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培育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促进

2023-10-29 01:59:29高俊玲张安龙斯汀范赫尔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通识时代专业

高俊玲,张安龙,斯汀·范赫尔

(1.陕西科技大学 a.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b.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根特大学数学模型、统计和生物信息学系,比利时 根特 9000)

时代新人是紧跟新时代砥砺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取向不断体现的新时代接班人[1]。高等院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其思想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是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最为重要的现实诉求。进入新时代,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更是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专业内涵式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数字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大背景下,时代新人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我国及世界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效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如何拓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及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和实施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多方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高校教育契合时代新人的培养需要,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常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68-69;通识教育则是着眼于培养具备完备知识结构与完整人格的人,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赋予人才所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场和综合素养[4],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专业才能和科学素养、理想人格和政治担当、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新人要有过硬的本领,具备一定的专业才能和科学素养,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服务。目前,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划分专业来组建教育培养体系,据此来培养和输送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学生亦通过学习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的专长才能,进而获取理想的职业来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人才的需要[5]。但高等教育的价值不应局限于只让学生学习固定的专业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其建立自我认同感,具有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新人实现个性化发展、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的关键[6]。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彻“精专与博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协调及平衡过分实用化和专门化的专业教育[7],是学生从服从、盲信书本知识到接受多元思想,区分、比较及判断多种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习惯的关键环节;不同学科理念间的关联贯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延伸,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由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术训练,且服务于整体素质,故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践以专业学习为主要培养途径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以通识课程为主要培养途径的沟通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组织协调以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等能力,是时代新人对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时代新人要有中国灵魂和中国精神,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中,要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个人梦,这是时代新人应该具备的时代责任和政治担当。通识教育将我国贯彻多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及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涵盖其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其中;同时也将现代信息文明、世界多元文化以及先进思想中国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培养出具有理想人格和政治担当的时代新人,其所具备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国外一流大学的实践内容,也是我国各大学实施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8-9]。时代新人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只有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础概念中,才能使时代新人在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全球意识,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10]。高校要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仰望星空”的时代新人。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及促进的现状分析

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关系到国家高质量人才的成长”[3]25,此后通识教育逐渐成为国外一流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欧美名校本科教育的基本形态。我国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单一的专业学习已难以适应知识的迭代和重大突破,跨领域跨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而创新性的研究突破和社会需求要求通识教育的融入。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作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1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制度逐渐受到关注,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重要课题。

通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批高校先后开展了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其通识课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道德修养等多个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设置,使学生既能在某一学科领域深耕专精,又能通晓一般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知识;既能追求科学与真理,又能通权达变,拥有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而通识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更多的高校开始加入通识教育的行列,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各高校的通识课程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很高,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广博性和多元性。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通识课程,通识教育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通识课程也会被学生视为“水课”。当学生面对眼花缭乱的通识课程设置时,如不能合理地选择课程,将会导致学生难以满足学习需求,所学或杂乱无章,或聚焦某个领域,偏离通识教育的本意。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学分占比较低、考核方式宽松、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不尽合理等,造成学生对通识课程敷衍以待,得过且过,形成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现象,学生难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识教育也难以达到培养“通才”的目的。如何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水乳相融且共同促进是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通识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及实施路径

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是国外一流大学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与实践内容,也是他们将通识教育目标转变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自由教育绝不能只存在于接受技术训练之前,而必须与技术训练同时进行的教育理念[12]。美国知名大学本科教育包含了比例相当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二者相互渗透,共同促进,践行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的高等教育理念。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构这种理念,以促进人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只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人,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形势,处理各种复杂事物,以及具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的才能[6]。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作为专业教育的灵魂,通识教育必须融入专业教育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断深化,共同推动人类认知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时代新人培育视域下,我国本科教育应践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首先,需要院校层面的战略规划。以欧美一流高校为例,我国高等院校应该紧扣自身时代新人培养理念设定战略目标,在一流本科教育质量层面通过借鉴欧美一流高校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育实践过程,学习其先进理念,促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其次,要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宏观路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并不太重视。因此,对学校管理层面而言,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思想和行动,切实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高教师对通识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如通过制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制度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通过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力并开展专题研讨落实通识教学改革;建立将通识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纳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加大教师潜心研究通识课程教学的积极性等,以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要从“微”做起。从时代新人培育的视角出发,培养具有理想人格、过硬本领、勇担重任等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本科教育的重点与方向。课程是大学所有教育要素中最微观的体现,高校要重视设计、调整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如通识教育课程最好由资深教授授课,资深教授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较为全面,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课程内容,使专业知识与通识认知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通识教育的站位。此外,适当提高通识课程的学分占比能够引起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重视,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学分占比一般在5%左右,相较国外高校的15%,甚至是50%,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程难度设置上,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合理增负,通过提升学业难度,激发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挑战意识,使其学到知识,学以致用。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实是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理念并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目前的通识教育建设实效缺失合理的评价制度。如在教育观念更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通识教育项目仍缺乏总结与梳理环节,不能形成实质性的评价报告,进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和质性指标,建立常态及动态的评价模式,进而推动通识教育建设优质发展。

四、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的环境通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某校选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识课程的本科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问卷546份,回收535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大一学生373人、大二学生101人、大三学生39人、大四学生22人。通过调查发现,高达70%的学生对通识课程开设的目标认知不清,65%的学生认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大,这一占比大多为大一新生。但随着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约41%的学生逐渐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认为通识课程对专业课程有积极影响,两者的融合能够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提升独立思维。如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的环境通识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这说明本校的通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获得了学生一定的认可。

通识教育的任务内涵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部署中包含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环境伦理观,保护环境的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等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而唤醒自身对人类环境的忧患意识及环境保护责任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培育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进而加深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在专业领域的自觉渗透,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通识课程的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以课堂PPT讲授为主,辅以慕课的富媒体表达方式,增加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实践,为课程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但课堂的研究氛围、启发性、互动性仍有待加强,将通识课程既上好又上活仍然任重而道远。

传统的开闭卷考核方式并不符合通识课程的特点,而是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核方式由结课作业(40%)、翻转课题主题汇报/随堂测试(40%)、慕课(10%)及考勤(10%)组成。评分标准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性、创新性、团结协作能力等。对通识课程授课教师的评价工作,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听课及评教系统向学生发布在线调查进行判定。

对通识课程而言,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且立竿见影。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异同并进行对接互补,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分层定位,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寻求与自身专业的知识结合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实现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核心的兼容并包、文理并重的通识教育目标[13]。

通识课程服务于通识教育目标,服务于高校新时代人才的培育需求,对一流本科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实现有很大帮助。坚持并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其相辅相成,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流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所系。开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促进的研究建设,是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新时代人才培育成效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通识时代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HANDS OFF THE WHEEL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