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篆刻艺术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10-28 14:26解惠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篆刻山东艺术

解惠杰

(韩国南首尔大学,忠清南道天安 31020)

篆刻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艺术思想的载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传承和弘扬。篆刻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了保护和传承篆刻艺术,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制定了系列保护措施和政策法规。山东省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东省篆刻艺术保护与传承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党的第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非遗项目考察调研过程中,曾多次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作出了重要的论述,为进一步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非遗保护的相关要求,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强省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产业间的融合。山东省积极推动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多渠道、多平台,不断扩大篆刻艺术文化的影响力。

1 保护与传承篆刻艺术的意义与影响

在中国,篆刻艺术不仅具有3 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而且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篆刻既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广大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篆刻艺术,在中国文化人眼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方好印,里面有诗歌、有禅理、有神灵。篆刻除了本身特有的内涵外,还有一股强大的外力在起作用[1]。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篆刻艺术渐渐渗透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比如,非遗文化旅游、标志招贴设计等,在有形与无形间美化和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人们提升自身审美追求的一个重要渠道。篆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深奥精微,是中国汉字文化演变发展的活化石。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记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

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认定充分表明篆刻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为庆祝中国篆刻申遗成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主办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展览现场以黑、白、灰、红为主色调,将意韵久远的中国红与现代感十足的黑、白、灰结合,象征着篆刻艺术既有历史纵向的延伸,又有横向的现代生活的涵盖。整个场馆用色调体现了天与地浑然一体的意境。置身其中,感悟、体味篆刻艺术从古至今传承与发展的独特魅力”[2]。2019年,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推出 “印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篆刻家及篆刻爱好者创作的作品汇集于此,印面的内容不但反映了代表中国里程碑性的事件,而且还记录了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标志性活动,辉煌伟业、生动故事等尽显其中。2020年该馆举办了 “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书展”,2021年又推出了 “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和“印记冬奥——大众篆刻作品展”等。一个个篆刻艺术展览,为喜欢篆刻艺术的人民大众提供了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了解到认知,从喜爱到亲自参与其中,让篆刻艺术切切实实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也为篆刻这一个具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积极的动态普及路径印记了时代与生活。

“篆刻是充满魅力的中华绝学,也是‘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它虽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能够承载无限的思想。除了承袭印的凭信功能之外,篆刻还具有鉴藏、款识、艺术表达、情感抒发等审美功能,以及文化交流、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3]印章虽小,但它代表着信誉,同时也体现着审美韵味。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因为种种的原因,难免遇到传统意识与时代上的冲突,所以需要我们去着重传承与保护。

保护传承篆刻艺术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篆刻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

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保护篆刻艺术,就是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保护与传承篆刻艺术,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神,及人民对于文字、印章等的热爱之情,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2 篆刻艺术的传承保护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篆刻艺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需要对字形、字体、印章技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和探索。赏析和学习篆刻艺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能激发出人们对艺术的渴望和创作激情。

1.3 保护和传承篆刻艺术对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篆刻艺术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篆刻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在保护与传承篆刻艺术的同时,也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也可受到全世界更多的关注,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鉴互通。

1.4 保护和传承篆刻艺术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篆刻艺术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领域,通过保护与传承篆刻艺术,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保护和传承篆刻艺术可以促进篆刻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推动篆刻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标志设计、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与支持。

2 山东篆刻艺术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2.1 篆刻艺术理论研究现状

印学是研究篆刻艺术的学问,也称之为“印论”或“篆刻艺术理论”。印学研究的重点不是对印章的源起、名称、制度与沿革等进行考证,而是重点阐述文人的艺术情趣和创作观念等[4]。山东篆刻艺术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多样,为篆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保障。

2.1.1 篆刻艺术的史论研究

对山东篆刻的发展历史、流派及名家等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山东篆刻艺术的演变,对篆刻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2.1.2 篆刻艺术的技法研究

对山东篆刻的墨法、布局、刀法等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使篆刻爱好者们更好地掌握了篆刻的技巧与技术。山东的篆刻技法一直注重创新与传承,多样化的技法与风格在这里得到了较广泛的发展应用,推动了篆刻技艺的传承与不断提升。

2.1.3 篆刻艺术的审美研究

对山东篆刻艺术的审美标准和风格特点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山东篆刻艺术。山东篆刻艺术审美追求的是简约质朴与自然,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特点,促进了篆刻艺术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2.1.4 篆刻艺术的文化研究

