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龙
【摘要】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路径,在不增加学生额外学习负担的情况下,确保教学效率稳步提高.游戏教学法,充分利用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竞争、娱乐等元素,使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文章聚焦小学数学教育,首先明确了数学游戏的主要特点,其次对数学游戏的教学价值进行全面介绍,最后详细论述了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 言
游戏教学法,就是借助与学科特点相契合的游戏内容,有序完成课堂导入、知识讲解、问题探讨等常规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教师开始主动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构筑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但时至今日,仍有较多教师,对数学游戏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存在认知误区.这种思维理念上的偏差,严重阻碍了数学游戏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数学游戏的主要特点
数学游戏,是在游戏教学法的实践框架下,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多种游戏元素自然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数学游戏促成了数学知识的动态呈现,使“乐”“学”“教”相辅相成的理想教学场景成为可能.其中,游戏元素本身的一些本质特征,同时构成了数学游戏的鲜明特点.
(一)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吸引人们的核心优势,也是数学游戏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教师通过创建某种游戏情境,进而将数学知识点、数学练习穿插其中,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材、板书三点一线的机械式教学,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权.更关键的是,经过数学知识的“游戏化”,其内容的抽象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在趣味元素的吸引下,在求知欲的本能驱使下,学生将自觉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二)游戏过程的竞争性
竞争性,是多人游戏得以持续进行的天然保障.正是有了竞争性的存在,在数学游戏中学生才愿意付诸更多努力、更充沛的精力,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为充分发挥数学游戏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在数学游戏过程中,添加足够多的竞争元素,以持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竞争,感受到学习提升带来的正面反馈.
(三)游戏形式的娱乐性
娱乐性,本质上可归为一种群体性主观判定.当某个游戏的整体架构和游戏元素间的衔接,充分顺应了目标人群的认知喜好,在这些人的主观认知里,游戏便已经具备了娱乐性.要确保数学游戏的娱乐性,教师必须精准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群体对现实事物的兴趣点.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虚幻情境结合起来,借游戏之形传数学之神,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开端环节就对后续环节产生强烈的参与冲动.
(四)游戏目标的教育性
教育性,原本是人类游戏行为天然蕴含的本质特征.在参与游戏时,人们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克服各种障碍和挑战,并通过这一挑战过程,实现个人智力、思维、反应力、记忆力、身体各感官协调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学游戏,同样具备教育性的特点.当然,该特点的体现,仍有赖于教学目标与游戏内容的紧密契合.在教学规划阶段,教师应确立鲜明、细致的教学目标,进而在细化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其中,游戏内容应服务于数学知识的精准呈现,而游戏形式应与相关数学知识特点存在深层次的一致性.
二、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凸显学生主体
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有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是否保障了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外力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学者一致认定为现代教育的正确转型方向.数学游戏,正是循着这一转型方向,进行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在数学游戏的规划设计阶段,教师将立足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学习诉求,合理设置游戏内容、游戏形式,力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乐在其中,学有所得.而在数学游戏的应用实施阶段,学生群体则完全以课堂主角的身份,在游戏流程的指引下,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教师则退居其次,启发学生朝着游戏通关的方向稳步迈进.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正是生本理念的精髓,显然,数学游戏教学做到了这两点.
(二)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独特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内容决定了其往往会受到学校、家长的格外重视,但从学生的视角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比其他学科更艰难一些.一方面是外部的强烈期许,另一方面是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内外双重压力下,小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而数学游戏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游戏元素融合为一,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让学生在探索游戏内容的过程中同步完成对抽象知识的记忆、理解.所以,从客观上看,数学游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优化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单方面灌输式教育,强化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而游戏教学模式的出现,则有效缓解了学生对教师的负面看法.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那个单方面传授艰深知识的大人,学生也不再是俯首记书,仰头听话的孩童,大家在游戏中,构成了地位平等、互动热络的合作学习关系.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发挥着安排游戏进度、启发学生思考、辅助学生攻克难关的角色,学生会在游戏内容、游戏形式的吸引下,全身心投入游戏问题的研究中.总之,从教学关系的呈现状态来看,数学游戏的引入,使师生关系更平等、更融洽.
