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3-10-29 23:52张晓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张晓海

吉林集安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吉林 集安 134200

从宏观角度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内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城市发展状态,更高的建筑质量是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此外,建筑工程质量与民生质量密切相关,建筑质量问题会劣化建筑使用品质,导致建筑使用感受变差。更为关键的是,建筑质量问题往往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这使得相关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这是在以人为本社会理念下绝不允许出现的情况。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建筑企业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障较好的企业效益。施工技术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内容,高超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筑材料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是个重要的环节,这其中尤其包括了材料质量的监管。一旦管理不到位,不仅可能损害工程质量,而且可能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有时候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购人员可能会选择较低标准或较低质量的材料。他们可能会降低材料级别或者压低价格,甚至购买次品材料。这样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了工程质量。例如,如果使用的是低质量的混凝土,那么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可能降低,可能出现裂缝或者其他严重的结构问题。其次,对于原材料的入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也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材料在储存或者使用过程中损耗或者质量降低。例如,如果不按照规定妥善存储钢材,可能会导致钢材生锈,从而影响到其性能。再次,建筑材料的使用也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一旦有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如果使用了含有杂质的砂石,可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总的来说,建筑材料管理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确保每一步都能满足质量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1]。

1.2 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建立详细的设备管理计划,包括设备采购、领用、使用、维护和退役等环节。确保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流程规定,并将计划与项目进度相结合。记录每台设备的资料、购买日期、维修记录和保养计划等信息。定期进行档案更新和审核,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润滑、清洁和更换磨损部件等操作。制定维护记录表格,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和人员,以便追踪和评估设备的维护情况。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能够有效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加强员工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培训和宣传,增强他们对设备的价值和保养意识。鼓励员工合理使用设备,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延长设备寿命并减少维修频率。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与评估,包括设备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2]。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淘汰老化或故障频发的设备,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3 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管理人员的能力尚需提高,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指导工作。他们需要理解建筑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建筑方法和技术,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工作中。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工作的合规性。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团队的协作。因此,管理人员需要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工作,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冲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再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的工作质量。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点研究

2.1 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及规划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规划管理是决定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时间管理,材料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需要精确的计划和有序的执行。目前,施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源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筑业应强化技术控制体系,推动提高施工控制质量。这需要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严格的材料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为此,施工方需要及时获取和理解材料的储存要求,选择适当的储存场所和条件,避免材料因储存不当而损失性能。其次,施工方应根据市场和技术趋势,选择合适的建筑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保证建筑技术管理的质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工程施工过程更加顺畅,提高工程质量。再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也是重要的环节。施工方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考核,严格授权上岗,同时积极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的管理人员,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组织和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总的来说,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规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因此,施工方必须给予这方面足够的重视和投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2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全面提高对建筑工程中材料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在建筑材料采购前,要依据项目进展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并及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对比采购成本,在确保材料质量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质优价廉的建筑材料[3]。

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配件、设备等要详细认真做好检查,依据国家制定的各项规范、标准的规定,抽样检查。对经检查验收并复试合格的关键性材料尚需及时进行封样备查,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进行比对复查。材料验收时,验收程序和记录必须要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在施工中,未经过验收以及验收、复试不合格建筑材料严禁应用在工程上,避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要做好材料储存的日常管理。要结合材料需求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材料储存数量与地点,并要做好材料的防雨、防水、防潮、防火等防护工作,使用中遵循“先进货早用,后进货晚用”的原则,避免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材料过期或者变质。

2.3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它对工程的完成质量、工期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施工机械设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操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和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首先,操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不当的操作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施工企业应组织定期的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知识,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安全地操作设备。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能进行上机操作,以此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人的安全。其次,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也是保证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如果发现设备零部件损坏,应及时更换,以防设备的性能下降,影响工程的进度。通过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成本。总的来说,强化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既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人的安全。这需要施工企业从提高操作人员的能力到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都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实施。

2.4 建设专业化的安全施工管理的队伍

建筑工程企业是整个建筑安全施工的核心,通过强化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意识,展现出建筑工程企业的主动性,从而促使了施工企业在开展安全施工管理时,可以自行进行完善,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打造了更专业化的安全施工管理队伍。首先,施工项目企业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安全施工管理,进而加强了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卫生管理,做到了零隐患、零事故、零杂乱。其次,在建设项目施工中,首先建筑项目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建筑施工安全措施,并参照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经验,然后针对该项目企业施工的有关特性,合理地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最后,对于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对施工标准操作有关的监管机构,以增强对其标准操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并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进行对其施工安全标准的严格审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建筑施工作业的不规范进行制止和改正,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告诫和适当处罚,以便于进一步规范施工。有利于维护环境和确保建筑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又可以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2.5 规范安全管理

2.5.1 识别和预防环境安全风险

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项目管理者需在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察,以此掌握施工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基本信息,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根据施工环境条件调查情况,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并确定摆放位置。施工期间,利用环境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周边环境的水位、气温、湿度和降雨等的变化情况,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发生。同时,还需根据测算的环境安全风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例如提前安置支护围挡装置和挖掘排水沟渠等,将环境对施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5.2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也关系到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首先,需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监管制度,并以此作为管理的执行标准。这个制度需要详细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各类设备的使用规范、紧急应对方案、责任划分等内容,以便施工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其次,对于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人员,相关部门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现场安全监督的基本知识,还要包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和预防工程风险,提高对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理解和利用。另外,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需要有严格的执行力和督导力,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罚,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最后,还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即时对管理体制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发生的安全事件,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6 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在当前的项目建设中,多数施工企业应用流水化施工方式,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建筑施工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也会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建设所用时间。在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到全程透明,并对于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引进和应用,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有效规避传统人工工作方法存在的不足;第二,项目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入新型技术措施,伴随现代化工程复杂程度的持续提升,仅仅依靠传统的CAD技术已不能满足进度管理工作需求,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建立技术,其是以三维数字手段为基础,对于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以模型的形势呈现出来,使项目建设的相关信息从虚拟的数据变为可见的模型,提升了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工程项目的建设需具有交叉性,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协作完成。BIM技术可对项目建设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共享,便于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能使存在的问题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便于寻求最佳优化方案,同时也便于各施工专业的协同作业。同时,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在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未来的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划。管理人员可应用BIM技术进行模式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的碰撞测试,及时发现施工环节存在的冲突问题,并通过模拟作业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进而减少实际施工环节因专业间的作业冲突而引发的影响工期及施工质量的问题出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施工现场管控水平,加强施工现场协调配合,进而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