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国良 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老年科主任医师
有研究资料表明,8 0%以上的肥胖者源于晚餐吃太好、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
长期晚餐过饱,经常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岛负担加重,进而诱发糖尿病。同时,肥胖本身也会引发糖尿病。
晚餐若吃过饱,蛋白质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加上活动量小、进入睡眠状态中,使得肠壁蠕动缓慢,延长了有毒物质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增加了肠癌发生的风险。
人体排钙的尖峰期在晚餐后的4~5个小时,若晚餐吃太晚,当排钙尖峰期到来时,通常已进入睡眠中。于是尿液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的钙不断增加,很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晶体,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晚餐若经常进食高蛋白、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会刺激肝脏制造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形成高脂血症。
晚餐成分若偏荤食,加上睡眠时的血流速度减缓,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进而引起小动脉和微小动脉的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压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过程。
晚餐的饮食,若是偏向高脂肪、高热量,可引起胆固醇增高,并在动脉壁堆积起来,成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钙质沉积在血管壁内。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饱食及过迟,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晚餐若吃太好、太饱,血糖和脂肪酸的浓度会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间活动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转化,极易形成脂肪肝。
晚餐暴饮暴食,再加上饮酒,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发病者甚至会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若长期晚餐吃太饱,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肝、胆、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使脑部不能休息,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脑细胞老化。
晚餐的盛食、饱食,必然造成胃、肠、肝、胆、胰等脏器在睡眠时仍不断工作且传递信息给大脑,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造成多梦、失眠,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神经衰弱等疾病。
烤肉是很多“肉食动物”们晚餐桌上的主角,但是,晚餐食用过多红肠、烤肉等,不仅营养欠佳,还会影响消化。此外,晚餐肉食当道、蔬菜不足,易引发肥胖,甚至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晚餐应尽量用焖、煮、炖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法。
酒精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抑制,严重时还会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啤酒虽然浓度较白酒低,进入胃后,可使胃壁减少分泌前列腺素E,造成胃黏膜充血和水肿,出现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白酒和啤酒一起喝更可怕,会加速白酒中的酒精在全身渗透,伤害肝、胃、肠、肾等器官。
在减肥圈子里“过午不食法”甚为流行,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不能减肥,反而损害健康。胃内食物的排空时间大概在4~6小时之间,排空之后,胃会继续分泌胃酸,如果没有食物中和,长此以往胃酸会侵蚀胃黏膜。
晚餐进食麻辣食物有两大坏处:一是辣椒、花椒、胡椒、大蒜、生姜等食材对胃肠损害很大;二是辣椒所含的辣椒碱等刺激性物质会通过刺激人体舌尖,进而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和身体各部分的神经末梢,引发心跳加快、体温上升和较长时间的兴奋感,导致入睡晚和睡眠质量不高。因此,麻辣食物是“晚餐雷区”,对患有口腔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症、消化性溃疡、胃肠炎、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及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更是“禁区”。
甜点多为高糖(或高淀粉)、高脂食物,如曲奇、芝士蛋糕、巧克力饼干等。晚上摄入过量的糖或脂肪,运动量较白天却大大减少,易引起肥胖;精制糖类在体内代谢会消耗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吃精制糖会造成维生素、钙和钾缺乏等营养问题。
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种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
当你已经吃到七分饱,就要及时放下手中的筷子;晚餐时可以使用较小的盘子和饭碗,有助于控制饭量;切忌边看电视边吃饭,三心二意容易吃多。
很多上班族白天没时间好好吃饭,想晚饭多吃一些补回来,这对健康更不利。清粥小菜是不错的晚餐选择,也可以少量吃肉,但以鱼肉、瘦肉为佳。
晚餐是为一天营养“查漏补缺”的好时机。比如,早餐和午餐没吃粗粮,晚上可以蒸点红薯、南瓜或来碗杂粮粥……要注意不能胡吃海喝,适量补充即可。
根据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在晚上5点~7点吃晚餐比较适宜,尽量保持每天规律进餐。晚餐如果吃得太晚,加重消化负担,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上班族需要加班,也最好先吃饭再加班。
中国人习惯在晚上应酬,如不能推掉,可以在上菜时每样夹一点到自己盘中,吃完后就不再夹菜,或饭局到一半就撂下筷子不吃了,有助于控制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