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2023-10-28 15:00王剑英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公园北京

王剑英

2021年3月26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玉渊潭公园里的樱花满园盛开,吸引了人们来此拍花留念

国庆前后,秋风送爽。北京各大公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

截至2022年5月,北京市公园数量已达1050个,如果每天逛一个,需要3年才能逛完一遍。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推窗见绿、起步闻香,花木相映成趣,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北京的公园已成为城市高颜值的城市会客厅、百姓的健身房、野生动物家园以及市民休闲乐园,实现了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为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处长彭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公园总数105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8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9平方米,公园免费率95%以上——这是关于北京公园家底的最新数据。

“这些指标均已达高水平,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地位相匹配,即使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亦不逊色。”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刘志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北京还有大量绿色空间未划入公园系统,按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园面积与市区人口的比值来看,大部分生态公园和自然公园并未列入统计范围,因此,16.89平方米其实是一个“保守”的数据。

目前,全国真正能称为“千园之城”的,仅有北京、深圳、成都、贵阳等少数城市。

1907年,清京师农事试验场万牲园对外开放,其内设动物园、植物园、蚕桑馆等,是北京第一座向社会开放的公园,曾称西郊公园,1955年更名为北京动物园。

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是社稷坛,原为明清皇帝祭祀土地五谷之神的地方,1914年改造为中央公园并对外开放,后更名为中山公园。

2022 年,全市公园景区接待游客约4 亿人次,其中历史名园游客量超过1 亿人次。

北京第一个居住区公园为石景山古城公园,开园于1981年,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被亲切地称为“楼群之花”。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公园数量仅为7个,1985年为42个,2000年增至139个,2010年为339个。

“新时代十年,北京公园迅猛发展,每年都会新增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彭强表示,“公园已由百年前的奢侈品变为市民的生活必需品。”

据介绍,目前北京近500个公园具备无障碍环境,120个公园具备应急避难场所,40个公园完成全龄友好改造,89个大型公园配备有AED急救设备。

在城市公园中,最大的是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南海子公园,已建成面积8.01平方公里,第一期、第二期分别开放于2010年和2019年。最袖珍的则是位于西城区的沈家本故居游园,开放于2018年,面积300平方米。

以区域而言,丰台区公园数量最多,达115个。

北京城寸土寸金,新增如此多的公园,土地从哪来?

据彭强介绍,十年来,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为全市新增绿化面积243万亩,夯实了北京的绿色基底;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更新过程中,见缝插针“留白增绿”,在繁华的高楼大厦间镶嵌了近400个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讓市民在家门口就可徜徉流连。

傲人的不仅是公园数量,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公园本是一个城市概念,过去乡村是没有公园的,人民公园得到县城一级才有。”彭强表示,“现在北京除了城市类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很多村镇也有了绿色休闲空间。”

从历史名园到科技主题公园

《北京市公园名录(第一批)》收录的1050个公园,共分为七大类:综合公园109个、社区公园283个、历史名园19个、游园393个、专类公园113个、生态公园92个、自然(类)公园41个。后三者又各有子分类。

北京历史名园数量最少,却是极具精华的部分,大名鼎鼎的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等均位列其中。

“历史名园是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遗产、800年建都史的历史见证,拥有无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是北京的骄傲。”彭强表示,“它本归属于专类公园,因分量极重而单独成类。”

2022年,全市公园景区接待游客约4亿人次,其中历史名园游客量超过1亿人次。

如果说历史名园是首都作为“文化中心”最集中的彰显,那么毗邻中关村的海淀公园则是“科创中心”在首都公园的最集中表达。

2018年,海淀公园成为全国首个AI科技主题公园。在这里,智能跑道可自动记录跑步成绩,智能座椅可实现感应加热、无线充电,智能语音亭可与游人互动,智能垃圾桶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还有自动驾驶小巴车可供体验……来此体验前沿科技的游客累计近70万人次。

海淀公园秉承开放共享理念,于9 月2 日上午举办中心草坪开放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市民喜悦地奔向绿色的海洋

海淀公园负责人车建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实现国内科技公园的从无到有,公园借力海淀区的科教优势,与数十家企业、高校进行了40余次交流座谈,向49家高科技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探讨公园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可能方式,摸底企业参与建设的意愿与方式。

最终,百度、华为、甲板、贝塔等科技企业参与建设,为公园首创了智慧跑道、智能导览、智能储物柜、一键求助灯杆等应用场景,提供了行业样板。

正式亮相之后,示范效应明显:迄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国内23个省份的200多个团体前来参观学习,带动多种科技场景在各地公园纷纷落地。

还有一类公园颇具北京特色:古树公园。

北京现存古树名木4万余株,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最古老的“树王”为密云区一株有3000多年树龄的古侧柏,名为“九搂十八杈”。

2022年5月,九搂十八杈古柏公园成为全市首个古树公园,占地320亩。为给这株古树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原本紧挨它的一堵挡墙被拆除,省级公路松曹路的195米路段整体东移19.4米,好几个单位因此搬家。目前,全市现共有20余处古树公园在试点、建设之中。

