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人物画之“当随时代”

2023-10-29 17:2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天工 2023年16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工笔人物画

高 璐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传统工笔人物画更多时候是专业领域学习技法、提升审美的载体,已经不再有广泛的社会共鸣。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工笔人物画之“当随时代”,通过创作与时代联系更紧密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打破这种局面,另外,画家自身作为“时代中人”从时代中汲取养分,再反馈到艺术作品中去,是一个自发的、本能的良性循环,这也印证了该课题的可行性。

任何艺术种类都有其特殊的精神内核和语言属性,这也是区分不同画种的重要标志,无论工笔人物画怎么发展、如何与时代相结合,其本质的精神内核和语言属性都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和张扬,如何在不脱离工笔人物画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与时代相结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以及核心属性

(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从两幅帛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画面都是通过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这也奠定了工笔人物绘画中线条造型的审美理念。

秦汉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多体现在壁画上,与帛画不同的是,壁画在用色上使用了大量的矿物质颜料和植物性颜料,使画面效果更接近真实,开创了中国重彩画的先河。

隋唐是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等,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这一时期的画作多为绢本,色彩艳丽,继承了以线造型的传统,与墨色相结合,随类赋彩,构图严谨,大多透露着盛唐的繁华和富贵。

宋代由于文人画的影响,工笔人物画开始走向没落,或许正因如此,工笔人物画放弃了宏大庄重的题材,开始关注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李嵩的《货郎图》等。在这一时期,工笔人物画虽不是艺术主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笔人物画挣脱了为统治者和宗教服务的使命,将关注点放在普普通通的人身上,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文人画的影响还表现在李公麟开创了“扫去粉黛,淡墨轻毫”的白描画风,为细如牛毛的线注入了更多的书写性,在方寸之间追求极致的艺术性,诸如钉头鼠尾描、兰叶描、行云流水描、春蚕吐丝描等画法,白描也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元素。

元、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虽处在低谷期,但是这一时期的壁画却足够惊艳,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北京法海寺的壁画便是代表作。明、清时期由于西学东渐,传统工笔人物画也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开始逐渐有了结构、光影的变化,人物造型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工笔人物画的核心属性

1.技法语言以及材料媒介

从梳理出的工笔人物画发展脉络中不难看出,线型语言一直都是工笔人物画的核心要素,甚至随着时代发展,线条成了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元素,白描画风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中国画独有的色彩体系和设色技法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征。无论是石色还是水色,都需墨色加以辅助,石青、石绿更是国画颜料独有的成色。工笔人物画的设色过程是层层渲染,在这个过程中,水分的把握、色彩的叠加、石色的调和、透明水色和半透明不透明石色的交替使用、墨色的深浅浓淡等一系列设色技法在工笔人物画绘制过程中一直从古沿用至今。

在国画的任何一个门类中,用墨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工笔人物画中,墨色并不是单单发挥黑灰色系的作用,能否将墨运用到极致,是一幅画格调高低的体现。

传统工笔人物画多以绢本和熟宣形式为主,也有很多为壁画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代的工笔重彩画因为颜料厚重,而牛皮纸韧性更强,所以有作在胶矾水做熟的牛皮纸上。

2.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内核

工笔人物画属于国画的一种,自然具有国画的共同属性,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荆浩六要中的“气”“韵”都默契地将“气韵”作为国画创作的第一个要求。气韵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微妙而又持久的状态。它不仅指线条和色彩,而且是包含着生命、思想和灵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达方式。气韵常常通过画家独特的技法体现出来,如用笔的轻重、用墨的浓淡以及笔墨节奏的控制等。同样的,在工笔人物画中,气韵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准确地传达出工笔人物画的神韵。

“意境”即情与景的融合。意境由画面真实空间和虚幻空间构成,似有似无,不施不饰,从客观抽象到主观臆想,从虚幻空灵到画面的状物场景,衍生幻变为无限空间的无声之语,是澄怀味象、借物托言、物我两忘的化我之境。工笔人物画的意境,即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顾恺之提到了“传神写照”,把“传神”作为品评工笔人物画的一个标准,一幅好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不仅要“应物象形”,更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和神韵。画家通过“迁想妙得”的方法达到这一艺术追求,即画家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对象形象的内部去,经过一番创作呈现对象的真正精神。

在传统中国画中,工笔人物画相比山水画和花鸟画,文人画属性相对较低,所以承载的审美属性也相对较低。其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和宗教服务的,虽在宋朝时期出现过市井题材的画作,但只是昙花一现。

