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业
摘 要:对自下而上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是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的重要举措。在教学理念上遵循自下而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逐环推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技术开发、在教学团队上组建多元主体团队、在教学文化上加强品牌建设。这些重要举措对思政课的提质增效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从理论教学向主动实践的转变,探索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结合的可能,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与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自下而上理念;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007-04
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创新高度重视。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思政课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积极创新主渠道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充分、全面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从传统灌输向学生参与的延伸,从理论教学向主动实践的转变,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结合等,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精准化与内涵式发展。
一、教学理念:自下而上
遵循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基本遵循,以学生的具体经验世界为起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经过系统、深刻地交流、体验、思考后,进行较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从而完成自下而上的思政课教学。第一,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两个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学生积极成长和发展服务,前者是后者的目标与归宿,“第二个服务”是“第一个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大多数思政课教学更多地秉持自上而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灌输与说教,对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认知感受不够重视,即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与学生互动等方式接近学生的经验世界,但由于系统性与深刻性不够,导致思政课悬浮于空中不能落地,不能很好地实现“第二个服务”,最终影响到“第一个服务”的效果。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第二个服务”为起点,结合教学大纲,以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交流、体验、思考,在充分尊重和掌握学生个人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回归到“第一个服务”的同时,实现思政课“两个服务”的结合。第二,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符合教书育人规律。“育人为本、育德为先”是教书育人规律的核心。“育德”的前提首先是要对“德”的现状与水平进行充分掌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遵循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专门的环节并应用专门的技术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育德”。第三,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思政课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主要体现。现在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力军。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接收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导致以往的思政课灌输式教学对“00”后大学生的影响有限,而自下而上的体验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更能实现教学效果。“00后”大學生是在国家、社会和家庭环境越来越好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自尊自信、自我表达方面体现出更多的主体需求。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契合“00后”大学生的主体需求,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和获得感。
二、教学过程:逐环推进
思政课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运行主要体现在教学主题导入、学生深度体验、教师理论总结、师生答疑解惑等四个环节构成的螺旋式推进过程中。第一,教学主题导入。教学主题导入的前提是教学主题设定。教学主题主要以教材重点难点为基本遵循,将教材重点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有机结合,凝练出既不脱离教材又不脱离学生的教学主题。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专家指导、自主研究等方式,对课程每一章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困惑进行搜集、整理和研讨。再紧扣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大纲,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进行有机结合,确立了诸如“新时代与个人成长规划”“人生旅程对话与人生观”“格局与崇高理想信念”“爱情地图与爱情观”“奋斗精神与价值观”“廉政文化与廉德观”“自我认同与就业观”“耕读文化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西农精神之践行”“二十大精神与大学生”等教学主题,并按照自下而上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正式课堂教学环节,选择社会热点案例、理论重难点等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主题导入,此处的教学导入并不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也不急于立马给学生正确的答案与解释,其目的在于提出问题,为学生下一步深度体验做铺垫。第二,学生深度体验。这一环节,形式上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讨论与体验,一个小组8到12人,小组成员由上课学生、一位教师、一位助教团研究生或本科生组成。每个小组的小组成员通过设计的互动环节相互熟悉以及签订课程规则,营造出平和、温暖、包容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更真诚地表达自己。这一环节,内容上主要有两种设计与操作。第一种设计与操作是针对教学主题导入的案例或者理论而设计好4 ~ 6个开放式问题,问题之间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师生以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真诚、深入地交流。前几个问题设计比较接近个体的经验世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鼓励每一位同学根据自身经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教师不过早进行价值干涉与价值引导,而是进入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高效、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面设计的问题不断抽象与深入,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综合学生现场的表现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第二种设计与操作是针对教学主题导入的案例或者理论进行个人体验。