对山东篆刻文化的历史内涵、发展影响等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和保护传承山东篆刻文化,能够更好地去挖掘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为篆刻文化的传承发展与转化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1.5 篆刻艺术的教育研究

对山东篆刻教育的体系、方法、路径等进行研究分析,让篆刻教师更好地去授课,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领会。相关学校和机构开设了篆刻相关课程,培养了大批篆刻艺术人才,对篆刻文化传承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篆刻艺术实践传承保护

篆刻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的生活并不十分贴近,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对接与融合总是要经历潜移默化的过程。推动篆刻艺术从“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艺术”,走进现代设计,广泛融入人们的美好生活中,更好为人民大众服务,是现代设计师的使命[5]。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沿用几千年的中国印章作为载体,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元素进行了巧妙结合。这一设计将中国的书法和印章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喜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6]。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体育图标也充分展现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将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完美融合,与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遥相呼应,再次成功彰显了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不但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内涵,更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古老和现代的交相辉映,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精彩演绎,动起来的体育图标让中国汉字与篆刻艺术跃然于纸上。

山东篆刻艺术是中国篆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及特点。山东地区每年都会举办各级篆刻大赛,吸引了众多篆刻艺术爱好者和专业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另外,许多篆刻工作室的组建和相关部门篆刻课程的开设,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与实践的平台。一些美术学院和文化中心等通过篆刻艺术教育的普及推广,培养了一批篆刻专业人才。许多篆刻协会或是博物馆等,通过收集保护、展示研究篆刻艺术文化,保护和传承山东篆刻文化的重要价值。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 “山东省篆刻艺术之乡”。近年来,薛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和沙沟镇人民政府以及文化馆三级平台依托一支队伍(19印社),以薛城区文化馆为活动中心,定期开展篆刻艺术研究和展览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各类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之中。山东曲阜林前村孔府印阁,依托互联网联技术将方寸印章做出了大名堂。传统文化技艺在这座村子里极为兴盛,有二三百户篆刻技艺的人家,篆刻艺术在这里呈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孔府印阁也不忘进行文化创新,将传统印章篆刻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进行了互联网销售,扶持了上下游配套产业20家之多,同时形成了较完整的篆刻产业链条。2023年,菏泽市巨野县匠人吴沧海,创新了篆刻艺术表现形式,用篆刻刀把印石变成了牡丹刻章,让菏泽牡丹花开石上,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综上所述,可见篆刻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注重实用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篆刻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走进人们现实的生活,为篆刻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让千年篆刻技艺乘着现代互联网的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获得持久的活力是每一名篆刻匠人的美好心愿。

3 山东篆刻艺术保护管理的工作措施

篆刻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山东省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于篆刻艺术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篆刻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篆刻艺术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山东省从多个角度对篆刻艺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汇集了多方支持,建立了多项保护机制和政策措施。

3.1 打造山东篆刻艺术特色品牌

篆刻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依托篆刻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要巧用篆刻元素,研发文创产品;要重视大众传播,做好营销推广;要打造特色景点,文旅融合发展;还要关注篆刻周边,完善产业链条[7]。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进一步助推“山东手造”非遗工作坊的建设,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拓宽了就业发展渠道,促进人们稳增收。山东省还建立起以篆刻艺术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培育篆刻艺术的新生力量,形成山东篆刻艺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山东手造”艺术进景区,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其影响力、美誉度,将山东篆刻艺术推向全国乃至国际。

3.2 健全篆刻艺术保护和传承体系

构建新时代篆刻艺术保护传承体系,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理清脉络,确立方向,建立健全山东篆刻艺术品牌的保护制度,加强对山东篆刻艺术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与时俱进,创新篆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传承人才队伍。“呼吁广大高校形成高端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以篆刻为视角反思书法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高度重视篆刻及古文字课程建设的深远意义与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篆刻‘生态’与文化培育体系。”[8]加强篆刻文物的分类保护工作,建立篆刻文物保护的基本制度和保护体系,加强篆刻艺术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

