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
造型艺术是美术院校在大一课程中设置的一门基础类课程,是对学生的造型基础进行统一的教学和培养,主要课程通常包括素描基础课、色彩基础课、形式构成课等基础类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打好未来从事专业学习和创作的造型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造型艺术基础课程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下我国美术学教学中的必修课程。
我国美术院校造型艺术教学改革伴随着时代发展从未停止,随着时间跨度的不同,改革的内容也不相同。20 世纪80 年代之后,美术院校有关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开始蓬勃发展,重点是关于造型艺术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的定位问题的讨论。到了21 世纪初,美术院校针对当时的教学状况,均建立起了造型学院和相应的系部,以及在造型学科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思考面对新的艺术手段和语言,以及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造型学科教学的转型问题。
大学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美术院校也是如此。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新的课程开始在美术院校开设,其中不乏涉及新技术、新理念的专业,通常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接受一年左右的造型基础教学训练,但是随着学制的变化,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让知识体系的学习更加迅捷,在知识储备量逐步增加的前提下,艺术基础教学的课程和知识体系是否需要大规模与时俱进地更新,如何进行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的改革,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目前美术院校造型艺术基础教学的改革,需要从高等美术基础教育与课程内在逻辑的关系出发,重点研究美术院校造型艺术基础教学课程的形成机制、建构模式和评价反思。这需要对目前美术院校的课程体系和发展现状进行摸底,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目前造型艺术部承担了全院一年级学生的艺术基础教学,主要以“素描与体验”“肖像写生”“色彩规律”几门主要课程为主,覆盖美术和设计类课程。然而,部分设计类学科,其造型基础课程如何优化是一个问题,目前设计类的专业大二以后的课程普遍压缩,学生对课程的关联性学习、跨学科学习、课后钻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因此,西安美术学院决定将造型艺术基础课程压缩,将一定的时间交给其他专业来进行教学衔接,补充专业课程的时间。并通过研究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内容包括大类招生的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制订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大类的共修课程平台,实现同一专业大类下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打通,在分流之前同一专业大类所有专业共修同一课程模块。
除了西安美术学院外,中央美术学院早在2001 年就首次建立“基础部”以统筹一年级造型基础教学。之后八大美院均设置了独立的造型艺术教学单位或教研室,专门组织一年级造型艺术课程授课。之后中央美术学院根据时代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为适应美术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变化,提出了“大类”招生,其目的是优化专业结构,打破专业志愿一填定终身的局面。
根据几个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现状,可以总结出目前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对美术院校的造型基础教学现状进行摸底,主要是以八大美院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的相关教学资料为基础,不断收集整理教学改革案例,归纳课程设置的现状、变化、改革特点,发现并提出问题;(2)结合目前社会需求、就业现状、未来人口结构变化,进行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衔接和综合安排分配,优化课程结构,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3)国家目前强调将思政融入教学,将“大思政”在教学中进行普及,同时注重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培养,并引导传统学科发展,做到学科发展不脱离国家思想政策。
如果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我们要对造型艺术基础教学的观念进行分解。传统的造型理念,是基于塑造物体的形象,在艺术中的解读为“描绘物象的艺术美”,是一种培养审美、塑造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尔乔·瓦萨里提出了“Disegno”的概念,译为“绘图”“制图”“素描”,这也是现代设计“design”的由来。艺术学学科对于审美培养具有极高要求,造型艺术基础教学是不能被无视或解散的,其是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审美、专业意识的主要方式。故造型艺术基础教学的改革,要保留培养审美意识和实践的课程部分。
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造型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但多学科教学、融合式教学、跨学科学习研究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和”与“不同”,“和”就是大家共同对造型的把握认识,以此弥补设计学中造型的不足,更加促进美术学对造型的精研;“不同”就是一定要发展出适应各专业方向的造型基础。除此之外,许多国内外专家都对此提出过个人的见解和观点。严功军教授曾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书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到了“大思政”背景下的跨学科交融式教学改革,即在多个学科交叉的同时,选取一种协同性的课程设计,来满足几门学科的共同需要。以目前的建筑环境艺术课程为例,其专业特征为艺术和工科知识的结合,即是一种具备高度实用价值的艺术审美和可实践的“未来艺术设计”的概念,要求学科具备高度的实践性和艺术性,并紧密结合结构学、力学、人体工程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绘画教学领域,尤其是西方绘画教学之中,要思考现当代艺术以一种什么形式进入学院教育体系,毕竟目前的绘画教学始终面临就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人类未来的审美发展方向、基础审美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帮助相关专业的学生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成为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各门学科来说,培养审美都绕不开“造型”的概念,尽管这种“造型”的概念覆盖的学科很多,理解也不同,但无一例外均提到了造型艺术对于本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高校教学课程设置本着“优化”“改良”“保持优势”的前提下,不同学科的造型基础教学需要找到共性,即一种“和”。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出,当下国内专家学者无一例外都强调多学科教育的“融合”,即一种和而不同,是一种艺术类的“通识教育”,同时提到了基础造型艺术教学的“与时俱进”问题。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对于造型艺术如何在中国美术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自身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突破,如何使造型“通识”教育更加科学、合理、与时俱进地覆盖艺术多学科基础教学,是教学改革研究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造型艺术基础教学改革的几个要点。
