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历程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分析

2023-10-28 05:56刘珍玉毛哲山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婚恋新生代农民工

刘珍玉 毛哲山

摘要:在新生代农民工既有研究中,对该群体的婚恋境遇与困境关注度不足。鉴于此,本文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深度访谈方法,系统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行为中的表现、困境和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与其生命演进轨迹具有很强关联度。新生代农民工经历四个主要生命阶段:童年阶段的贫穷与家庭教育弱化;求学阶段的教育资源弱化与升学能力不足;外出务工阶段竞争力弱与工作的频繁流动;择偶阶段物质资本不足与社交圈层狭窄。这些生命历程中的累积劣势给其婚恋观念、婚恋交友、婚恋维系带来了众多限制和约束,使其婚恋行为陷入持续性困境。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需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教育、改善其生存状况、拓展其交际圈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关键词:生命历程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

婚恋是个体从青年向成年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伴随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力量,该群体的婚恋问题逐步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視和持续关注。[1]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多区域流动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务工的常态,在社会制度变迁和个体经历的变化中,其婚恋观念与实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使得该群体面临更多的婚姻风险。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主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婚姻进入和婚姻维系阶段由于个体和社会的原因面临的婚恋障碍。这对于拓展流动人口婚姻家庭领域研究的深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视角

本论文的研究群体是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及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对象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围绕此议题,学界也有一定研究基础,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念、婚恋模式、婚恋困境等领域。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念,学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其择偶、婚姻和生育观念的变化研究上,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同时受到农村传统观念和城市现代意识的影响,其婚恋观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过渡时期,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已形成独特的婚恋观。潘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观念出现了逆传统化、择偶年龄偏早化等趋势。[2]贺飞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较多地表现为追求婚恋自由和婚恋理性化的现代化特征。[3]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相关研究主要从婚育模式的影响因素、婚恋模式的多维度划分及婚恋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等层面展开。郭显超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影响因素,侧重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拥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对其婚姻模式的影响。[4]该群体婚恋模式的多维度划分既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划分,也有基于婚恋行为的表征的划分。[5]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主要有“家乡-家乡”“家乡-外地”“家乡-当地”“两栖恋爱”模式。从婚恋行为的表征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主要有择偶模式、婚姻模式、生育模式等。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与其婚姻质量密切相关,对其婚姻幸福感和夫妻积极互动具有重要影响。[6]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国内学界关注的不多,既有研究较多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的具体表征和应对策略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正面临闪婚闪离与异地婚姻导致的婚姻稳定性差、收入低与工作差导致的成婚困难、社会资本缺乏导致接触异性机会较少等问题。相关理论视角主要有成年转型理论、社会失范理论、资源交换理论、婚姻梯度理论等。黄斌欢、严航基于成年转型困境的视角,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其组建家庭过程中正面临“双重困境”。[7]何超凡从社会失范理论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成婚难”和“婚姻失败”的问题。[8]贾兆伟指出人口流动导致本就缺乏婚姻交换资本的农村男青年的资源交换竞争进一步加剧,使一些男青年缺乏与青年进行资源交换的能力,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陷入婚姻困难的境地。[9]

综上所述,既有研究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探讨为考察该群体婚恋困境提供了重要借鉴,但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从研究对象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与婚恋观念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其婚恋困境的研究相对薄弱。第二,从研究内容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的研究较多地关注其婚恋困境表现及应对策略,而对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的成因分析相对较少。第三,从研究视角看,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缺乏历时性视角,国内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探讨较多地是从静态的个体和家庭的角度探寻动因,而鲜有从个体生命历程和个体与外在社会结构关联的角度进行考察,生命历程理论正好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

