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域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防控及净化措施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2023-10-27 12:17肖丰庆
畜禽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南平市布病布鲁氏菌

肖丰庆

南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南平 354200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所引发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布鲁菌属(Brucella)。布鲁氏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皮肤直接接触、呼吸摄入感染空气中的细菌等。最常见的是接触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其分泌物(如奶、血液、尿液和粪便)而传播给人类[1]。一旦感染,布鲁氏菌可在人体内存活并定殖于淋巴组织、脾脏、肝脏、骨髓和其他组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布鲁氏菌的易感性不同,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牛、羊及畜产品的广泛流通和大量消费,造成布病防控在一定范围内压力较大,若防控不到位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和养殖效益,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2]。笔者全程参与了南平市布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过程,现将创建过程中的防控及净化经验汇报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南平市奶牛养殖及布病防控和净化现状

1.1 南平市奶牛养殖现状

南平市是畜牧业大市,是福建省最大的乳制品基地和草畜结合示范区,其中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奶牛养殖产业化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从各地引种,开始奶牛的饲养、繁育和乳产品加工。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带动,当地的奶牛养殖企业和乳品加工企业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截至2023年初,全市共有22个规模奶牛场,存栏奶牛2.4万头左右,全市奶牛养殖行业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生态化迈进。南平市现有规模奶牛场使用冻精颗粒繁殖,自繁自养,没有从外面引进牛只,既保证奶牛种群的稳定性,又保证布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和净化的可操作性。南平市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屏障得天独厚,奶牛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经多年摸索,全市奶牛养殖行业技术成熟,奶牛单产高,所生产牛奶品质优良,形成了一条闽北奶牛养殖的特色之路。

1.2 南平市布病防控及净化现状

《福建省动物防疫条例》出台实施以后,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场重视布病等动物疫病防控,一场一例,按照布病净化方案开展布病净化工作。全市共有22家规模奶牛场,7 家奶牛场获得省、部级“布鲁氏菌病净化场”评估验收,并维持净化状态,其中南平市绿盛牧业有限公司获得首家国家级奶牛“两病”净化场称号,南平市福延牧业有限公司获得首批国家级无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认证,目前全市正在以延平区为试点,探索创建奶牛布鲁氏菌病非免疫净化场和无疫小区。

2 主要净化措施

2.1 开展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1.1 布病监测

对农场、养殖场、牧场等动物群体进行监测是早期发现布鲁氏病感染的关键。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感染动物,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南平根据全市牛、羊产业布局,采取分畜种、分区域布病防控措施,达到布病净化县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县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抗体检测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初筛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确诊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者试管凝集实验,对所有的奶牛场和规模羊场每年进行2次血清学监测,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监测306个场(点),采集93 188份样品,其中阳性样品13份,个体阳性率0.014%;发现阳性群体4个。常规监测主要针对的是动物,另外仅对可疑从业人员进行筛查,布鲁氏病的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兽医和农牧业部门的合作。通过监测布鲁氏病,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2.1.2 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南平市《家畜布鲁氏菌病专项调查实施方案》,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调查县(市、区)养殖场、屠宰场等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全市每年随机抽取3个牛养殖场、3个羊养殖场、1个牛屠宰场(点)和1个羊屠宰场(点)进行调查。养殖场选择30头9月龄以上的牛羊,每头采集血液5 mL,分离血清;采围产期牛生殖道拭子10份、圈舍环境拭子(包括地面、料槽、粪便、尿液等)10份;对于奶牛养殖场,在奶厅采集大缸奶样2份,每份30~40 mL;采集10份个体奶样,每份30~40 mL。屠宰场选取不同批次的屠宰牛、羊各10头(只),采集母畜子宫角10~20 g,或腹股沟淋巴结3~5 g;采集环境(待宰圈、宰杀间、宰杀设备、血池、污水口等)拭子10份。收集动物流产物(流产胎儿、胎衣或胎盘)10份以上,每份采集10~20 g,-20 ℃保存。

通过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全市牛、羊养殖场数量、规模和不同场群的阳性率、个体阳性率等基本情况,对抗体阳性牛羊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的牛、羊实施隔离观察,防止了布病的传播,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值得说明的是,布鲁氏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为以下几点:①早期发现和诊断。通过监测和调查,可以及早发现布鲁氏菌感染和疫情,使得感染个体和感染动物能够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有助于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链,减少感染的扩散。②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监测数据为制定政策、实施预防措施和应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③评估控制效果。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有助于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指导调整和改进防控策略。④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病的监测和调查有助于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早期发现疫情、隔离病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供教育和预防措施等都是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⑤支持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关布鲁氏病流行状况、高风险区域和人群等信息。这些数据对制定政策和决策,以及合理分配资源非常重要[3]。

