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023-10-28 08:54:31孙妍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摘           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基层临床医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基层健康“守门人”是我们的使命,要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基层医生,需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重视专业课堂、关注专业课堂。建设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培养合格的基层医生,是当前社会面对的现实性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与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索总结了适合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的实践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临床医学;有效课堂;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26-0141-04

一、引言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合格的健康“守门人”。随着社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对高质量基层医疗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基层临床医疗工作。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基层临床医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高职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医疗人才”目标的实现[1]。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基层医生,我们需要重视课堂、关注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注重建设“有效课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让医院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学生自己满意的合格基层医生。本文针对学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

二、有效课堂的内涵、要义及建设有效课堂的必要性

有学者认为:有效课堂是师生均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效率的课堂[2]。也有学者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指师生在教学场所中,以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互动、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促进师生双方素养提升、个性塑造和人格完善的活动[3]。其实,有效课堂是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兴起的课程理念,而在高职教育领域,有效课堂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学习规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深入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学生能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课堂效率[4]。因此,笔者认为,有效课堂的建设及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是课堂有效进行的灵魂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5],两者缺一不可,靠教师单向输出是万万不可行的。

要想实现医学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医疗人才”的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基层医疗工作接班人,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临床医学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建设有效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及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并能完成医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举一反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以此,全面提升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现实性问题,对医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培养出的医学生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合格基层健康“守门人”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问题如下:

(一)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其中,“知识与技能”维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的是让学生“愿意学知识”。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所授内容的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是“纸上谈兵”,大家把以上三个维度游离与割裂,明显削弱了专业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也不能促进医学生“德技”两方面的健全发展[6-7]。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理解不清晰,掌握程度势必也远远达不到预期,极大地限制了医学生的成人与成才。

(二)教学内容陈旧、呈现方式单调

医学领域飞速发展,医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而专业课老师如果停留在书本及过往的陈旧知识上,不紧跟新时代,不了解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新药物的面世,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到了临床不能上手,学生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再次学习与操练,这会严重影响基层医疗工作的效率。同时,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医学知识死板、枯燥,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授课,再加上教学理念滞后[8],无法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对授课内容缺少设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教学活动为纯粹的单向输出。虽偶有互动,问题设计却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9],在课堂上,学生存在“三无”感受,即对所学知识无感、无法提起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更不要提培养医学生自主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短,仅为三年,但学习的课程数目及知识密度并不比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少。因此,如何在近乎一半的学时内把庞大的理论知识体系有效“灌输”给学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理论课上,教师必须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断强行灌输各种理论知识,课堂内容密度大,没有或者只有很少时间进行互动,更没有实现富有情感的双向对话;实践课上,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无法保证教师能够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互动,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操作都能经过教师手把手地指点。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够,课堂专注力一般,学习效率较低。同时,教师也很难落实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现阶段,高职医学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大部分都很单一,仅以简单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占较大的比例,类似“一锤定音”。基于此,学生也往往专注于期末考试考查点的突击背诵,平时不认真投入学习过程中。殊不知,医学知识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学生若仅关注于短期突击,长此以往,学习效果一定会变差。因此,仅靠期末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全面的,极不符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规律。同时,学生专注于突击背诵,不理解自然科学及医学原理,这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四、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助力学生发展

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和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根据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和课前学情分析特点,校企共同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准确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与工作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完成,学生明确三维教学目标,才能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与练习三个阶段,努力在技能、理论、方法及情感态度上达成预期目标,从而助力学生发展,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二)创新教学方式,更新专业知识

一是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将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效融合,达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这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有力体现。授课中,在着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根植“仁心、仁术”的理念,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培养“有爱国爱岗情怀、有人文关怀素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三有”基层健康“守门人”。二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有效借助问题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操法[10]等多元化的适合医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及在线课程平台、模拟诊疗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教学平台,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临床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敢于表达的勇气,以及共同合作的意识,从而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当代医学生。三是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引导教师转变既往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也让师生真正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四是鼓励教师定期顶岗实习,学习前沿知识,更新知识库,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理论授课中,保证专业知识与临床不脱节,也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最前沿的医學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等。