二、工笔人物画的现状

工笔人物画发展至今,在工具材料、技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他们结合时代发展,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创作实践,不断探索创新,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色。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画风雷同、审美单一、题材老旧等问题,这也是许多艺术家面临的问题。相比于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种类,工笔人物画更保守一些,为避免出现“四不像”的结果,画家往往采取更加稳妥的创作方法,虽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笔人物画的核心属性,但也限制了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三、工笔人物画之“当随时代”

前文已经论述了工笔人物画的核心属性和现状,本文的目的正是在把握工笔人物画核心属性的基础上,认清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困境,厘清思路,探索出能够挣脱束缚、更符合当代审美、更具有时代特色作品的方法论,具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工笔人物画的材料、技法之“当随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材料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包括颜料的丰富、纸张的多样、新材料的运用等。颜料方面除了传统用色以外新增了很多新的色系,甚至水彩、珠光等其他画种的颜料也加入其中;纸张也不仅仅局限于宣纸和绢面,牛皮纸、卡板等非传统绘画材料也成了许多画家作画时的选择;水彩的留白液、各种颜色和质感的箔、云母、立德粉等新型材料的使用,也大大丰富了画面。

在绘画技法方面,目前很多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在处理画面底色和肌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这也为正处在探索期的画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同画种技法的借鉴和运用,比如水彩的撒盐法,没骨画法的注水法、注粉法、拓印法等,也是画家寻求创新的突破口。

(二)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之“当随时代”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人物画在造型方面已经有了结构、体积的认识,当前学院派的培养模式更是将人体写生作为基础训练,所以造型准确早已是画好工笔人物画的首要原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仍然一味地追求写实造型,就会导致画坛形成“千人一面”的现象,画家很难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特色。这就要求画家在拥有扎实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古典或现代优秀画家的造型,加以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写生实践,主动探索造型的各种可能性,并最终在创作中逐渐将自己的探索成果现实化。

(三)工笔人物画的题材、立意之“当随时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而存在,大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画家独有的生活经历是画家创作灵感和题材的首要来源,艺术体验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工笔人物画题材之“当随时代”要求画家在艺术创作时,首先要“接地气”,置身于社会中,用心体验和感悟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人云亦云。当前国内学院派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一样的,学生接触同样的艺术教育和基础训练,想要呈现百花齐放的画坛新象,个体之间独有的艺术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艺术创作者,首先应当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将自己置于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地进行艺术体验,选择与时代和生活接轨的创作题材,再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才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题材并无高低之分,区别只在画家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度,所以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无须过分追求宏大的题材,能通过细小的瞬间发现美,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立意,是指一幅作品思想的确立,只有“立意为先”,画中才有奇意、有变化。立意并不是画家苦思冥想的主观臆造,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真切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各不相同,不同的画家对同一题材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时,无须跟风,更不必人云亦云,只需将自己对美、对生活的理解真实地表达出来即可。

作品题材无高低之分,而立意却有高低之分,这取决于画家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素养的高度,只有“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这就要求画家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我,避免成为画匠,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更有思想深度,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

目前许多工笔人物画的立意和题材有趋同的现象,多为宏大题材,笔者认为,从个体的真实感受出发而无关乎题材的大小更重要。比如作为女性画家,可以将创作题材聚焦女性视角,包括女性的成长、所遇到的困境、生活中的感悟等,以这样的立意进行艺术创作,可能最后呈现出的场景不够华丽震撼,但细微之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同样展现了艺术的美。

(四)工笔人物画的风格倾向之“当随时代”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各艺术门类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各艺术家也有与众不同、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画家作为艺术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很自然地投射和熔铸到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中外美学史上对这一点有过许多论述,中国画论讲“画如其人”,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讲“风格即人”。工笔人物画风格之“当随时代”,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在学习绘画技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参考、临摹优秀画家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导致画家艺术风格偏向于所临摹借鉴的作品,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画家自由个性的发挥。在此,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临摹借鉴只是锻炼技法的方式之一,作为创作主体,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在精进技法的同时追求创新,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向内挖掘,认识自我,才能超越前者,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修养,从这个角度来看,工笔人物画艺术风格之“当随时代”,就离不开画家的内涵修养和眼界见识。内涵修养来源于画家长年累月的修炼,是积少成多的成果;眼界见识要求身处在科技发达社会的画家利用各种途径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视野不应局限在工笔人物画的范围内,而是应囊括所有艺术种类、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甚至当下时尚流行趋势,在此基础上,充分打开自己的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的艺术风格才是“当随时代”的艺术风格。

四、结束语

工笔人物画发展至今,风格面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变,但目前的困境也不容忽视,虽然在实践方面已有部分画家做出尝试,但理论方面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一方面希望给予正处在探索期的画家一点建议;另一方面,希望可以有更多画家以及理论研究者关注这个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工笔人物画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