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3-10-28 04:01谢冬梅黄媛符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6期
关键词:贡献指标体系职业院校

谢冬梅 黄媛 符刚

[摘           要]  科学构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加快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推进的步伐。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出发,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构建了产业贡献力、文化贡献力、生态贡献力、组织贡献力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科学衡量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并提出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105-04

一、引言

科学构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加快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推进的步伐。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职业教育作为融合“职业域”“技术域”“教育域”和“社会域”四个领域的教育类型[1],肩负着促进城乡融合、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使命[2],能为农业、农村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被委以重任,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的新认识、新部署,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构成中大部分属于农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为学生赋能,既能帮助农村家庭实现脱贫致富,又能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地方职业院校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4],不仅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还拥有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等多元化教育教学实践资源[5]。

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涉农专业和涉农人才培养规模都比较小,不足以支撑现在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规模。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缺乏与乡村发展场景的结合,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本地实际产业发展需求[6]。由此可见,职业院校能为乡村振兴服务,但是服务的方式还不够完善。分析其原因,评价体系的缺失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中,学者们对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7-8]。但是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暂未形成一套共用的评价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评价模式既应关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输入条件、输出结果,又应关注过程指标,具体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四个阶段,结合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贡献度和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9]。有的学者则将职业院校办学过程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结合起来,即从学校整体管理、教学管理、教学保障、育人质量和服务乡村振兴五个维度构建学校教育自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另外,部分学者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直接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进行测算,从而评价贡献力的大小[11-12]。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了部分探讨,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来说,当前我国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真正、全面反映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大小,进而影响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发挥和质量提升。因此,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各项资源利用效率,亟须构建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通过对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有效的跟踪和测量,发现服務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现实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出发,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以科学衡量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理论依据

(一)理论基础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来看,由于教育、培训以及熟练程度形成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人的知识、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生变量,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4]。无论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是壮大集体经济,都离不开优秀村级人才的支持,人才的缺失会成为阻滞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掣肘。当前农业劳动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农业劳动效率偏低,无法为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技术为科学支撑的现代农业服务,因此,亟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能够为乡村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赋予乡村从业者获得改造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基础所需的技能资本,培养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新农商人才、村组管理人才等,推动乡村地区美好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服务路径

要科学构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以及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分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来看,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即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廖彩荣、陈美球,2017)[15]。因此,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不会是一个独立、静态、封闭的“自系统”存在,而是以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存在的“超系统”[16]。换句话说,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单单涉及經济、环境方面的振兴,而是包括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方位振兴。

职业院校按照学校层次的不同分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虽然职业院校的层次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发挥三大功能作用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做出贡献。首先,从人才培养功能来看,高职院校通过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服务于乡村振兴,即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等乡村特色专业,开发具备现代乡村技能的实用课程,将乡村情怀、乡村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其次,从科学研究功能来看,职业院校通过涉农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服务乡村振兴,将职业院校科研成果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广应用于农村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科技水平。最后,从社会服务功能来看,职业院校立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技术服务、文化资源服务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自身业务水准,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应用型人才,指导农民应用先进技术和农机装备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

依据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即主要专业是否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方面内容,职业院校分为涉农职业院校和非涉农职业院校。职业院校由于类型、层次的不同,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涉及的领域、方向以及贡献的维度可能不同,但是两类职业院校满足了振兴乡村产业的不同需求,供给优质技术技能人才补偿乡村经济发展。例如,涉农类职业院校可以以专业优势为依托,加快培养种植、养殖等农业类技能人才,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养,加强农业、农村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同时,非涉农职业院校可以依托各自专业特点,围绕农村电商,助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旅游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构建逻辑

本文通过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解构,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服务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路径为基础,从产业振兴贡献力、文化振兴贡献力、生态振兴贡献力、组织振兴贡献力四个方面构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未将乡村振兴“五大振兴”路径之一的人才振兴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主要是考虑到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主要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人才振兴贯穿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四大路径中。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未将人才振兴贡献力单独列示,而是通过设置“人才贡献”二级指标具体评价产业、文化、生态、组织四大路径中的人才培育贡献力。

四个一级指标中,产业振兴贡献力主要考察职业院校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带来的人才贡献、技术贡献和资金贡献三个方面。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依靠人才、技术、资金的支持,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专业、人才、技术优势,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助力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特色主导产业。文化振兴贡献力突出职业院校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等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人才贡献、技术贡献、宣传贡献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生态振兴贡献力从人才贡献、技术贡献、宣传贡献三个维度入手评价职业院校服务生态振兴的贡献力,生态振兴的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即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大领域绿色发展。职业院校通过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培养拥有绿色发展意识的人才,培训其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乡村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贡献力维度主要考察职业院校在培养乡村基层治理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人才贡献、技术贡献、主体贡献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