1.转变课程功能。要使课程功能从传统的造型训练,转化为一种造型思维的培养,从传递造型知识,到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过程,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2.改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改革最主要的是与时俱进地革新学科知识,解决教学内容与二年级专业课程衔接和教学延续的问题。
3.改革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合作、交流以及参与的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建立新的评价策略,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逐渐由单一的作业考察式评价,转变为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结合。
目前在国内艺术教育领域,随着“文化丝路”计划和“丝路大学联盟”计划的提出,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文化输出的桥头堡,必须在新时期的文艺改革中走在前列。而西安美术学院作为西北五省唯一的专业艺术高校,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艺术人才成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院领导层在造型艺术十周年展览研讨会上提出要从“根本”“转化”“唯美”三个关键点加深对经典艺术传承的认识,所有工作都要落在造型的根本上,要注重造型艺术的转化,唯美一定要唯中西艺术、古今艺术的大美,以构建一个美术高校基础造型课程改革体系,为学院基础造型艺术教学传承与更新增添活力。同时本院全面实施“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双一流”建设,使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所以当下的相关教学改革,不论是面对学科发展的变化还是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显得十分迫切。
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时代文艺教育工作的讲话指导下,根据各个高校造型艺术基础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一把抓”和“一把放”的现象都需要避免。为此应建设一套以大类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并根据学院总的教学目标,提出一套按照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进行分类教学的计划和教学改革方案。
首先是第一学期的造型艺术基础教学改革,因考虑到新生入学,在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下,考生的审美水平普遍不及专业审美的要求,为此第一学期的教学需要侧重于绘画类造型通识基础课教学,使学生通过比联考时期更专业的绘画训练理解造型艺术基本规律,并结合美术史论、美术理论的学习,提升审美素养,在培养模式上从开发培养学生的知(知性)、情(情感)、义(人格)基本素质入手,在传统的素描与色彩课程中融入“造型”概念、“构成”概念、“图式”概念,建立符合艺术规律与教育规律的造型通识基础课程。
其次是第二学期的学习,之前造型课程的叠加对部分非绘画类专业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时间上的挤压,故充分考虑美术学和设计学的大类专业特点,分为两大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设置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美术学和设计学各专业方向的特点,为下一步的专业选报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为专业衔接课,主要由各专业院系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为顺利进入各院系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最后,在教改研究中,需要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专业的顺序依次推进,从大到小循序渐进,以系统的造型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训练、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为核心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造型学科建设中的论述提出以美育为引领,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优秀创造能力的人才上下功夫,形成造型、设计、建筑、人文几大学科相互补益、相得益彰的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专业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当代中国,通过服务人民锤炼艺术本领;在文化传承上,以美育的视角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今天美术教学的源头活水,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服务社会。这实际上提出了美术院校基础造型艺术教学需要注重“学科融合”“结合传统”“了解社会需求”等几个核心内容。
从西安美术学院的案例可以看出,美术类高校造型基础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美术学和设计学的大类专业特点,以“以实为本、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为指导原则,第一阶段设置专业通识基础课教学、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美术学和设计学各专业方向的特点。第二阶段为专业衔接课,主要由各专业院系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为顺利进入各院系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从造型“通识”教育过渡到专业“通识”教育,依次推进。最终做到西安美术学院的造型艺术基础教学、学科建设、培养模式以西安为起点,向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辐射,促进西部美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根据美院教学改革的案例,美术高校造型基础教学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教改的计划方案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覆盖性、功能性等多元融合的特点,课程设置体系要高度符合高校未来发展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教学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的一个教学特点。在教改研究中跟以往造型艺术基础课程相比更关注专业衔接、专业发展、专业通识教育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分析美术造型、设计造型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关联知识,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造型通识教育的逻辑连贯性,并能够对从素描与体验到造型基础教学的形式实现理解和运用,提高美术与设计学科的交互融合力。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改革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逻辑性、创新性、思辨性思维。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思路,结合社会发展探究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在造型艺术基础教学中始终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放在首位,强调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倡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