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中涵养民族文化自信
——以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卫填海》教学为例

2023-10-29 15:57杨艳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杨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育人价值取向上有了重要突破,凸显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强调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多偏重于“教”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的引导;过于注重机械式、翻译式的死记硬背,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效果;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缺乏联系历史、链接生活、实践运用的深入引导。特别是学生往往没有在学中用、用中学,往往浮于表面,为学而学,没有把文言文博大的精神内涵外化于行动,内化为精神追求,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笔者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为例,通过四个驱动任务,就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涵养民族文化自信作了粗浅尝试。

一、以字激趣,在汉字溯源中厚植文化内涵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教材尤为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熏陶作用。汉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意趣横生的中国汉字,都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无痕中浸润,于无声中根植,赋予汉字教学以文化传承的使命,让每个孩子不仅学到知识,更感受到汉字的力量与温度,从而丰盈人文内涵,获得审美情趣,最终滋养每个孩子的民族精神人格。

课堂片段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些象形文字,(天、日、月、山)你能想到哪些神话故事呢?

生: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师: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些象形文字,你发现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生:我发现这些神话故事都与自然有关。

师:的确,我国很多古代神话故事,都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师:这篇小古文仅仅用了短短35个字,就讲述了一个神奇而又动人心魄的神话故事,如果用课文中的关键动词,来串联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会选哪些字呢?

学生文中勾画,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游—溺—衔—湮。

字理识记本课生字“衔”。

师:同学们,这个“衔”字,与哪一个汉字很相似?

生:“衍”“街”与“衔”字很相似,很容易混淆。

师:猜一猜为什么“衔”中间是一个金字旁呢?(出示象形文字及相关图片)原来古人造“衔”字,意为套在马嘴里,用来控制马匹行进,掌控方向的小铜棒。后引申为用嘴叼。

生:哦,原来“衔”中间的这个金字旁与马嘴中的小铜棒有关系。书写这个字,我不会再混淆了。

师:课后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探寻一下“衍、街”这两个字的字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收获。下节课,听你们来讲汉字背后的故事。

二、古为今用,在语言实践中传承文化魅力

看不到学生起点的课不是好课;不切合学生发展实情的课,亦不是好课。只有真正翻转课堂,俯下身子,看孩子需要什么,疑点在哪儿,有的放矢,调整教学,才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师牵着孩子走流程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相信孩子,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桌互学收获知识的起点之上,再来聚焦疑点,集体共学。

课堂片段

师: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我们现在汉语的用法完全不一样呢?

生:“少女”古义为小女儿;今义指年少的女子。

师:像这样古今异义的词,我们之前的学习也遇到过,联系旧知识,回忆一下呢?

生:兔走触株。 (“走”字古义为“跑”)

生:危楼高百尺。(“危”字古义为“高”)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字古义是“因为”之义)这些字的古义和今义差别很大。

师:还有哪些语言表述的顺序和我们现在说话表达也不一样呢?

生:我发现“游于东海”语序颠倒了。“于”字是“在”的意思,我们现在语言表达顺序是“于东海游”。

生:其实这种用法在之前《司马光》一文中“群儿戏于庭”也遇到过。我们现在语言表达顺序是“群儿于庭戏”。

师:是呀,学习就要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我们现在说“在课堂学习”,而古人可能会说——

生:学于课堂。

师:老师在课堂为你的精彩发言鼓掌,古人可能会说——

生:师悦之,击掌于课堂!

师:(掌声响起)瞧,多有趣的小古文呀!其实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也有类似的用法,比如毁于一旦等。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巧妙搭建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大胆质疑,到自主合作,深入文言文探究,自然无痕地链接到“生活实践运用”,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自主、投入地展开读、思、辨、说等语言实践,感受古今语言的异同,任务驱动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态生成,避免了让学生陷入单调、机械、低效的课堂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加之现代成语“毁于一旦”等的引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与文言文还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这样古为今用,思维训练来源于文本,又不拘于文本,经典文化传承、浸润孩子生活于无痕。

三、讲好故事,在丰富情境中感受文化力量

神话故事最初靠我们的祖先一代代人口耳相传,才得以留存。每讲一次故事都会加入丰富的想象,融入更为浓厚而神奇的色彩,神话故事也因此散发出绮丽的光彩。

课堂片段

师:这则神话故事出自《山海经》,这部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奇书”,你觉得这则小古文“奇”在哪儿?

生:主人公由人变鸟“奇”,故事情节更“奇”。

师:你知道精卫是什么样子吗?(链接出示相关小古文)“有鸟焉,其状若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师:精卫填海从西山到东海,相隔千山万水,精卫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精卫在填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海说什么?

(出示情境图片及词语支架:烈日炎炎、大雪纷飞、狂风暴雨、寒风刺骨、同伴嘲笑……)

生自主合作,想象精卫面对困难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四人小组,每人分别从“游、溺、衔、湮”中选择一部分,合作想象讲故事。

生小组上台展示(大众评委评价点评)。

评价标准:

一星:借助图示,把内容讲清楚;

二星:展开想象,把情节讲神奇;

三星:绘声绘色,把故事讲生动。

在达成“生动讲故事”这一任务目标过程中,借助图片、词语和线索支架,辅以情境渲染等技法指导,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穿越文本,移情入境,共情体验精卫在填海时会遇到的各种恶劣环境;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以“奇”突破,通过同伴示范、个性点评、互学感染,持续推动、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主动展开奇特想象,从而丰富画面。在一次次语言学习、创造、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把故事情节讲神奇,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四、多元思辨,在升华体验中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与表达的培养。如何寻找支点来支撑这个学习任务的落实?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和努力?教学目标不能再拘泥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本身,要挖掘教学内容背后指向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如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思维能力等。同样一个文本,放在不同的目标框架之下,制订的具体教学策略可能完全不同。

课堂片段

师: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孩子们畅所欲言,水到渠成,内化感受,外显输出。课文学到这里,似乎已经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这里笔者进一步深度引领,适时链接顾炎武的诗及康震的点评。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播放康震教授在“经典咏流传”中的点评视频。

师:同学们,这种文化基因早已一代代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血液中!你还读过哪些和精卫填海相似的中国神话故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这些中国神话故事,表达的更多是人对自然不屈的抗争精神。

生: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执着向前、永不服输的精神……

师:让我们进一步聚焦身边的人和事,从哪些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中华民族这种永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呢?

(生结合身边发生的故事讲述抗洪抢险、地震救援、抗击疫情……)

师:你发现中国神话故事和西方神话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吗?

生:在西方神话“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当灾难来临时,人们都是依赖神力去躲避灾难……

师:(总结)洪水滔滔,我们不惧天灾,众志成城;汶川地震,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肆虐,我们义无反顾,逆行而上!面对自然灾难,西方神话演绎的是诺亚方舟式的神力,而我们祖先的故事传承的则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样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抗争精神。正是这样的基因和血脉,成就了我们绵延五千多年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语文教学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联系身边社会实践,进行多元思辨,进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找到中西方神话在精神内核方面的不同点,在感受、探究、类比、思辨、碰撞生成过程中,课堂教学成为曼妙而深刻的人生旅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不知不觉中,中华优秀文化唤醒并滋润着学生的灵魂,学生的精神世界被完满打开,思维训练与情感升华共融,从而涵养人文内涵,获得民族自信力!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填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