2.2 推动场群净化

对于布鲁氏病的净化,需充分考虑环境、动物种类、感染程度以及可行性等因素[4],制定全市的净化方案,尤其以奶畜场为重点,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开展净化创建工作。

2.2.1 净化评估标准

南平市疫控中心奶牛布病净化评估认证标准中关于该评估认证类型的抽样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抽样要求

采样覆盖全场育成牛、发育牛、泌乳牛、干奶牛、围产牛,随机抽样,覆盖不同栋牛群。现场评估按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2021版),开展净化现场审查评分和抽样监测,申报净化场的奶牛群抽检,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连续2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并且现场综合审查通过,方可申报省级布病净化场。

2.2.2 净化措施

2.2.2.1 病原体灭活和消毒

对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及其分泌物、血液、粪便等进行彻底的灭活处理。采用的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化学消毒和紫外线处理等,以确保病原体的完全杀灭。

2.2.2.2 动物隔离和淘汰

对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进行隔离,防止其继续传播病原体。严格根据相关法规和指导要求,对感染动物进行淘汰,以避免进一步传播和感染。

2.2.2.3 环境清洁和消毒

对可能受到布鲁氏菌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这包括动物圈舍、设备、工具和运输车辆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对环境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2.2.2.4 食品安全管理

确保食品安全是重要的净化措施之一。这包括要求生产、加工和销售食品的机构和个人遵守卫生标准和规定,严格监控和检测食品中的布鲁氏菌污染,并采取相应的食品处理和烹饪措施。

2.2.2.5 个人卫生和防护

个人卫生是防止感染布鲁氏菌的重要环节。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用擦拭剂清洁工作区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风险。

2.2.2.6 教育与培训

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布鲁氏病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预防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布鲁氏病的传播。

以上是南平市布鲁氏病的一系列净化措施,不同地区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可能会因情况而异,建议根据当地监管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同时,对于布鲁氏病净化措施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动物种类、感染程度以及可行性等因素[5]。

2.3 强化净化维持和指导

积极推动已经通过净化评估的7家奶牛场每年进行布病自检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开展集中消毒灭源工作,确保各项布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按照净化场布局标准,推动养殖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完善布局管理,细化关键控制,对净化场及备选净化场进行常年跟踪监测,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强化对已净化奶牛场的布病监测和现况调查,持续跟踪净化维持状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每年认真组织好防疫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和自身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养殖环节动物疫病防控条件和管理水平,促进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2.4 抗体阳性牛处理

对检测出布病抗体阳性的奶牛,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同群动物逐头检测,阳性畜全部扑杀。对受威胁的畜群实施隔离,动物及动物产品禁止移动、禁止出场,抗体阳性奶牛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指导养殖场(户)做好消毒、溯源、人员防护、知识宣传、信息通报、经济补助等工作。

3 存在的问题

3.1 从业者认知偏低

养殖场、屠宰场、运输人员等从业人员对布病危害程度了解仍然偏低,思想不重视,生产工作中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不到位,对于基层布病宣传知识知之甚少。

3.2 基层兽医队伍薄弱,人员不稳定

基层兽医站存在有编无专业技术人员、混岗等现象,并且还有不少基层兽医站为单人站,动物防疫员年龄偏大,补助经费少,随着动物防疫工作任务日渐繁重,无法满足布病净化工作需要。

3.3 基层财政困难

对动物防疫和净化投入的经费较少,使得日常动物防疫和净化工作经费无法得到满足,无法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4 基层检测能力弱

部分基层实验室仪器设备不齐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试管凝集实验室等读数存在偏差,无法有效分辨隐性感染的牛,导致抗体阳性牛不能完全剔除,无法满足日常动物防疫工作。

4 建议和措施

4.1 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基层专业人员,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防控布病等人畜共患病。

4.2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加强对基层兽医实验室设施、设备,基层兽医站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大对省级以上的净化场的奖励补助,采用“以奖促评,以评促改”的相关政策,鼓励规模场进行动物疫病净化。

4.3 加大宣传力度

采用培训、座谈、媒体播放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疫病净化的必要性,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福建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宣贯,提高广大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意识。

5 结束语

规模场布病的防控和净化是一项长期、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建议遵循当地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法规和指导标准,与兽医及专业人员合作,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方案。更需要加强疾控部门间沟通协调,加大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宣传规模场布病防控和净化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疫情检测、监测和流调工作,加快推进布病净化,保障人与动物健康,为畜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南平市布病布鲁氏菌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