个人体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系统的步骤操作,学生在认知与感受层面对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整合,从而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真诚地分享自身认识与感受,此时教师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感受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后实现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环节是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和亮点,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第三,教师理论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学生深度体验环节,对学生思想实际状况有了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理解,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当堂课教学主题涉及的重点难点理论为主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经过深入体验环节,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从而在内心深处更愿意接受教师的理论讲授。在这一环节,实现了思政课理论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贴合,更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了价值引领,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问题。第四,师生答疑解惑。经过教师总结环节后,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想困惑,也有部分学生想针对某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进一步探讨。教师通过匿名的方式对学生们当下特别想解决的思想困惑或者其他问题进行现场搜集,进行归类与整理,总结出3~5个问题进行解答。解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可以鼓励在场的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挥对其他同学的带动作用,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见解进行进一步地补充、修正与提升;二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增进师生交流。
三、教学方法:技术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2]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撑。在教学方法上,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理论分层讲授法、文化叙事传播法、多维情景体验法、焦点讨论反思法、行动学习改变法等教学方法。为了使这些教学方法更具有操作性,保证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教学体验,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体而言,教师根据思政课的性质与特点,联合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运用学生喜爱的各种媒介,研发了诸如学业规划卡片排列技术、人生九宫格图像表征技术、人类学访谈引导技术、自我—国家认同环绘制技术、文化叙事问话技术、爱情观卡片探索技术、理想信念行动学习技术、焦点讨论赋能技术等。这些技术一方面经过了本领域和其他领域专家的联合论证,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了多轮应用,经过不断修正,最终成型并应用与推广。这些技术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这些技术是综合运用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开发而成,有坚实的科学成果作为支撑。第二,具有较大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这些技术在媒介上选择学生喜欢的媒介进行设计,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便于学生接受。第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每一个技术都有一套操作流程,操作起来简单明了,可以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这些技术对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
四、教学团队:多元主体
加强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多主体协同的教学团队建设,是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而言,第一,思政课教师为团队核心成员。教学团队的思政课教师包括主讲教师、参与教师和督导教师。主讲教师主要负责自下而上教学全过程的开展。每堂课都会邀请2~3位思政课教师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期都会选择3~4节课邀请教学督导观摩,帮助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等组成辅助教学团队。思政课自下而上教学模式要在落细落实上下大功夫,不能仅停留在对学生“空对空”的理论讲解,而是要将思政课理论与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学生关心的问题种类较多,不同的问题不是思政课教师凭一己之力可以完全胜任的。每节课根据教学主题会精心选择并邀请一到两位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其他部门或学院教师参与课堂辅助,从而让课堂教学更贴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比如讲爱情观的时候,会邀请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进行辅助教学;讲就业择业观的时候,会邀请就业指导中心和专业课教师进行辅助教学。第三,研究生与本科生组成助教团队。通过公开招募、组织面试和考核等方式,组成以研究生与本科生为主体的助教团队。助教团队的功能主要是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在學生深度体验环节进入小组与上课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助教团队实行考核制,每学期末进行考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助教团里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既是协助者,又是参与者,具有高参与性和高主体性的特点,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助教团在综合素质上也得到锻炼和提升。目前,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多元主体协同教学团队。多元主体协同的教学团队可以实现教学经验、阅历、方式方法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力推进自下而上教学模式发展[4]。
五、教学文化:品牌建设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在发挥显性教学育人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隐性教学的化人功能。如加大品牌建设、塑造教学文化都发挥着作用[5]。
第一,创立“金麦穗思政体验坊”品牌课堂。教学团队根据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深度体验的特点,以学生易于接受为原则,结合学校农业特色,将其课堂取名为“金麦穗思政体验坊”。“金麦穗思政体验坊”在教学品牌形象设计上,设立教学品牌LOGO,并对品牌LOGO要传递的教学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解读。将教学品牌LOGO图像制成胸针,“金麦穗思政体验坊”每位教师上课都佩戴党徽和有教学品牌LOGO的胸针。将教学品牌LOGO标识印刻在诸如手写纸、教学技术所用到的各种媒介等教学用品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形中接受着“金麦穗思政体验坊”所要传递的教学文化,接受隐性教学。开通“金麦穗思政体验坊”公众号,推送关于特色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心得、学生上课感受等方面内容,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接受“金麦穗思政体验坊”的教学文化。
第二,依托“金麦穗思政体验坊教学品牌”积极开展教学文化的校内外传播。无论是在校内外思政课堂上进行示范教学,还是在校内外进行专题讲座,“金麦穗思政体验坊”LOGO都被印在教学用具和讲座PPT上,从而无形中展“金麦穗思政体验坊”的形象,传播“金麦穗思政体验坊”的文化。通过品牌建设,自下而上教学模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思政课教学文化,为思政课育人效果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
[2]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01).
[3] 张晓琼. 从自下而上教学模式探析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J]. 文教资料,2019(24):172-173.
[4] 林承园.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思考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08):75-84.
[5] 韩瑞珍. 自下而上定量研究:高校英语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学生接受度调查[J].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2(01):125-138.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