(三)提高授课效率,增加课堂互动

如何把大容量的医学理论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值得思考。一是要精选授课内容,参照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和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拟定授课计划,精心选择授课内容。二是要充分利用课前与课后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完成课程的预习及复习工作,把问题留到课堂,在课堂上集中解答疑惑,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坚决抵制单向输出。互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法宝[11],通过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他们的困难与疑惑,从而有针对性地授课,同时,能够运用“有效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12]。四是分层次教学,由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因此,可以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为开展分层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基础,并可鼓励优秀学生充当“小师傅”,从而一对一帮扶后进学生,共同进步,填补师资力量的缺口。

(四)创新增值评价,培养复合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及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认为应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最终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因此,我校在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和全国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综合过程评价、总结评价和增值评价,创造性地探索了“五点三维”评价体系,即选择“课程学习前、课程教学中、课程结束时、毕业时、规范化培训结束时”共5个时间点,围绕“理论知识、诊疗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每个学生的增值发展状态,以期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基层医生。对教师的评价,除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传统的评价方式外,则建议完善教学督导反馈机制,借助“他者”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13]。

除以上措施之外,我们还从教师队伍层面、教学内容层面等一并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五)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层面的改革

第一,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很多专业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的落实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辅导员的职责,在授课中“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明显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政贯穿专业课堂的意识。第二,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教师业务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学校及学院分层、分批次举办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全方位提升各个层次教师的业务能力。第三,建设一支稳定的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我校为例,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他们有的常年在医院坐专家门诊,有的则定期进入医院顶岗,学习前沿知识,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理论授课中,保证专业知识与临床不脱节。

(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层面的改革

第一,优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围绕“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合格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总目标,我们充分利用调研和研讨,不断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第二,整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整合,确保每一门课程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14]。第三,加大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改革力度。培养高水平的医务工作者需要高水平的教材,因此,应加大教材选用管理工作的力度,选择一批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进课堂,进一步增强“精品教材”的建设力度。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鼓励教师打造一批高质量的适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个性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数字化教材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贴近临床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满足课程及岗位的要求[15]。

五、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有效课堂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有效课堂建设,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课堂建设成果初见成效:已毕业的四届学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在全国均处于前列;6名学生参加两届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共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4名学生参加省级临床医学专业技能比赛获得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满意度高。通过全方位落实课程思政,在校生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他们甘愿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团队获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市级品牌专业,1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在线课程二十余门,教师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3本,参加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研究会学术会议操作技能大赛获特等奖1项,获学校各类信息化比赛、微课比赛一等奖数项等。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效课堂仍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一是要继续深化“医教协同”,真正发挥“医院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病房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已开展了医院“驻点班”的探索与改革,要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二是要注重分层教学改革,在课内、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从而使层次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案。

通过建设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多互动、多类型的医学专业课堂,提升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技双馨”的让社会满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是我们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刘迎迎.精准医学背景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31-32.

[2]宋天妹,苏光霞.新建本科院校有效课堂管理与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10):51-52.

[3]倪风华.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22-24.

[4]宋世杰,谭禾丰.高职院校高效课堂实施路径研究:以高职土建类专业集群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 22(3):43-46,56.

[5]徐正东,吴扬,潘妍.高职院校英语类课程有效课堂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140-143.

[6]罗幼平.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有效课堂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6):59-61.

[7]高捷.高职院校有效课堂实施改进研究[J].山西青年,2021(22):120-121.

[8]郭燕君,潘巍巍,沈忠飞.构建《人体解剖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基于BOPPPS教学模型[J].智库时代,2019(32):147,174.

[9]周健,陈楠,王发选,等.有效课堂问题设计与BOPPPS教学法融合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3):65-66.

[10]胡伏湘.信息化导向的高职未来课堂探讨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14-19.

[11]刘杨.互动教学是有效课堂的“法宝”[J].中学生物教学,2020(30):1.

[12]周雪莉.运用有效课堂提问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成人教育,2021(24):46-48.

[13]王清强,吴锦.他者性视域下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21,37(10):55-60.

[14]韩玉,刘巍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核心要义:大质量观视野下推进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J].聚焦,2020,41(36):7-11.

[15]徐國庆.“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概念辨析与应用开发[J].当代职业教育,2022(2):4-9.

◎编辑 马花萍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培养三有基层医生的内科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XHYBLX 2023259);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苏教师函[2020]10号)。

作者简介:孙妍珺(1989—),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内科学、临床医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