3.3 提高篆刻艺术水平

山东省于2016年启动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让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基于现实需要而主动创新,尊重民族传统、技艺上精益求精,推陈出新,完善山东非遗手工艺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推进齐鲁文化传播的产业化转型发展[9]。支持相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设立传统工艺工作室,充分发挥篆刻艺术服务基层的作用。加强山东篆刻艺术活化应用,推动其与旅游产业、现代科技和视觉设计等的融合发展。发掘篆刻艺术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合理利用篆刻艺术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推广篆刻艺术的美学价值,打造一批篆刻艺术文创精品,拓宽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

3.4 加大篆刻艺术传播力度

加大篆刻艺术传播弘扬力度,提高篆刻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篆刻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支持各类公共艺术机构定期开展篆刻技能培训、作品展览和学术交流等活动,让人们更加直观地去了解篆刻艺术。积极推动将篆刻艺术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篆刻艺术知识的普及教育,鼓励开设与篆刻艺术相关特色课程。在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背景下,高校开设篆刻通识课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特质,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实现将美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10]。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手段,提高篆刻艺术的网络曝光度,积极开发篆刻文旅产品,打造篆刻艺术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4 山东篆刻艺术创新传承的实践路径

4.1 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山东篆刻艺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对其深层次的挖掘,汲取创作构思和灵感,创作出具有山东特色的篆刻艺术作品。篆刻是高雅的艺术,是抒发情感的艺术。艺术当随时代而发展,当代篆刻的抒情性是立体的,它包罗万象。既有内容上的雅词、雅句,又有形式上的相得益彰,和谐共生。既有篆刻本体的精湛技法,又有印外渊深的学养。既有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有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11]。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探索传统篆刻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交相融合及创新发展的方向,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立足艺术本身,领航时代风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时代篆刻艺术发展规律,提高篆刻艺术整体的发展水平,使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力量。

4.2 普及大众,推进篆刻学的学科建设,建立、健全篆刻评价体系

拓宽普及篆刻艺术知识路径、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水平和对篆刻的认知能力,传承和保护好这一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开拓篆刻艺术生存和发展新格局。我们不应把篆刻当成刻印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要用学科化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学科化,即在进行印章创作的时候,它需要具有文字基础、文学基础和书法功底等一系列相关的综合素养[12]。通过建立篆刻艺术传承机制、加强篆刻技艺传授、培养篆刻艺术人才等措施,推动篆刻艺术学的学科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篆刻艺术推广中来。另外,保障篆刻艺术的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制定篆刻艺术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篆刻艺术评价体系,力求把山东篆刻艺术研究得更深入、更久远。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相关篆刻人才及文献的数据库。

4.3 跨出国门,搭建篆刻艺术国际舞台,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讨新时代篆刻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迈出国门,充分发挥篆刻艺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数字技术人才除了应具备研究所要求的扎实的专业科学素养、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键[13]。应该定期组织篆刻专业人员进行出国培训与交流合作,在学习国外先进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经验的同时,培养出一支具有复合型数字技术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篆刻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推广山东省的篆刻艺术发展,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感受中国篆刻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还可通过举办国际篆刻艺术展,在推广山东省的篆刻文化的同时,学习其优秀的经验和技艺,促进国际篆刻艺术的交流和互通。

4.4 融入生活,拓展篆刻艺术生存空间,实现多元化产业格局

篆刻艺术的发展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的多重手段,让传统篆刻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文创产品的诞生需要设计师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在符合文化本质的前提下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篆刻艺术相关文创产品也是如此。篆刻艺术博大精深,秦印、汉印、流派印等各有特点,这些文字与图形的碰撞,让篆刻艺术文创产品设计领域具有了拓展的空间,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当中[14]。篆刻艺术虽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被弘扬传承,但其发展仍处于瓶颈期。篆刻艺术和文创产业当前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若将两者融合,势必会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对篆刻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增进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开辟篆刻艺术推广新平台、新渠道,将传统篆刻艺术运用到文化衍生品上,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相融合,促进篆刻艺术实现多元化产业格局,同时也可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发展。

5 结束语

当代篆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受到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之外,也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我们正是要从篆刻发展的逻辑推演中,找寻篆刻艺术的新的创作模式和理论发展。新时代、新平台、新模式,为山东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建立了良好的条件,篆刻艺术作为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挖掘篆刻艺术历史发展脉络,积极探究新时代篆刻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更深层次地把握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创造新的机会和可能,实现篆刻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篆刻山东艺术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篆刻
纸的艺术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瑩波篆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