从有界到无界

海淀公园建于昔日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遗址处,面积32.8公顷,内有御稻流香、古亭观稼、仙人承露、淀园花谷等景点,环境优美。

开园于2003年的海淀公园,年游客量约150万人次。2022年夏天,全园1916米围栏全部拆除,原本是围墙环绕的“有界公园”,变身为“无界公园”——大门不再是唯一入口,市民可随时入园、想逛就逛。

同一时期,和海淀公园一路之隔的长春健身园也变身无界。

长春健身园呈狭长条形,东侧为数个居民区,火器营公交车站位于西侧中央,东西直线跨度仅百余米。过去,东侧居民到车站需绕行1400余米,拆掉围栏后,居民可随时从园内穿行,节省步行时间10余分钟。不仅便捷了,还能顺道赏园。居民纷纷点赞,称其为“最美回家路”。

“无界公园”概念在全国公开亮相始于2017年。彼时,北京市密云区规划建设白河城市森林公园,首次提出:要让园内景观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没有明显边界线。

2022年9月17日,拆掉围栏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简宏妮/ 摄)

2022年北京大规模启动无界公园试点,名为“拆栏透绿”。

如果说“留白增绿”让北京的公园多起来,“拆栏透绿”则让公园通透起来——越来越多好风景无需隔栏相望,城市与公园有机融合。

北京正在进行“无界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除因售票管理、文物保护、特殊安全防护等需要保留的公园围栏外,其余原则上全部拆除。

截至2023年3月,北京已有632个公园不同程度减少围栏,另有109个公园待减围栏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2023年计划建设、改造26个无界公园,如将府公园、东坝郊野公园等,覆盖全市16个区。

无界公园是公园管理理念的升级,背后本质是围绕市民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游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上海、成都、青岛、呼和浩特等城市均在探索实践。

入园游玩不限人数、不限时间,公园环境将承受极大压力,仅靠有限的园方管理显然不够。公园无界,游园有界,无界公园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无界公园,不是简单一拆了之。”彭强强调,“围墙、围栏只是有形之界,最根本的是要打破传统思维中那道无形之界。当公园管理者打破这是归我‘管辖的地界空间思维,当市民将公园视为自家后花园、自觉参与维护时,才实现了真正的无界。”

千园回归一园

2023年7月,刘志成签约成为海淀区8家郊野公园的风景园林师,正式参与到“百园百师”工作营项目。

该项目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发起,为100个绿化隔离地区公园配备100名风景园林师,形成“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模式。风景园林师均由北京林业大学具备高级职称或硕士生导师资格以上的专业教师担任,首批试点公园20个。

首都北京,被两道葱郁的绿化隔离带环抱,一个个公园散落其上,被形象地称为两条“翡翠项链”。两道绿化隔离地区位于现状城乡接合部,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既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可控制城市“摊大饼”。

目前,四环与五环路之间的“一绿”基本实现闭环,建成公园109处。六环路附近的“二绿”建成郊野森林公园44处。绿隔地区公园年接待游客约4500万人次,受到市民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整体而言,其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尚与市民的多元需求尚存在差距。

“百园百师”项目的重要出发点是激发公园活力——公园要绿起来、美起来,还得活起来、用起来。

7月6日,绿隔公园“百园百师”工作营启动会

刘志成介绍,“百园百师”并非短期项目,风景园林师如同参谋、顾问,将全周期参与公园建设、提升过程。目前,项目组成员正在对首批试点公园深化资源普查、运维状态摸排等工作,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与方向,力争实现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质。

采访过程中,彭强多次提到:公园创新活力,深圳值得借鉴。

早在2019年,深圳便宣告成为“千园之城”,至2022年底,深圳公园总数已达1260个,到2035年计划建成1500个。公园+市集、公园+美食、公园+文创、公園+电影、公园+音乐……多部门联手以公园绿地开放带动文旅、休闲等产业发展,公园场景呈现勃勃生机。

北京也在进行多方探索,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公园引入第三方经营,推进公园新经济、新消费场景。

龙潭中湖公园是市中心的一个免费综合公园,由原来的北京游乐园改造而来。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政府、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将其作为公园活力创新的试点,引入第三方东方紫金(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运营,不到两年,龙潭中湖公园成为引领京城“潮”运动的网红打卡地和活力运营样板间,众多公园纷纷前往取经。

“公园活力运营的首要目的不是挣钱,而是要打造匹配不同群体的休闲新场景,拉动消费是水到渠成。”彭强说。

继“森林城市”“公园城市”之后,“花园城市”成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的新热词。

7月,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制定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集中打通一批绿道、步道,构建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列入首都高质量发展“头号任务”。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郭婧表示:森林城市强调生态性,公园城市侧重服务性,花园城市则侧重城市特色内核,以全域空间为对象提升城市宜居度,目的是让人随时感受美好,塑造“栖居林田中、行走绿荫下、坐卧花草间”的城市整体意象。

彭强表示,城市公园品质不只看数量,“千园回归一园,首都北京将成为一个大花园。人民是花园的主人,走出门就像进了自家花园一样,而我们是园丁——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

猜你喜欢
公园北京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夏日公园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在公园里玩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秋天的公园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