生命历程理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来自于芝加哥学派对美国移民的研究。它综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侧重于研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个体生命历程对个体生活与发展的影响。[10]该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视为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强调将个体的生命历程嵌入其所经历的多重历史时空中,并为之形塑。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生活的时间性”原理和“个人能动性”原理。[11]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可以将宏观社会历史变迁和社会结构变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生活和发展结合起来,纵向地从个体生命演进轨迹辨析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的成因。鉴于此,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综合考量社会变迁和个体发展等因素,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演进轨迹,探究形成其婚恋困境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主要采取深度个人访谈方法,访谈地点为河南省郑州市和新乡市,访谈的时间分别选取了2022年1月和2022年8月,通过亲友关系、工厂门口蹲守等方式对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深度个人访谈。受访者所从事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物流、制造、餐饮和环卫等。个人访谈共选取了21名新生代农民工,其中男性11名、女性10名。男性以M编码,女性以F编码,具体情况见下表。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个人访谈基础上,本文对导致该群体婚恋困境的成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具体剖析和深度思考。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演进轨迹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时代环境和历史境遇与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大差异,其个人成长轨迹与城市青年也有较大不同。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主要分为童年、求学、务工、择偶四个阶段。

(一)童年时期的贫穷与家庭教育弱化

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童年时期正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早期,虽然生活水平稍有好转,但仍处于贫穷状态,且当时由于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形势非常严峻。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难以接受较好的教育,而且过早地外出务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同时贫穷的家境也使其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自信,限制了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爷爷有病,需要吃药花很多钱,我们家很少能吃上肉,我也很少能穿新衣服,我记得小时候总是拣亲戚邻居家的旧衣服穿,所以我就很自卑,我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和别人说话,怕人家笑话我,嫌弃我。(F1)

童年留守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一段重要经历。在剧烈变迁的时代,生命个体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印记。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们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启了自主择业之路。他们涌入率先开放的沿海地区,形成了庞大的进城务工流。由于当时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农民工在城市并无安定的居所,因此其子女大多被留守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的童年留守经历使其在本应得到父母抚育和家庭庇护的阶段无法享受健全家庭提供的陪伴、教育和保护,导致其对父母的情感冷漠,弱化了其对家庭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导致其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失,给其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其成年后的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带来心理和能力上的障碍。

我小时候是跟我爷爷奶奶长大的,我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見到我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比较宠我,因为我是男孩子嘛。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逃课,成绩是班里倒数的,爷爷奶奶也不吵我。我小时候不希望我爸爸妈妈回来,因为他们回来了看我成绩不好就会打我。有时候我心里挺怨恨他们的,如果当初他们有一个人在家照顾我,我也不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我想我至少可以考上一个大专吧。(M1)

(二)求学阶段的教育资源弱化与升学能力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在求学阶段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和实际家庭经济困境,导致其不能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在一些落后农村区域,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女孩得不到受教育机会、男孩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的现象。即便能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也面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让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在学校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其升学能力不足,无法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只能选择返乡务农或流入城市打工。

我是在七岁上的小学,我妈说女孩子会认个字、会算账就行,上那么多的学干啥,还不如早早打工挣钱好。所以我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我弟弟是男孩儿,所以家里比较宠他,我妈说他只要愿意上学,家里就供他,但是他也是上到初中毕业就出来了。他在我们镇上上的初中,那个学校老师教得不好,教得好的老师都调到县城里去了。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也不好好学,所以我弟弟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出来打工了。(F2)

(三)外出务工阶段竞争力弱与工作的频繁流动

虽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工作技能有限,这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因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但收入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于正处于个体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个体化的印记在其生产劳动的世界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主体性”,在对工作不满的时候,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选择主动离职,导致该群体的换工行为频繁。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市场的劣势地位影响了他们在婚恋市场的地位,由于多从事脏苦累的工作,其与异性接触的空间被大大挤压。加之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不高,基于经济成本的考量,该群体多居住在集体宿舍,或租住在城乡结合地,与城市居民产生了居住隔离。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接触异性的渠道,导致其成婚困难。

我高中毕业,在城里也找不到啥好工作,好工作都要求有大学毕业的。我现在在厂里流水线上工作,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一个月可以休息两天,那两天我基本上在宿舍躺着,或者约着老乡逛街买一下日常必需品。因为平时太累了,所以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认识别人。(M2)

