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3-10-27 09:01韩珍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艺术教育高校

摘 要:在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艺术教育能够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推动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应该坚持立意精准、形式精准、评价精准的原则,从明确教育目标、注重思想引领、强化建设共识、加强正面引导入手,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和影响。

关键词:艺术教育;精神文明建设;高校

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大量思政教育资源,比如艺术家的哲学观念、审美倾向、艺术风格、艺术观点等。因此,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德育功能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用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有助于全面推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艺术教育对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的方式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文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强化对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从思想层面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助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进一步巩固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更好发挥艺术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指引学生在学习艺术、感悟艺术的过程中确立正确“三观”,在纷乱的思潮中辨别良莠,帮助高校学生增强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通过对名著进行解读、对作品进行排演、对创作进行指导,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他们寻找到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艺术课堂为载体,将艺术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能够推动高校创作出更多更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同时,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也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艺术的育人价值,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用艺术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原则

(一)用艺术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遵循心理学和美学的教育原则,确保融入的内容更具创造性、启发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从内化的角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艺术性解构。内化是西方哲学界与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特殊概念,是指人对自我观点进行强调。在主体性教育理论中,内化指的是主体将感知到的观点和思维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信仰等,将客体一切符合主体的思维系统转化为主体的一部分,从而让客体与主体变成一个整体的存在。换言之,内化是指通过观察、倾听、思考等理性思维方式,对观点和思维进行实践检验,从而建立客观认知。

(二)用艺术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

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将诸如民族意识、价值观、情感等思想因素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提升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改变课堂灌输式教学的现状,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学习。

一是坚持立意精准原则。用艺术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融入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教师务必对“泛艺术化”的问题保持高度的警觉,既要自觉抵制错误的价值取向,又要充分警惕艺术创作中的庸俗倾向,真正做到“立于礼而弘于德”。

二是坚持形式精准原则。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利器”。教师应挖掘与艺术课堂内在逻辑相一致的思政元素,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三是坚持评价精准原则。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制定的标准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精准评价。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还要评估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教育,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用艺术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

提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必须以艺术教育课堂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艺术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合理定位、合理设计、合理实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对教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合理设置,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二)注重思想引领

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也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增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重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是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性嵌入、体验性嵌入等方法,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融入学生专业知识教学中,将精神文明教育转化为情感和价值的引领,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以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太行山上》《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迎风飘扬的国旗》等经典红色歌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深刻领悟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的责任和担当,从而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强化建设共识

专业课教师是开展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直接决定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艺术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必须系统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其能够根据艺术教育的具体特点,找到艺术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契合点,通过对教育途径、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全面提升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

(四)加强正面引导

艺术教育对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艺术教育中渗透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正面教育与纪律引导等。而如何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并把握艺术发展的脉络,并从中建立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合理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发挥积极影响,加强正面引导。

综上所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到青年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全面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使二者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有利于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静.“互联网+”背景下长征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堂路径探析:以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才智,2017(7).

[2]张景贤.打造文艺思政教科书拓展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新领域: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艺作品创编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1).

[3]孙运玲.艺术职业院校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J].时代教育,2017(7).

[4]邱偉光.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

[5]陈雯.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6]陈艳,王云云.以微电影为载体的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9).

责编:司 哲

作者简介:韩珍(1986— ),女,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建设艺术教育高校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