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 婷(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杭州 311300)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心理课堂中活动和体验是两个重要指标,任何精彩的讲授都替代不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深度决定了心理课堂的效果。因此,心理课堂中活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引入新的素材、新的活动来增加趣味性、针对性,让心理课堂更加有效。心理学中的OH 卡牌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功能多样,是很好的素材来源之一。
OH 卡牌(OH Cards)是一种自由联想及潜意识投射的系统,也称为“潜意识直觉卡”。这套卡牌由88 张图画卡(简称图卡)和88 张引导卡(简称字卡)组成。图卡为水彩图案,内容主题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字卡可以作为这些水彩卡图案的背景,当选择将任意一张图卡放进任意一张字卡内,就会有7744 种不同的组合,任何一组图画和文字构成的组合都可能给来访者带来一个特殊甚至显著的意义。
OH 卡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探索潜意识。那么它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困惑的时候有效地缓解情绪、释放压力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呢?首先,它有助于释放焦虑。当我们主动去创造一个故事、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可以释放焦虑的。其次,它有助于整理经历。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往往是破碎和凌乱的,通过故事来表达的时候,故事的讲述中可以不断补全和整理,会帮助我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整合和梳理,从全面和整体的角度上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再理解和再解释。最后,它帮助我们突破限制。我们用卡牌对于原有的感觉及经验组织模式进行搭配,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释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从而有机会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要保证心理课的教学效果,OH卡牌的使用是否符合课堂主题、内容,形式是否合理等,非常重要。我尝试在课前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不同阶段使用OH 卡牌,效果很好,现对其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故事可以说是理解卡牌的核心。当把对卡牌的感受转换成语言,形成有逻辑的故事表达出来,我们的投射也就会展现出来。在团体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发讨论并彼此分享,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和反馈让团体成员彼此发现。
活动流程:每个人抽取一张图片卡,观察图片卡上的内容。第一个人根据图片内容简单地讲一个故事,第二个人讲的故事需要和前一个人的故事有连接,之后每位学生的故事都需要和前面的故事连起来。最后回到第一个人结束故事,再给故事取个标题。
活动效果:在故事接龙的形式中,由于故事需要有整体性,小组成员需要注意到前面学生的故事才能够完成接龙,对自己讲完之后故事的走向也比较关注。因为无法预料,所以更有乐趣,团体动力也有更好的呈现。比如前面的故事是个悲剧,会有人站出来扭转故事的情节,让故事变得积极;如果前面的故事都是很开心的,也会有人把情绪拉低一点。总体上,故事往往会大致趋于平衡,这就是团体动力的表现,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团体带来问题,也能为团体带来资源。故事的不断变化会让小组成员体验到同伴的支持,并有机会在其中得到治愈。
适用范围:该活动适用于心理课中的团体转换阶段,可以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望,从而过渡到团体工作阶段。如果用卡牌依据课堂主题设计主题故事活动,可以用在团体工作阶段,比如探讨焦虑问题。每个人的投射不同,可以反映每个人对于主题词的理解和态度,引发成员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就容易减轻困扰。
卡牌绘画是一种将图卡与绘画技术结合使用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由拓展卡牌的内容,把脑海中浮现的情景用绘画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基本流程:(1)挑选或抽出一张图卡;(2)准备一张白纸,把图卡放在纸上任何一个位置;(3)试着想象图卡之外的场景,画出这个与卡牌连接的场景;(4)试着描述这个场景。
绘画帮助学生丰富了卡牌的意象,通过画笔,学生把卡牌中未能表达的、自己潜意识中存在的部分加以完善。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
案例分享:这次卡牌绘画的主题是“害怕”(见图1),伙伴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关于害怕的体验。小时候的我们对黑暗是很恐惧的,会害怕有什么异样的声音或者东西出现,其实,我们都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看,然后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假如真的有一天遇到了感到害怕的事或场景,因为我们提前有了这样的防范意识,就不会被害怕吓倒,能够有力量去自救或求救。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适用范围:卡牌绘画活动可在团体工作阶段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可能是困惑,也可能是解决困惑的方法。都说每个人是自己解决问题最好的专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是最了解自己问题的人,也是最知道怎么处理的专家。心理课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他表达内心不愉快的情绪,从而更有力量前行。
在团体情境下,卡牌造句游戏帮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并可以借由他人的分享从更多角度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角度和差异化的价值观,同时也对自我的想法有更深的理解。
活动方式:心理教师根据心理活动课的课程主题选择适宜的图卡,要求每一位学生结合图卡内容及内心想法,以诸如“焦虑是……”“我们会如何面对焦虑……”等固定形式造句,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主题词造句。
活动反馈:卡牌造句体现的是我们赋予词汇的价值观,也是我们的信念,它必然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件,以及他在事件中的情绪状态。课上教师可以适时询问,了解故事的经过,以及是否仍存在困扰。如果还有困扰,教师可以在课后跟进,能够更超前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适用范围:卡牌造句可以抽取字卡造句,也可以抽取图卡,用固定词汇造句。前者给予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后者更加聚焦主题,能够更深入地探讨针对某个主题的不同想法。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团体转换和工作阶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激发探索兴趣,促进团体成员认真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即利用图卡或图字搭配卡编排心理短剧,安排学生扮演。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进行排练,也可在课堂上直接生成,会有不同的效果。
活动特点: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宣泄自己的情感,诱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教师作深入的观察,以揭示学生内心的秘密,并帮助当事人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句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身体上的记忆才是真切长久的。角色扮演能给心理课带来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学生体验、分享、观察、学习。
适用范围:心理短剧多适用于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辅导课,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用在课堂的团体工作阶段。在扮演中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依靠团体的凝聚力和创造性来解决问题,实现人际和谐。
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从心理课堂中获得智慧、希望、方法等积极正向的内容,所以卡牌也可以作为能量卡,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让学生看到充满爱、充满希望的远景。
具体操作:每名学生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张卡,一张作为礼物送给在场你想送给的任何一个人,另一张留给自己,作为当下给自己的礼物。目的是让大家彼此传递善意,增进了解。留给自己的卡牌是对于本堂课的总结和感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抽到的图卡或字卡词语结合课程中收获的感受与想法,总结一句积极的语句,并在组内及组间传递这种“正能量”。
适用范围:正能卡牌活动一般在课堂的团体结束阶段使用,该活动还可以和彩虹卡相结合,帮助学生分享内心有收获或有触动的部分。
在观察卡牌时,我们的感受及故事都是我们自身的投射,我们惊讶它的神奇与准确,其实是因为我们恰好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困扰,卡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讲故事时觉察自己,找到通往内心的那条小径。
我将OH 卡牌活动融入心理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积极性、专注力及表达欲望明显有了提高。利用OH 卡牌开展课堂活动,学生更愿意表达、诉说。在故事中,每个人似乎是独立的,但又是有关联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团队的隐形动力。另外,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及时求助的意愿明显增强。随着在课堂中同伴间的思维碰撞、自我的感受内化,学生更愿意从另外的角度看待问题,扩大了面对困扰的视角。当遇到自己和同伴无法释怀的困扰时,也能及时找班主任、心理教师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