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福州 350004)
黄疸是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使巩膜、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病症,多见于早期新生儿,发生率高达80%[1-2]。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方法有很多,如光疗、换血治疗、药物治疗、抚触治疗等,其中以光疗为主,可使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降低,且简便、易行、患儿家属更易接受[3-5]。结局-现状-检测(outcome-present state-test,OPT)模型强调护理人员需不断反思患者预期结局与实际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制订应对措施后再次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取最佳的个体化护理方案[6-7]。基于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尚未见相关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探讨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诊断标准[8]。②患儿发生黄疸时间均在出生后24 h内。③病历资料完整,未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维生素C、维生素E等影响氧自由基代谢药物者。④均符合光疗指征[9]。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单纯母乳性黄疸患儿。②因胆道先天性疾病引起的黄疸患儿。③伴有胆道系统性疾病和消化道畸形患儿。④存在先天或后天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其他先天性代谢疾病的患儿。⑤发生严重分娩并发症的患儿,如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⑥患儿母亲有妊娠合并症。⑦出生后头颅、身体等部位严重畸形的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OPT模型组(n=60)和常规护理组(n=59)。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如在进行蓝光照射前用黑色眼罩和尿布保护患儿双眼与会阴、肛门部,进行光照治疗时注意看护患儿与灯管见得距离,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态、体温、大便状况等,在光疗期间检测电解质、血常规、血脑屏障功能等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OPT模型组患儿实施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具体如下。
1.2.1 成立标准化护理策略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培训,确保组员充分了解OPT模型的概念、应用技巧及标准化护理策略实施流程等。
1.2.2 归纳总结护理需求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目前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的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光疗前的护理、蓝光照射时护理、出箱后的护理,形成自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护理需求评估问卷。
1.2.3 制订护理方案 本研究设定的结局目标为新生儿黄疸患儿所有需求均得到满足,依据护理需求评估结果对小组成员和患儿家属进行3次集中干预,并将当前阶段的护理策略标准化,时间为30~40 min。①光疗前的护理标准化:查对制度,先根据医嘱对患儿普适信息(姓名、性别、床号、出生时间、光疗时间)进行仔细核对,然后对患儿喂养情况、皮肤状况、呼吸及精神状况、眼睛有无分泌物、大小便等进行评估和记录。知识宣教,对患儿家属进行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宣教,主要讲解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危害、光疗原理、使用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蓝光箱准备,蓝光箱使用前后均严格进行消毒擦拭和预热,箱内温度以患儿头发不潮湿、不哭闹、全身温暖舒适为宜。患儿准备,入箱前患儿需沐浴,进一步仔细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状况,包括有无皮疹、破损、臀红等,并予以针对性护理,禁忌涂爽身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入箱前患儿需喂饱,防止患儿治疗过程中因饥饿哭闹影响治疗进展;入箱前切忌剪短患儿指甲,可为患儿戴上棉质手套以防抓伤皮肤,戴上消毒黑色双层棉布眼罩保护眼睛,会阴、肛门部用尿布保护好。②蓝光照射时的护理标准化:制订交接班制度,明确交接班内容,包括患儿黄疸程度、生命体征、大小便、呼吸等,待患儿入箱后加强巡视。明确患儿护理内容,密切关注患儿眼罩有无脱落,抱出喂奶时需取下眼罩检查患儿眼睛有无分泌物或结膜炎,眼罩被呕吐物污染后需即刻更换,无其他情况眼罩需每日更换1次;光疗过程中应少量多次喂哺患儿,尽量在蓝光箱内通过小门用奶瓶喂养,以减少抱出时间和次数;加强体温和体质量监测,每间隔2 h测量1次患儿体温,控制好箱内温度,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 ℃,每日监测1次体质量,明确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过多时的处理方法;做好患儿皮肤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和皮肤状况,经常触摸尿布有无尿湿并及时更换,每1~2 h为患儿更换1次体位,以使蓝光照射均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排出患儿因饥饿、尿湿因素导致的哭闹和烦躁后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如通过小门对患儿进行头部、面部、腹部、手足等抚触护理,播放或演唱轻柔音乐,同时用语言安慰,给予患儿安全感,促使其逐渐安静、平稳入睡。③出箱后的护理标准化:明确光疗结束指征,待患儿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黄疸消退且无复发后即可关闭蓝光电源,再次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状况,于向内包好患儿后取出,并记录光疗时间。
1.2.4 反馈与对照 依据自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护理需求评估问卷评价患儿实际护理需求满足状况,及时反馈,并不断将护理现状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若发现某一阶段护理需求未被满足,需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再次评价,如此循环,以缩小当前护理状态与期望结局之间的差异,确保护理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1.3 观察指标 ①黄疸指数:干预前后采用经皮测黄疸仪(MBJ20型)检测患儿黄疸指数,指数越高代表黄疸越严重。②症状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首次排胎便时间。③睡眠质量: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夜间平均觉醒次数和夜间平均最长连续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黄疸指数、症状恢复时间及睡眠质量均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黄疸指数和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干预后,两组黄疸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OPT模型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首次排胎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黄疸指数和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表2 两组黄疸指数和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注:a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OPT模型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和夜间平均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常规护理组(P<0.05),夜间平均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患儿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但当其水平过高时易穿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可造成脑性瘫痪、视听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0-13]。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对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和提高光疗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患儿黄疸指数显著降低,症状恢复更快,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示应用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可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和睡眠质量,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分析原因,不论是应用热光源、热辐射光源或是冷光源在进行光疗时皆可能发生皮肤损伤、发热、脱水、躁动等现象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加上多数家属缺乏对黄疸的充分认识,均会增加焦虑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光疗效果[14-16]。OPT模型是一种反复递归、非线性的临床推理模型,是最先进的护理程序理论模型之一,其优点是善于发现患者首要需求和最佳应对策略[17-18]。本研究基于OPT模型制订了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标准化护理策略,首先是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的护理需求,有助于确定中心问题,再通过线索推理与反思制订最佳的标准化护理策略,然后将光疗前的护理、蓝光照射时护理、出箱后的护理详细化、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家属的认知水平,有效缓解其紧张、心急、不知所措等情绪,进而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促使光疗效果最大化,促进患儿黄疸快速消退[19-21]。最后进行效果反馈和反复的对照改进,促使制订的标准化护理策略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的实际护理需求,从而促进患儿更快康复。
综上所述,应用OPT模型的标准化护理策略可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和睡眠质量,有效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