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臻 韩同友
摘 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五个方面来看,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中介,围绕着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特殊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嵌入;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4-0003-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时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2YJA710038)、江苏省2022年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2MLB008)、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红色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以淮安大运河文化为例”(项目编号:D/2021/01/96)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嵌入”是“指一种力量、体系或结构植入另一种力量、体系或结构之中”。[2]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深深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逻辑。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3]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最为壮观的现代化,其“基本内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五个方面的现代化”。[4]
(一)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这一视角看,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实现人的现代化。
(二)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5]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们在追求物质现代化,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從而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6]因此,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和睦、和谐,社会主义能够从制度上确保实现和平、和睦、和谐。我们不走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概言之,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五个方面来看,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
二、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桥梁
由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乃是同一个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7]实现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观念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教育人、培养人,不断推动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以实现的。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 思想政治教育源自人类生存与发展之需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动因,“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8]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在人类需要的推动下,人通过生产实践改造自然,创造了人类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9]实践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活动,其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实践难题和认识困惑,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实践就会受到影响。人类实践满足了人类的各种物质需求,但是“人如果不能把握好人自身,人如无自律,无反思,没有对世界、对人生的深远智慧(不等同于知识)和德性,那么人可能面临的则是一场整个人类的灭顶大灾”。[10]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类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实践问题,教育和引导人们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开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而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需。
此外,人还要进行“人自身的生产”,即繁殖,“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11]人类繁衍的下一代人所需要的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经验、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类创造的文明,尤其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每个社会成员,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二)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特殊功能
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进而作用于社会实践。人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由此,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多方面活动,为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人的现代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实践无法取代的。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本依据就是协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会提出新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也会出现新情况,两者之间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即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新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又开始了新的教育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的现代化,并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把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来解决面临的基本矛盾,并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我们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实现人的现代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联结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嵌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的主体
实践是人类自觉改造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人把“物”的内容映射到自身之中,同时又把自身的需求以主观目的的形式外化到“物”的内容中去,使观念、精神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使“物”从属于人的需求,在人与物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即“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可见,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其中,实践主体的情感和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主体实践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实践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实践主体是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体,实践主体能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知识的主导作用,而且总是伴随着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2]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现代化。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我们可以生产先进的设备,研发先进的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现代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难以转化为现代化的生产力。“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13]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总数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我们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己任,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的主体。
(二) 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力量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14]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内容之一,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前提是个人精神生活富裕。个人精神生活富裕包括个人的观念、素质、能力、交往、享受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前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只有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马克思并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直接阐述,而是分散在不同的经典著作中。牟文谦等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以劳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的完善、人们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以及每个人自由个性生成的有机统一体。”[16]概言之,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人的物质生存需求、实践能力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如人的实践能力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7]另一方面是人的精神需求及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是无限丰富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精神需要是不一样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精神实践的形态之一,它是“由精神生产、精神交往和精神共享三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18]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进行精神生产,促进精神交往,实现精神共享,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而澄清模糊认识,克服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凝聚社会共识,为物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所谓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又包括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意志情感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等方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践证明,在人类实践中,精神文明依赖物质文明,同时,精神文明又制约和影响物质文明。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保驾护航。教育科学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教育科学文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但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需要教育科学文化部门的党组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实现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使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践中,人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思想、心理、情绪等问题,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物质实践的顺利开展。近年来,虽然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部分群众依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自信,依法治国任务艰巨,一些错误思潮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这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同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抓好“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人际关系。
(四) 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生态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精神支撑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出现了人口、能源、环境等生态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理念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实践的这一本质理解,肯定了实践是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客体的现实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人要生存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来向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但是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又为自然所限定。为此,实践不仅要考虑创造人生存和发展的物品,还应充分考虑它对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只考虑前者而忽视后者,实践就会失去它与自然關系的本真意义,出现了实践的异化。形象地说,人与自然关系出现的生态问题是以“天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是人们的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问题。换言之,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教育人们实践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而应被正确理解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只有从这种关系出发对实践作出选择和设计,才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践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又是人与人之间互换活动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人与人的关系又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提高了人们的舒适、财富、健康等的期望水平,同时相应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与对其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21]從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出发杀鸡取卵式掠夺自然资源,或者恶性破坏自然资源,是当代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 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球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2]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重视聚焦国内宣传、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和创新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宣传,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初步建构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对外宣传格局。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承担起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重任。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对外宣传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宣传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思想政治教育对外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善于运用鲜活案例,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综上,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现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先有人的现代化,再去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也不能要求先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再去造就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形态,离不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极其重要的因素”。[2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现代化为中介,嵌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3][20][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22,50,43.
[2]张慧.嵌入理论:发展脉络、理论迁移与研究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2,(7):14-25.
[4]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42.
[5][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14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
[7]李秀林,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86.
[9][11][15][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0,159,422,9.
[10]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9.
[13]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7.
[16]牟文谦,路聪.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理路[J].湖北社会科学,2010,(7):5-8.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37.
[18]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62.
[21]艾恺.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22:348.
[23]万美容.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1):11-19.
(责任编辑:高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