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胜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由此可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红色文化中“红色”是底蕴,“文化”为“根脉”。红色文化包含着营养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浓缩了历代革命先烈浴血奋斗、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大求强、崇尚真理的精神内涵,是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升华思政教育成效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曾多次强调,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注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要通过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素材,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不断深化大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厚植为国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大中小思政课育人目标与红色文化挖潜的契合度,把大中小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引向深处[3]。
近年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改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综合提高一体化整体成效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要破解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就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大中小思政课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区域红色文化、红色人物、红色事迹融入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牢牢攥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手中。”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狠抓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通过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大中小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八个确立”“十四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同时,加强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能推进大中小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引领作用,将国家层面意识形态工作植根于大中小学生心中,以此推动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
红色文化在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红色资源文化挖掘不够充分,缺乏体制机制保驾护航,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和共享平台搭建滞后等困境。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主动挖掘、挖潜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中小学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往往局限于课本,难以主动挖掘红色文化背后深层次的教育思想、信仰哲理、真谛信念。很多教师根据中小学考试要求“画重点”背诵,生硬地将红色思政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导致一些中小学生逃避思想政治理论课。
而教师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素材,其思政课教育只能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初衷南辕北辙、背道而驰[5]。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很多重要场合和会议上重申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并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贯穿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教学中。但截至目前,一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探索预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当前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红色文化融入建设还非常缺乏,相应的融入机制有待确立。
从现实状况来看,一些中小学由于思政课教师师资不足,短期内又很难招聘到专业对口的思政课教师,于是出现了数学老师、科学老师、行政后勤岗老师兼任思政课教师的情况。但由于专业差异、学科背景不同,导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升学率和应试成绩,将红色文化和思政课教育割裂开来,思政课教育只关注“考试重难点”,红色文化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更难以搭建二者融合发展的平台,严重削弱了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成效[6]。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路径。
第一,幼儿园宣传学习“榜样人物”。幼儿园可以通过董存瑞、邱少云、雷锋、赖宁、张海迪等英雄或先进人物,以漫画、游戏、脚本、短视频等形式,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植根于幼儿思政教育。
第二,小学崇尚“事迹典型”。小学生的思政课主要以“事迹典型”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王二小》《金色的鱼钩》等课文具有极强爱国主义教育意蕴,这些课文的教学可以用“事迹典型”的故事形式来推进,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第三,初中知悉“历史征程”。初中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拔穗期”,这个阶段需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引导教育学生反思红色文化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激发学生奋发有为和奉献祖国的激情。
第四,高中洞察“精神品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挖潜对青年学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青少年身心素质进一步发展,也是青少年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育,使其懂得真、善、美,促进学生充分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并深化于心[7]。
第五,大学牢记“使命初心”,挖潜红色文化资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推动红色基因更好地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
首先,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育一线的实践者,他们充分了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基层前沿真实状况,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熟悉思政课教育规律,更能清楚洞悉当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例如,某校曾探索“微课”“慕课”“网络评论员文章”“红色话剧演绎”“红色文化有奖知识竞猜”“实地考察学习红色圣地”等各种活动,升华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成效[8]。
其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一线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真实情况,要多与一线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学会聆听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心声、诉求,收集一线思政教师专业化合理意见建议。同时要创造一线思政教师与地方教育管理者面对面交流机会,定期积极组织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学习最前沿科学理论,营造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良性氛围。
其一,从大中小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来看,要注重打造和培养一批具有“红色文化”意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解决思政教师不足的状况。而且要在培养质量上严控把关,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真懂真用、真信真守、视野开阔、年富力强、兢兢业业的青年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9]。
其二,搭建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和共享的有效平台。大中小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师资共享平台、内容共享平台,切实解决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疑难困惑问题。各高校、中小学还可以邀请本校名师专门开设并制作大中小思政育人示范课、微课短视频、慕课视频、社会热点视频等,实现师资共享、内容共享[10]。
其三,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共享。大中小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现场实地考察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其经验可以共享推广。
其四,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的成果共享。自党的二十大以来,一些大中小学校为认真贯宣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讲成果展示,推动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成果共建共享。通过成果共享,将党的前沿理论、正能量的社会实践成就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广大学生中,第一时间内抢占思政育人的主阵地,高唱思政育人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