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三维审视

2023-10-26 00:41刘杏
高校辅导员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刘杏

摘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筑梦新征程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制度自信教育的关键在青年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制度自信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代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正确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优越性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深刻理解上。优化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要从队伍、渠道、方式、路径等多维度共同发力,提高课堂教育实效,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路径,形成工作合力。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4-0054-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00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GXSZ09YB)阶段性成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是推进强国建设、筑梦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源泉和根本思想保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其优越性日益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1]在积极应对新冠疫情中,我国快速高效构建防控体系,更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世界瞩目的显著优势。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文化输出、意识形态渗透等方式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行为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度和认同度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层次影响,需要在科学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

一、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价值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等方方面面,是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后总结出来的既科学又完整的制度体系,是我国进行国家治理活动的基本遵循,是推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国家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是制度竞争。制度自信是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认同和充分认可所外显出的自信状态。制度自信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增强民众思想上的制度意识,形成对我国制度的高度认同感,以提高中国民众对制度发展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3]开展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是完善新时代国家制度的理论研究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创新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在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综合国力竞争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文明冲突、社会冲突加剧,道德危机、价值危机等影响大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二是新时代青年群体中呈现的“怀疑”“结构”现象特征。数字化飞速发展导致信息获取便捷度提升,同时加剧信息甄别困难度,加速大学生群体主体意识觉醒和自我意识强化。新时代大学生不迷信权威,不盲从说教,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诉求,但由于思想不成熟、认知水平所限等原因,易陷入成长的迷雾。三是“正面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以正面灌输为主。单向权威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回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高校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动破题,但整体处在“探索期”“零散化”的阶段。

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对其进行制度自信教育时必须考虑到日新月异的具体时空场域,深入研究青年的群体特征以及教育方式,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根本制度,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思政课程、实习实践、文化活动等载体,围绕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目标定位和重要内容展开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拓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核心指向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代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正确认知上,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优越性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深刻理解上。这既是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根本内容和力量源泉,也是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关键着力点。

(一) 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这一制度,在马克思主义鲜明人民立场、深邃辩证思维、科学扬弃精神的指导下,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博大精深治理智慧的生机活力,实现了这些古老治理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同中国发展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过的契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好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并不存在能够直接照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制度体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制度治理体系都必然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顾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味地盲目照搬和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治理体系,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新时代大学生只有站在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筑牢制度自信。

(二)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包容性和鲜明优越性

我们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立足中国实际、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治理智慧的同时,也将其思维视域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譬如,开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鲜明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制度精华,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契合了中国实际。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壮大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创造“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中国之治”“西方之乱”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优越性的强有力证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6]新时代大学生只有从现实发展中明晰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优越性,才能发自内心地在政治观点、思想认知和情感态度上形成制度自信。

(三)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生命力

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鲜明优越性,但不应当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而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诸多方面需要优化。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集结号吹响后,十多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取得了空前的重大历史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彰显出强大的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生命力。新时代大学生只有真实感受党和国家实施的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才能对制度的发展充满信心,形成坚定的制度自信。

三、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优化策略

为提升和筑牢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度,高校应当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教育的站位、提升教育的实效、形成工作合力等路径协同配合。

(一) 进教材、进课堂,提高制度自信教育的站位

一是将制度自信教育纳入教材和课程教学,有效发挥教材和课堂的教育功能。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制度自信教育,要把制度自信理论成果系统地体现在教材中,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使课程教材既有质量又有温度。课堂教学是制度自信教育的主渠道,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阵地,优化授课方式,改善教学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阐释得有声有色。要根据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实践行为的新经验、国家社会的新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到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同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形式,将“互联网+”与制度自信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手段,依托优质网课、微课等平台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

二是要加大高校制度自信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高校制度自信教育队伍的核心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等不同维度来诠释制度自信,[7]使其真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与实质,切实提升政治责任感和自身制度自信,并自觉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二) 挖掘新型教育内容,提升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

一是确立新型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制度自信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以人为本,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内涵和历史,从思想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制度的自觉认同。

二是打造新型话语体系,牢牢掌握青年制度自信教育话语权。话语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话语表达与传播要适应教育对象的思维特征和习惯,要站在青年人的角度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回应学生关切。

三是挖掘新型教育内容,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故事。高校要将展示中国社会的制度优势、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鲜活案例转化为教育内容,深入历史,充分挖掘其中的闪光点,通过组织活动、创作作品、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覆盖第一、二、三课堂,用事实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引领新时代大学生。

四是探索新型教育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制度自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高校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现有理论水平和思想状况,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制度自信教育,争取大学生在哪里,教育的平台就建到哪里,同时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传播技能和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学会正确理性地表达网络言论。

(三) 构建多重育人路径,形成制度自信教育的合力

一是强化“三全育人”,使思政课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课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制度自信培育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制度自信教育相关的教材、教法,上好每堂思政课,把潜藏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度挖掘出来、精准提炼出来,把制度自信教育的元素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成为“课程思政”的新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厚植制度自信土壤。积极举办以“制度自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制度自信教育氛围,把制度自信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报告会、座谈会、竞赛比赛、创新创业、公益服务等活动形式中去,唱响制度自信教育主旋律,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活动之中,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制度自信的种子,进而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信心。

三要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工作实际,将制度自信教育有机融入二级学院整体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以及对外合作等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二级学院、各部门间要加强统筹协调协作,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领域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发挥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9.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3.

[3]繼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09-25(001).

[4][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9、124-125.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5.

[7]朱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多维度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40-44.

(责任编辑:毕秋)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