(四)择偶阶段经济资本不足与社交圈层狭窄

择偶是现代社会个体婚恋的起点,是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式选择自己喜欢对象的行为。[12]在择偶过程中,受“婚姻梯度”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经济条件、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为伴侣,甚至一些拥有较好长相和持家能力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以此为资本,将择偶作为向上阶层流动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给经济和人力资本缺乏、收入不稳定、缺乏家庭经济支持、社会地位较低的男性农民工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使其陷入择偶困境。高企的城市商品房房价和天价的农村彩礼对于经济资本缺乏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使其因无力承担婚恋成本。

我觉得找男朋友还是要看他的物质条件的。感情虽然重要,但是房子、车子和钱也很重要啊。我曾经谈了一个男朋友,他对我很好,但是他家里很穷,而且他又是老大,还要打工供弟弟妹妹上学,我家里人怕我跟着他吃苦,不同意我俩谈恋爱。他家里穷,我一和他谈婚房和彩礼,他就跟我吵架。后来我们就分手了。现在我又谈了一个男朋友,他在一个酒店当厨师,工资挺高的,他家里过得也不错,我家里人对我现在的男朋友也挺满意。我觉得我现在的男朋友也挺好的。(F3)

除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路径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过程中,社会资本不仅影响了该群体的个人经济社会条件、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而且也是影响其社交圈层和择偶时获得信息支持的重要因素。受职业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往范围较一般市民狭窄,其在城市的交往范围仅局限于亲戚、老乡和同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缺乏也直接影响了其择偶范围。根据笔者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接触异性的渠道主要是原本就是同学或老乡、在单位自己认识、亲戚和老乡介绍和网络媒介,其中原来就认识、比较熟悉的占到了59.3%,通过亲戚和老乡介绍的占到35.1%。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范围主要集中于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部,其交往圈层的狭窄使其难以接触到与其条件匹配的异性,导致其成婚困境。

我初中毕业后就来城里打工了,当时我一个亲戚介绍来餐厅,但是工资太低了,我一个老乡让我来这里当保安,我就来了。这两年家里老是催我结婚,可是我在这里当保安,接触的人少,也没有人给我介绍,上哪里结婚呀?(M3)

三、生命历程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

个体心理和行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新生代农民工上述四个阶段的生命轨迹,特别是其中的劣势因素无疑影响到其心理和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中学毕业后进城务工,其生活主要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两栖流动不仅影响其婚恋观念,而且对其生活环境和婚恋市场都有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其婚恋行为,导致其择偶和婚姻受到各种限制和约束,使其婚恋行为面临困境。

(一)婚恋理念之困

婚恋观念开放与婚恋责任意识淡化。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幼年时大都经历了贫穷和留守,缺乏良好的照顾和引导。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使其一方面对构建家庭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童年留守时期由于父母缺位引致的家庭教育缺失也使其缺少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这使得闪婚闪离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具有普遍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高中畢业后,在打工经济“流动拉力”的作用下进城务工,实现了从“留守儿童”到“城市务工人员”的身份转型。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现代性压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原有的乡土性,城市婚恋文化深刻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加之由于缺少父母监管和村规民俗及乡村社会规范的制约,在婚恋问题上他们的观念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更为开放,对非婚同居、非婚生育、婚外恋、离婚等也持有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这种负面的婚恋理念不仅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质量和婚姻维系,而且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我小时候父母都在外边打工,很少回来,我经常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来回住。我很羡慕人家跟父母在一起的。长大了我就想有个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打工的隔壁村的一个男孩也在这个厂里,他经常来看我,对我也挺好,现在我俩准备结婚了。(F4)

我和他是经亲戚介绍认识的,当时俺俩都在一个城市工厂打工,见了几面就结婚了,因为家里一直催。结婚后我俩因为一些家庭的事情老吵架,最后就离婚了。从我俩见面到结婚再到离婚总共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想想也没啥,过到一起就过,过不到一起就离呗!(F5)

他比我大十几岁,自己开了个超市。一开始我在他超市里打工,后来我俩就好上了。他有老婆也有小孩,因为有小孩他老婆不跟他离婚,但他不喜欢他老婆,他也不回家,天天和我在一起,挣的钱也都给我。我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我俩除了没有领结婚证之外,跟正常的夫妻也没啥区别。我觉得也没啥,只要他对我和孩子好就行。(F6)