(四)强化班级互动
尽管数学游戏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完成,但纵览数学游戏从成型到应用的全过程,其中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密切互动.首先,为确保游戏设计的趣味性,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状态和认知特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学习风格、思维特征进行调研,其中不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互动,拉近了双方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其次,在数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还伴随着学生间的合作式互动.数学游戏需要全体同学参与,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流程方面,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成员能力层次分明、小组整体能力基本相同的多个异质小组,组内成员将为同一个游戏目标,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在发挥各自优势的情况下,尽快突破游戏难关.
三、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提升学习体验
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促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情境导入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对以下两点给予重视.首先,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吻合.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度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教学活动能够在贴合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展开.其次,教师设置和导入游戏化教学情境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方面,教师应明确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明确小学生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往往受到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数学基础通常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在同一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基于此,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细节设计,必要时可合理添加一些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思维活跃度的经典游戏.总之,游戏教学情境的导入既要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项连续性较强的过程,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无法突破的知识点或知识盲区也会逐渐累积,并持续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学习障碍.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进行反复研究,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化难为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信心.特别是在讲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游戏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使以往的机械性学习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数学学习难点的剖析、分解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过程.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克”“千克”等质量单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一定难度.为提高学生对于“克”“千克”等质量单位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训练.在学生对“质量”这一概念产生感性认识、知道“1000克=1千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游戏进行有效连接,设计出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按照5到6人为一组的方式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黑板上设置与小组人数相一致的填空题目:给出物品以及物品质量所对应的数字,请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在数字后面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上台填写答案后,比一比哪一组的作答最快、最准确.
(三)设置游戏化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热情
在年龄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心中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借助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设计、安排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酌情添加一些游戏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均有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在设计和布置学习任务等环节,教师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充分尊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性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在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时,学生需要开展一定数量的练习,对于刚刚接触小数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任务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游戏化:指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作为练习任务,请全班学生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作答,并安排同桌学生两两为一组,互相检验对方的答案是否正确,再看一看哪位学生答对得最多、正确率最高.通过游戏化的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和钻研数学知识的热情也得到有效激发.此外,为兼顾数学能力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分层教学,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有意识地调整任务数量以及难度,提高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针对性.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中,教师可以请数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训练,通过有效练习提高其思维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培养其归纳和推理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将学习任务调整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利用基础性练习使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得到重点训练和有效巩固.
(四)开展竞赛式教学评价,释放学习潜力
评价反馈机制,是任何教学模式都应具备的重要环节,数学游戏也不例外.和常规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相比,数学游戏的评价机制不仅承担着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发挥游戏的竞争性、趣味性特点,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在完成基础知识、运算规律的游戏化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制订一款具有游戏任务结算特征的评价反馈系统,以刺激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制订一个比拼练习的游戏小竞赛;其次,教师安排学生参与竞赛,解答固定数量的习题,这期间,任何学生都可根据自身答题进度而提前交卷;最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答题速度、答题正确率,为学生颁发等级不同的积分.比如前五名交卷,准确率在95%以上的,就可给予5分评价;第6到10名交卷,且准确率85%以上的,积4分,依次类推.学生获得的积分,既可以随堂累积,还可以向教师随时兑换一些“福利”.类似的机制,将通过学习获得感的真实提升,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也能在学生答题情况的对比分析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 结
综上,数学游戏的应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践行新课标理念、完成教学机制改良的有益尝试.将数学游戏引入教学环节,对密切教学关系、降低数学难度,均有促进作用.教学教师应本着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精神,立足学生兴趣,结合教学目标将游戏环节、游戏元素灵活安插于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爽,许红梅.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2):199-200.
[2]贾礼.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新课程,2022(38):130-131.
[3]卢引静.寓教于乐 激发思维———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38):106-107.
[4]倪红叶.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2(08):88-90.
[5]楊晓燕.“双减”背景下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