(二)具体指标体系构建

1.产业振兴贡献力

首先,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从招生、就业、专业、课程、师资、实验、实训、培训八个方面综合考虑人才贡献。选择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来自农村的招生人数、面向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人数三个指标衡量职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乡村生源的倾斜度。

其次,职业院校从专利发明、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技术培训四个方面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技术贡献。具体包含涉农专利授权数、涉农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两个指标。

最后,职业院校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资金贡献。资金贡献有来自职业院校的直接资金支持,如帮扶资金的直接投入。而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引入企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能间接帮助乡村产业振兴获取发展资金。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过程中,选择投入帮扶资金和乡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数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2.文化振兴贡献力

职业院校对乡村文化振兴的贡献力从人才贡献、技术贡献和宣传贡献三个方面进行设置。首先,通过参考现有文献和现实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与乡村特色文化有关的专业数、课程数、乡村非遗传承人入驻职业院校人数、乡村人员文化素养提升培训人次四个指标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社会培训四个方面评价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做出的人才贡献。其次,职业院校通过发挥科学研究功能为文化振兴做出技术贡献,设置乡村特色文化课题研究数、乡村特色文化研究团队数两个指标进行评价。最后,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宣传作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设置推广普及乡村特色文化活动次数、宣传乡村特色文化覆盖人次两个指标考察宣传贡献的频率和范围,其中涉及的“乡村特色文化”均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

3.生态振兴贡献力

本文设置与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考察职业院校在增强学生乡村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中的贡献力。职业院校发挥科学研究功能开展測土施肥、精准滴灌等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因此从专利、课题、团队、培训四个角度设置绿色生产技术专利授权数、生态振兴相关研究课题数、生态振兴研究团队数和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人次四个评价指标。最后,职业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到乡村宣讲生态文明理念,也是服务乡村生态振兴的方式,设置推广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活动次数、宣传生态宜居理念覆盖人次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4.组织振兴贡献力

同生态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一样,目前无职业院校对组织振兴贡献力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参考相关理论文献和现实情况设置评价指标。职业院校为乡村培养大学生村官、开设村官学历提升培训班、成立组织振兴研究团队、开展组织振兴相关课题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基层治理人才和治理方法,应设置相关指标评价其贡献力。

职业院校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等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乡村组织振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主体作用,服务乡村振兴。设置相关指标考察职业院校服务乡村组织振兴的主体贡献力。

四、政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未来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工作,应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既要体现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差异性,又要体现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既要着眼微观主体,设置与职业院校个体密切相关的指标,又要突出顶层设计,设置宏观发展指标;既要突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威性,又要结合实际综合考量和指导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实际工作;既要运用先进技术,通过“互联网+”构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平台,又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了解职业院校服务实践的难点和痛点,充分挖掘职业院校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典型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成晨,闫广芬.精神与逻辑: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与跨界思维[J].教育研究,2020,41(7):109-122.

[2]王扬,乐晶.技能资本: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行动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2(5):66-74.

[3]助力乡村振兴,职业院校这样干[N].科技日报,2023-04-07.

[4]王滨.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0):160-163.

[5]张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资源优势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6):47-51.

[6]刘敬坡,朱利娟.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探索[J].才智,2023(3):155-157.

[7]杨彬.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策略[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2(4):65-68.

[8]连会斌,谭广兴,徐潇涵.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梳理、学理逻辑及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2,42(12):73-79.

[9]张旭刚.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1):48-53.

[10]刘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3):173-177.

[11]谢金辰,祁占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贡献率与回报率双重视角下的实证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3):32-40.

[12]朱德全,杨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测算分析[J].教育研究,2021,42(6):112-125.

[13]朱勇,吴易风.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新增长理论发展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99(1):21-39.

[14]杨旸.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J].人民论坛,2021(16):72-74.

[1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795-802.

[16]朱成晨.协同与共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支持系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 (1):80-88.

◎编辑 栗国花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合研究”(SC22ZDCY0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力评估指数研究”(ZJ 2022B15)。

作者简介:谢冬梅(1990—),女,汉族,四川简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职业教育。

符刚(1977—),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治理、职业教育。

通讯作者:黄媛(198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贡献指标体系职业院校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贡献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海洋贡献2500亿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