(二)婚恋交友之困

同类婚匹配与择偶渠道狭窄。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外出务工是对其生命历程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其婚恋理念和婚恋行为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13]外出务工的流动性经历改变了新生代农民工原本的择偶轨迹,但城乡二元结构的身份限制和其在城市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婚姻匹配仍然是“同阶层择偶”。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与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增加,大量女性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城市生活的吸引下,她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并在城市定居,因此,与城里人成婚成为实现她们融城意愿的一个主要路径,甚至为了实现在与城里人的准婚姻关系,她们宁愿与其保持婚外情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城市婚恋市场仍处于弱势地位,多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选择返乡择偶,但是他们返乡择偶面临的现实是农村女孩外流数量增加,这加剧了其在同阶层通婚圈择偶的困境。

我们村好多女孩高中毕业后都出来打工了。我喜欢在城里,想留在这儿,我不想再找农村的,所以家里介绍了好几个在这边打工的我都没见。我有一个好朋友,长得挺漂亮,她在药店当售货员。她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那男孩长得挺不好看的,但是人家家里有钱,在城里有车有房,我那好朋友就嫁给他了。我也想这样,不想再回农村了。(F7)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缺乏必要的学历背景和工作技能,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工资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成为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缩影。新生代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0小时左右,并且经常面临加班的情况,所以留给其闲暇时间非常有限。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他们多选择睡觉和打游戏来恢复体力,而较少参加社交活动,这导致其无暇去结交适合恋爱的异性。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行为也受到他们职业选择的制约。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多从事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等脏累苦的工作,而女性农民工多从事服务业、销售业等工作强度小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性别比严重失衡限制了其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因而,工作太忙挤压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友时间,劳动强度太大使他们无精力关注自己的婚恋交友,而工作环境的“同性聚集”也制约了他们与异性交往的机会。

我平时都在厂里上班,很少接触厂子外边的人。我们厂里的职工不少,但大多是男的,在我们厂干活很累,女的都不愿意来,她们喜欢去餐厅当服务员,或者去理发店,那里工作不太累。因为女工少,所以我们和她们接触的机会也少。(M4)

我来这家做保姆有半年了,做保姆不很累,工资也不低,但天天忙,我天天接触的人只有这家主人和她的小孩。(F8)

我从技校出来做汽修工,干我们这行的都是男的,女的很少。女孩子不干这活,也看不上我们,嫌我们干的活又脏又累。(M5)

(三)结婚成家之困

经济、社会资本缺乏与婚恋成本剧增。经济资本是生命个体所拥有的财产数量,主要包括现金收入、固定资产和福利待遇。作为个人资本中最直观的部分,经济资本是生命个体择偶过程中优先被考虑的因素。一个人的经济资本越丰富,其在婚姻市场越容易成为被青睐的对象。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其身份仍然是农民。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户籍制度影响,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其在城市多从事工资水平低、无保障、无福利的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边缘性职业。经济资本匮乏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相亲市场经济收入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要求较高,在城市的房子、车子和高昂的彩礼成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具备的成婚条件。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聘金攀比现象非常严重。除此之外,在农村置办婚礼宴席也需要较多的费用。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个人收入较低,另一方面从家庭获得的经济支持也较为有限,因此,面对高昂的成婚费用,实现婚姻缔结成为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

我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一个月3000多块钱,除了工资之外没有啥福利,我挣的这些钱都不够我花,根本都存不下来钱。前段时间一个老乡给介绍了一个对象,处了一段时间不中,人家家里提的要求是在县城里得有房子,家里得有汽车,还要10万彩礼,我根本拿不出来,因为彩礼我跟那个女孩老吵架,后来就分手了。(M6)

我在一家装修公司上班,一个月不到4000块钱,俺爸在工地上干活,俺妈在家里种地,他们很节省,一年省吃俭用的能存个三四万块钱,但这些钱根本找不着对象。现在俺那边女孩找对象都要求家里得有钱,最好是做生意的,像我们这种家里没钱的,人家媒人也不愿意给我们提媒。(M7)

