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
【摘要】本文从构建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五好”课堂、创新教研机制四个方面呈现了“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五育融合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五育融合”理念逐渐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落实“五育融合、立德树人”,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我们坚持“课程、文化、课堂、教师”四位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五育,构建活力四射的教育新生态。
一、构建课程体系,为“五育融合”提供适切的载体
1.多措并举,构建德育生态。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要在德育上下功夫。我们本着“育人在育德、育德在育心、育心在生活”的理念,恪守“用善性涵养人性,用爱心呵护人心,用热情调节心情,用真情点燃激情”的工作态度,在实践中创建了“一五三四”智慧德育模式。“一”指的是以“爱的传递”为主线;“五”指的是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工作、以豁达睿智为基本要求、以赏识激励为基本方法、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为善守纪为基本目标;“三”指的是以把握热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要求;“四”指的是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个性发展为立足点。
在此模式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国乐团、舞蹈团、梨园社等“七团两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很好的舞台。例如,舞蹈团确立了“在审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的特色教育理念,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入教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作品《你好,小号手》,不仅让学生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汲取养料,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同时,我们以生为本,用好多元评价的尺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因此对学生的评价理当是多元的、全面的。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如实跟踪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生成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这既是学生宝贵的成长记录,同时也反映了学校教育水平的真实情况,促使学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2.开发特色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设有音乐班、美术班,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课程。其中,音乐班有钢琴、声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等近30门校本课程,美术班开设了素描、速写、色彩和美术鉴赏四门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体育班。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始终以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运动技能为教育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五育融合”中不断发展。
3.开展劳动实践,发挥劳育的独特功能。
为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进一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育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专门将一块块劳动教育实践园地分给各班级,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意义。我们还邀请了有经验的家长现场指导,在每个环节里让学生都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劳作体验,让劳动中的欢笑和成就感充盈着每个人的心。
二、丰富校园文化,为“五育融合”营造良好环境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文化内涵是建筑的灵魂。我们的建筑群由格物楼、躬亲楼、知音楼、丹青楼、音乐厅、体育馆、公寓明德路、弘毅路、知行路与主题园组成。这些建筑的名字均取自中华典籍,具有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内涵,故而成为我们环境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格物楼是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教学楼,取名“格物”,意在劝诫学生:珍惜时间,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此外,“格物楼”是打造学校提出的“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智慧读书工程的平台。通过智慧读书工程的实施,我们创设读书氛围,拓宽读书途径,触发学生对“格物”的认识与实践,内化“怡情雅行”的校园文化。
躬亲楼设有录播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诸多功能性教室。名之“躬亲”,其一意在鼓励教师事事亲为,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也在劝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丹青楼是学生学习技艺之地,也是我们美术教师钻研绘画艺术之场所。该教学楼取名“丹青”,饱含我们对学生学有所成、教师画有所长的希冀。知音楼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教学楼。桓谭在《新论》中说:“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故择“知音”二字名之,意在引导学生:勤学善练,方可知音而无愧于身。
学校独特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办学。我们努力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优秀文化的气息,让师生徜徉在校园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韵味,为“五育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打造“五好”课堂,为“五育融合”注入生命活力
课堂是实现教师价值的舞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为了更好地实现“五有”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提出了“五好”课堂——“好课堂要有趣味、好课堂要有包容、好课堂要有意义、好课堂要有智慧、好课堂要有成长”的教学理念。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这一理念得到扎实的落实。
有人说,立德树人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与其他学科无关。这样的认知与“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自觉地挖掘本学科的思政元素,主动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推进课程思政,实现全学科育人,为“五育融合”注入生命活力。例如,我们让语文、数学、音樂、美术等学科教师举行了课程思政的展示课,在全市做了课程育人的引领示范。
四、创新教研机制,为“五育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我们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机制,制订教师成长的战略目标,完善教师成长路径,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为“五育融合”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1.以“三课”教学体系为引领,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有效教研在课堂生成,魅力课堂从教研出发。我们基于文化课与专业课需要不断协调的校情,牢牢抓住“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这个牛鼻子,提出了“课堂的根在教研,教研的果在课堂,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课堂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要求,并通过构建有效教研与魅力课堂相统一的“三课一议、三课一评、三课一研”的“三课”体系。通过这一体系,规范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成长。
2.以“名师坊”为龙头,提升教师发展有效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名师培养是学校发展的根由。为此,我们创建“名师坊”教师发展平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名师坊”已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孵化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
3.以“三四五”策略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问”,即:我是谁?我的学生想到哪里?我将带领学生到哪里?“三问”让青年教师成长有方向。“四自”,即:自我定位、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四自”让青年教师成长有定力。“五度”,即:温度、风度、气度、深度、大度。“五度”让青年教师成长有高度。教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以日渐完备的教研机制,为推进“五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