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部分中小学学风建设状况不佳,存在学生学習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因此,可以党建引领中小学学风建设,切实解决学风建设问题,增强学风建设效果,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学风建设现状,阐述了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辩证关系,并论述了以党建引领中小学学风建设的策略,借此为中小学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学风建设;党建工作;现状;辩证关系;策略
作者简介:杜徽(1970—),男,甘肃省陇南市礼县龙林镇初级中学。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坚定学校办学方向,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夯实校风、学风建设基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学风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中小学不光要做好“教书”工作,让学生学好知识,还要着力“育人”,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众所周知,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党联系中小学生的“桥梁”,承载着育人的重任[1]。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小学学风建设效果。当前,部分中小学学风建设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忽视党建工作。对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需要厘清当前中小学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据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党建引领学风建设,做到对症下药,增强学风建设效果。
一、中小学学风建设现状
中小学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优良的学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当采取适宜的措施加强学风建设,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然而,当前部分中小学学风建设状况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导向。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没有制订学业计划,没有树立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只知道埋头苦读;有的学生排斥、逃避学习,出现极端情况。
(二)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学生坚持学习的保障。在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欠缺拼搏精神和钻研精神。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逃避解决问题,不思进取。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学习氛围不佳。
(三)学习纪律散漫
学习纪律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约束。遵守学习纪律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次违反纪律,出现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等情况,学习纪律散漫。除了以上问题,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方式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受到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二,与中小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有关;第三,学校忽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将党建工作束之高阁。
二、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独立个体的共同努力[2]。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党建工作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能为学风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助于增强学风建设效果。
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二者之间存在“个性”与“共性”关系[3]。学风建设会因学生的发展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学校党建工作也会因学生的发展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不同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开展党建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殊途同归,均以育人为目的。因此,党建工作是开展学风建设的基础。
良好的学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学风建设会出现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的问题。而党建工作是中小学建设、发展的导向,紧抓党建工作,可以明确学校建设方向,推动学风建设,使学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风建设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到推陈出新。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中小学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引入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有助于学生与外界沟通,获取丰富的信息,这是学风建设的良好机遇。但是,中小学生受到自身发展情况的影响,缺乏辨别外界事物的能力。面对网络世界中的各种信息,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冲击,出现世界观、价值观认知错误,继而影响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在此情形下,学校学风建设受阻。而党建工作是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工具[4]。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学校可以有效进行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有效适应信息化环境,形成良好态度,践行良好行为,推动学风建设。
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学风建设,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中小学建设、发展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只看某一届领导班子或学生,是难以看到建设成效的。建设成效借助每一届领导班子和学生的发展情况来彰显。同时,每一届领导班子和学生要坚守各自的本职工作,践行良好行为,推动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发展。从当下来说,党建工作既是学风建设的导向,又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学风建设可以持续进行,进而逐渐实现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党建工作是学风建设的引领。因此,在进行中小学学风建设时,要切实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三、党建引领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党员教师示范引领,创建良好环境
教师示范引领,是建设良好学风的重要途径[5]。中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往往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会不自觉地学习教师的言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主动践行良好理念,由此形成良好的学风,助推学风建设提质增效。党员教师是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坚强后盾。党员教师要坚守初心,齐心协力搞好党建工作。在此过程中,党员教师不断成长,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提高学风建设质量。
具体来说,在教学阵地上,党员教师要勇于承担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任务,带头组织听课讲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乐于助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党建阵地上,党员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增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主动帮扶贫困生及其家庭,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温暖。此外,党员教师要带头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做学生的榜样。
(二)依托专业教育,建设良好班风、学风
学校党支部起到纽带作用,联系学校管理者、学生、党员教师、普通教师[6]。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增强校风、学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党支部要发挥自身作用,依托专业教育,密切联系各方,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教师等踊跃参与,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第一,党支部与优秀教师可以合作开展“大师”讲坛活动。在活动中,优秀教师作为主讲者,结合自身教书育人经历,向其他教师传授经验。其他教师通过此活动,可以在自主改进教学理念的同时,获取诸多可行的教书育人的方式,进而以日常教学为依托,使用适宜的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在体验教学活动时,会展现浓厚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建设良好的学风。
第二,党支部与优秀班主任可以合作组织“班主任沙龙”活动。在活动中,优秀班主任秉持共享理念,采用适宜的方式向其他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其他班主任汲取经验,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方式与学生通力合作,一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风、学风建设效果。
第三,党支部与班委会成员或少先队员、团员等可以合作组织各类帮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主动成立帮扶小队,彰显自身优点,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小队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其他成员会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注,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进而踊跃参与各类活动。同时,班委会成员、少先队员等通过践行良好行为,不断地提升自我,塑造良好品行,提升自我发展水平。同时,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风、学风建设水平会大幅提升。
(三)进行传帮带,实现协同发展
党员教师与团员、少先队员分工合作,与班主任、班委会成员一起组织主题交流活动。比如,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团员)?”活动中,少先队员(团员)迁移自身经验,介绍良好做法,帮助其他学生增强思想认知,践行良好行为,积极入队(入团)。
面对入队(入团)的新成员,老队员(团员)与之结对子,组织帮扶活动。在活动中,老队员(团员)结合各项活动,向新成员传授活动方法和经验。之后,在新成员体验活动时,老队员(团员)细心观察,了解其活动参与情况,发现其有良好表现,要及时表扬;发现其有不良表现,要提出改进建议。新老队员(团员)在不断帮扶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新老队员(团员)走进班级活动中,彰显服务精神,帮扶他人。比如,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新老队员(团员)与该学生沟通,了解其遇到的困难,共同分析原因。接着,新老队员(团员)迁移学习经验,探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并向学生传授方法。在学生践行方法时,新老队员(团员)进行监督,了解困难解决情况,适时给予帮扶。
在不断帮扶的过程中,新老队员(团员)会增强服务意识,其他学生也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向他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四)搭建网络平台,丰富党建活动
新时代的中小学生遨游在网络世界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此,教师可以网络为平台,组织丰富的党建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风建设水平。
比如,建立班级在线学习课堂,定期推出生动有趣的党史教育小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心向党,向党学习,践行良好理念。又如,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掌握学习内容,建立良好思想认知。
在不断地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丰富的党史知识,不断丰富自身思想认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同時,这种教学形式将在线教育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风建设水平。
(五)融入学科教学,增强育人效果
各学科是进行学风建设的支撑,亦是进行党建工作的支撑[7]。各学科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中不乏各类育人资源。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教师要挖掘育人元素、资源,采用适宜的方式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增强学科育人效果,提升党建和学风建设效果。
例如,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党史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将党史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建构党史认知。教师转变语文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自觉学习党史,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党建是学风建设的引领。面对当前中小学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紧扣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应用多样化的策略,如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依托专业教育、进行传帮带、搭建网络平台等,加强党建工作,助推学风建设,让学生受到良好影响,形成良好学习态度,自觉参与学习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中小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刘国材.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党建与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与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9):132-135.
黄静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学风建设探索[J].当代教研论丛,2022,8(7):104-108.
刘旭颖.以学生党建为载体推动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2(5):70-72.
张丽.新时代中学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115-116.
黄志伟.以“立人教育”指导教风和学风建设[J].新智慧,2020(22):49,53.
尹艳兰.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0(14):27,38.
王艳琴.以党建工作助推学风建设的研究[J].大学,2020(1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