社会资本是生命个体通过其拥有的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所能利用或调动的资源,主要包括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先赋性社会资本和后天交往中形成的自致性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丰富的人,其人脉关系比较广,能够为其介绍对象的人也比较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在其进城务工之前主要是先赋性社会资本,在其进城后,依靠先赋性社会资本,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获取城市资源。在城市的生活交往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圈比较狭窄,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主要局限于亲戚、老乡、工友和同事。这种基于亲缘、血缘和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加固了农民工的“封闭性”。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社会资本明显缺乏,在城市婚恋市场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我来城里工作一年多了,在城里也没啥亲戚朋友,也没人给我介绍对象。我厂里一些同事家就是这边的,人家关系多,给人家介绍对象的也多。(M8)

我不想在城里找对象了,这边不认识人,人家也没人给介绍,我家里倒是一直催着我回去相亲,但我不想在村里找,因为我不想回老家。(M9)

我是去年来这个文具店做收银员的,平时主要和老乡和同事联系,有时候会和同事和老乡出去逛街。他们也会给我介绍对象,但是大部分都是跟我一样在工厂或者商店打工的,他们工资不高,有的还没我高呢,我想找比我经济条件好的,但是遇不着。俺老乡和同事都是打工的,他们认识的人也都是打工的。(F9)

(四)婚恋维系之困

流动性特征引致的婚姻不稳定与经济压力增加导致的婚姻破裂。打工经济的兴起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两栖流动是理解该群体婚恋问题的重要背景,高度嵌入在城乡关系中的婚恋关系,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深度影响着该群体的婚恋维持。工作的频繁流动不仅使新生代农民工夫妻分居两地,而且导致其生活安排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分居两地的生活不仅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关系带来空间的隔离,而且也使该群体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与配偶进行情感交流,导致了夫妻之间的思想观念差异和感情疏离。同时,异地分居也带来了非婚同居、非婚生育、婚外恋等具有越轨特点的边缘婚恋的增加,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维系带来了重大挑战。不稳定的生活使双方更容易在涉及工作和生活等问题上出现矛盾,使婚恋关系不稳定。

工作生活的频繁流动,不仅在夫妻情感维系上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稳定性,而且在生活环境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维持带来压力。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在城市中购房或者租房,而且还要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有限的收入尚不足以承担城市生活的费用,在城市居无定所,难以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等制约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与发展,增加了该群体的家庭经济负担,导致其在涉及物质、经济等问题上更容易发生矛盾,给其婚姻维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我自己一个人在城里打工,她在家里照顾孩子,我一年到头就回去一两次,原来的时候还好,感觉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但是现在不行了,越来越说不到一块了。你说在城市里男女同事见个面打个招呼,或者我帮你个忙,你请我吃饭有啥,在城市里都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对象在农村,她不允许我和女同学或者同事有任何来往。你说我们老乡聚会,我出去跟人家吃个饭,唱个歌,她也不愿意,还老怀疑我。我现在就基本不愿意回家了。(M10)

我们一年到头也不回家,烦了闷了都想身边有个人说个话,但是又不可能把一家人都接到城市里来,那样花销太大了,根本承担不起。所以我们中也有几个人耐不住寂寞的,就临时搭伙在一起了。(M11)

我和他来城里有三年了,俺俩工资都不高,说实在话,这两年我跟着他吃了很多苦。为了省钱,我们都是租那种又老又破的房子,我們平时也不怎么逛街买东西,也不舍得在外边吃饭,但是就这样省吃俭用的,还是攒不下来钱。因为经济问题,我们总是吵架,后来干脆就分开了。(F10)

四、解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相关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累积劣势导致了其婚恋之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等多层面着手,在制度、文化、政策等方面加以关注和支持。

