及导学案分享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空闲时间借助导学案与学习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基本认知。

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如内储存器一般可以分为哪两类?常见的外储存器有哪几种?组成计算机硬件的设备有哪些?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展示相关内容的思维导图,系统化地为学生讲解知识,并开展“答疑解惑”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解决,而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借助互聯网平台,创设实践练习机会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创设实践练习的机会,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拓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渠道,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软件”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及微课视频为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练习操作,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又如,在教学完初中信息技术“从因特尔网获取信息”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创新作业模式,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在查阅资料、捕捉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动作操作能力的提升。总之,“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建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较强的信息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如今“互联网+”背景下,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课堂环境,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多种学习体验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