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在诊断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分析

2023-10-28 08:05章曦凯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6期
关键词:肝炎

章曦凯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在不同类型肝炎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铅山县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的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21)、慢性肝炎组(n=23)、肝硬化组(n=16),同时选取同期于铅山县人民医院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次日清晨空腹4 mL静脉血,运用全自动血凝仪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组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PT、APTT、TT长于健康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LT少于健康对照组,MPV、PDW大于健康对照组,PC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肝炎组的各项凝血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评价肝脏受损程度、肝炎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临床可通过检测肝炎患者机体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有关参数及时明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施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关键词】  肝炎;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脏损伤程度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6-009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6.031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发病率较高,在所有感染者中,有10%~20%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肝炎,还有少数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以及肝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度威胁[1-2]。肝脏属集体关键代谢与解毒器官,是各不相同的凝血因子形成的关键区域[3-4]。在肝细胞遭受肝炎病毒或酒精等入侵而出现程度不一的损伤时,肝脏功能将受到极大的损伤。肝脏为血液之中凝血因子的主要合成场所,在确保机体凝血功能正常运转中扮演重要角色。当肝脏遭受损害之时,将会诱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机制与纤溶功能发生紊乱,继而引起多种凝血功能异常[5-6]。及时明晰肝细胞损伤后的凝血功能状态,系统探究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转变情况,指导临床施行个体化的治疗意义重大。基于此,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铅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在诊断不同类型肝炎患者中的具体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铅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的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21)、慢性肝炎组(n=23)、肝硬化组(n=16),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正常体检的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79±2.34)岁;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23.89±0.64)kg/m2。急性肝炎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0.83±2.42)岁;BMI 18~27 kg/m2,平均(23.95±0.70)kg/m2。慢性肝炎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94±2.46)岁;BMI 18~26 kg/m2,平均(23.81±0.56)kg/m2。肝硬化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0.95±2.46)岁;BMI 17~27 kg/m2,平均(23.96±0.72)kg/m2。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肝炎患者均经临床有关检查确诊;健康对照组均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具有优良的依从性。排除标准:伴有免疫系统病症者;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存在精神疾患或视听、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存在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存在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1)标本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进行静脉血的采集,使用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器,留取静脉血4 mL,其中3 mL静脉血用于凝血指标的检测,1 mL静脉血用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以3 000 r/min的速率进行10 min离心处理并获取上层清液后,留存待检。(2)检测方式。将3 mL血液标本放于全自动血凝仪(济南金浩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KHB202-1/2/4,鲁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411号)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全套试剂均由该公司配套供应。将1 mL血液标本放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EK8550,赣械注准20172400254)上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配套试剂均由该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1)对比4组凝血指标。(2)对比4组血小板相关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运用Dunnett分析,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凝血指标对比    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PT、APTT、TT长于健康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肝炎组的凝血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4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比    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PLT少于健康对照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C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肝炎组的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均为肝炎的类型,近年来因人们生活结构与饮食习惯的不断转变,此类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7-8]。肝脏为机体重要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器官,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凝血、纤溶系统所参与的不同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而在肝炎病毒与酒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肝细胞会遭受破坏,进而表现为肝功能的异常,重者还会对机体产生系统性的损伤,继而导致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因此,及时探讨肝细胞损害程度与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联系具有至关重要意义。

PT不但属外源性凝血功能的实验指标,同时为评估肝脏病变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该指标多数经由肝脏形成的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表达决定[9-10]。而APTT、TT的延长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以及肝脏合成各类因子的下降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FI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质,当机体存在炎症或脏器损伤时其合成增加[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PT、APTT、TT长于健康对照组,FIB低于健康对照组,PLT少于健康对照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机体的肝细胞损坏较多,故组织因子被释放到血液内,以此激活外源凝血系统,从而表现为PT、APTT、TT延长,FIB减少。而肝硬化患者自身凝血因子因蛋白质合成减少,对激活的纤溶因子与组织凝血活酶的清除能力减弱,以此显示为机体凝血指标异常。肝硬化患者机体之中肝素酶形成量显著下降,进而致使肝素灭活能力降低,最终造成肝素表达持续上涨,继而加剧凝血系统紊乱。肝硬化患者伴有显著的维生素K吸收异常情况,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表达水平下降,继而造成活性凝血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最终显现为PT、APTT、TT延长,FIB减少。血小板主要源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的巨核细胞,受血小板生成调控,在初级止血内发挥重要作用,与凝血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PLT、MPV、PDW、PCT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参数。血小板关键形成区域为骨髓,其形成量经血小板生成素调控,血小板的状态能够有效反映血小板形成与骨髓内巨核细胞代谢、增生情况。血小板止血能力的主要原理为聚集、释放反映、黏附作用,多在初级止血内经由聚集作用而发挥凝血功能,与凝血因子存在密切联系。PLT为血小板产生与动态稳定的重要指标,在凝血功能出现紊乱时会表现出血小板过量参与凝血,继而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因肝功能的受损而导致的血小板形成减少亦可能为主要原因之一。MPV是衡量血小板形成的指标,肝细胞受到较多损伤后,外周血血小板被过多破坏,从而表现为MPV增加。PDW为血小板显著大小异质性的指标,血小板消耗增加与损害较多时,机体之中的血小板会代偿性的增生并加快分泌,从而表现成PDW增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PLT少于健康对照组,MPV、PDW大于健康对照组,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机体之中的血小板数目以及有关指标处于异常表达。究其原因在于患者机体中内毒素去除能力下降,内毒素诱发血小板聚集,最终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患者脾功能較为亢进,脾脏储存与过滤功能呈病理性转变,最终表现为血小板相关参数表达异常。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急性肝炎组的各项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与此类患者病程较短,机体的肝细胞损害较小有关。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性。后续需完善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层次研究,深入探究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有关参数的差异。

综上所述,相较于健康人群,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机体之中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均呈异常表达,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对于评估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受损水平及肝炎患者不同病程时期凝血功能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 SUAREZ E,BUTI M,RODRIGUEZ M,et a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oss after discontinuing nucleos(t)ide analogu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s persistent in white patient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31(2):267-271.

[2] KUO Y H,WANG J H,HUNG C H,et al.Combining end-of-treatment HBsAg and baseline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reduce HBV relapse rate after tenofovir cessation[J].Hepatol Int,2021,15(2):301-309.

[3] 游义婷,饶章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清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3):466-468.

[4] 闫吉.重症肝硬化诊断中应用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检测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151-153,157.

[5] 王熙瑶,刘宁,文凤,等.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凝血相关参数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0):1721-1726.

[6] 薛魁,徐银海,张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6):891-894.

[7] ALI S,UR-REHMAN T,LOUGHER E,et al.Impact of HIV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orbidities on hepatitis C treatment choices, drug-drug interactions and hepatitis C cure[J].Int J Clin Pharm,2020,42(2):515-526.

[8] 樂华文,王依屹.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6):755-757.

[9] 孙艳虹,钟威,朱秋婕.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1):1603-1606.

[10] 黄丹,张素英,潘克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0):1204-1206.

[11] 史立英,于红,黄士敏,等.凝血4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检验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7):1133-1135.

[12] 高漫,刘庆山,李蒙.凝血4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检验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1):143-145.(收稿日期:2023-06-15)

猜你喜欢
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坚果也分高低脂,肝炎患者要分清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戊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做肝炎患者的良师益友
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在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