(一)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教育

首先,要重视家庭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教育。父母在婚恋问题上的正确引导对孩子日后的婚恋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一方面要积极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子女的婚恋观教育,培养其家庭责任意识。其次,要完善学校关于婚恋知识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课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道德情操。再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引导,通过举办“婚恋主题”的公益讲座、发放宣传册子,通过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座谈会分享成功婚姻家庭的经营模式,或通过网络媒体对其讲授婚恋家庭知识,对如何构建和维系婚恋关系、如何加强家庭责任意识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其积极的婚恋观念,并在企业、社区等配备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者,对遭遇婚恋危机的新生代农民工时提供心理咨询,给予其一定的关怀与帮助,引导其走出婚恋困境。

(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工作时长机制,改变该群体高劳动强度、低收入保障的现状,切实保障该群体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改善该群体的婚姻生活困境。其次,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有助于其获得更稳定的工作,对其婚姻也是一种保障。因此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并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来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服务。可以由政府组织,由高校来配合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其进行分批次、分技术种类的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技能,提高其家庭生活和婚姻质量。最后,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帮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担保贷款,鼓励其积极就业创业,提高收入。对于家庭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要制定相应的困难帮扶政策,如提供一定的育婴补贴等,以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三)积极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交际圈

首先,由政府牵头,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信息库,组织专门人员对其信息进行登记并筛选匹配,为其构建公益性的婚恋交友平台,免费为其提供婚介服务。其次,政府需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介指导服务,比如可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由专业组织和人员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婚恋交友指导,为适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交友信息、搭建交友平台等。再次,县乡可指定基层人员指导本区域外出务工人员建立老乡微信群,或与其他县乡联合建立外出务工联系群,为其提供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拓宽其交友渠道。最后,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应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举办各种相亲会、联谊会,以此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交际圈,为其择偶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政府网站、乡村宣传栏等对正确健康的婚恋观念广泛宣传,杜绝讲排场、摆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旧俗,以减少农民负担并净化不良社会风气。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宣讲,组建由社区党校、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以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移风易俗政策宣讲,树立农村文明婚俗新风尚。再次,要把治理高价彩礼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范围,以“村规民约”的方式对群众进行约束和柔性管理,鼓励乡镇干部及其家属带头移风易俗、婚事简办,逐步改变传统不文明的婚嫁陋习,重塑乡村文明。

参考文献:

[1][13]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2]潘勇、朱传耿:《“80后”农民工择偶模式研究》,《西北人口》,2007年第1期。

[3]贺飞:《转型期青年农民工婚恋观念和行为的社会学分析》,《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

[4]郭显超:《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对择偶模式的影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5]梁士坤:《可行能力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6]陈莉、俞林伟:《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7]黄斌欢、严航:《何以为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与家庭组建困境——基于成年转型困境的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12期。

[8]何超凡:《社会失范视角下青年农民工“结婚难”现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

[9]贾兆伟:《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欠发达地区男青年婚姻困难问题分析》,《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

[10]O'Rand A M. The Precious and the Precocious: Understanding Cumulative Disadvantage and Cumulative Advantage Over the Life Course. The Gerontologist. 1996, 36(2): 230-238.

[11]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6期。

[12]蒋京川、宫玉洁:《未婚男性选择偏好研究:特质、趋势与影响因素》,《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Analysis of the Marriage Dilemma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ourse

Liu Zhenyu    Mao Zheshan

Abstract: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 i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marriage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is group. In view of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ourse theo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marriage and love behavior b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rriage dilemma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ir life evolution trajector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experienced four main life stages: poverty in childhood and weakening of family education ; the weaken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ability to study in the stage of study ; weak competitiveness and frequent flow of work in the stage of migrant work ; insufficient material capital and narrow social circle in mate selection stage. The cumulative disadvantages in these life courses have brought many restrictions and constraints to their marriage concept, marriage and friendship, and marriage and love maintenance, which has caused their marriage and love behavior to fall into a persistent dilemm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rriage and lo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marriage and love view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expand their communication circle and promote rural customs.

Keywords: life cours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arriage dilemma

責任编辑  李  雯

收稿日期:2023-5-19

项目基金:本文系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河南省返乡人员生态创业理念、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BSH01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返乡农民工生态创业的效果与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BSH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珍玉,新乡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政治学理论;毛哲山,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流动人口与城镇化。

猜你喜欢
婚恋新生代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