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苏颗粒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2023-10-26 04:39郑辉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反酸四联螺杆菌

郑辉章

(福清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福清 350307)

慢性胃炎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胃痛、腹痛、恶心、腹胀等,若随病情进展,可诱发胃溃疡等,甚至可造成细胞异常增生而诱发癌变,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多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该病,虽可有效缓解患者反酸、腹痛等症状,但长期服用易产生细菌耐药,且不良反应较多,致使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2]。近年来,随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于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共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胃苏颗粒为一种中药制剂,有和胃止痛、理气消胀之功,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保护机体胃部组织功能,近年来逐渐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4]。基于此,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清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析胃苏颗粒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连续纳入福清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5],且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②幽门螺杆菌呈阳性。③年龄≥18岁。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②伴有精神及意识障碍。③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④过敏体质。⑤哺乳或妊娠期女性。⑥入组前30 d内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本研究已通过福清市第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胃黏膜保护及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其中雷贝拉唑:每日2次,每次10 mg;阿莫西林:每日2次,每次1 g;呋喃唑酮:每日2次,每次100 mg;枸橼酸铋钾:每日2次,每次0.24 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胃苏颗粒治疗,每日3次,每次5 g。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患者腹胀、胃痛、反酸等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黏膜炎症消退,且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阴性;显效:患者腹胀、胃痛、反酸等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黏膜病灶缩小>75%,且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阴性;有效:患者腹胀、胃痛、反酸等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黏膜病灶缩小≥50%;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胃镜下黏膜病灶缩小<50%,且幽门螺杆菌检测仍为阳性。②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后取血清,使用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RP水平。③中医证候积分[6]: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胀气、腹痛、反酸,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重。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腹痛、反酸、恶心、胀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入组66例慢性胃炎患者,两组各33例。研究组,女性13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28~60岁,平均(39.25±3.46)岁;疾病类型:10例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8例糜烂性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18例;年龄范围29~64岁,平均(39.41±3.53)岁;疾病类型:9例浅表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9例糜烂性胃炎,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9% vs.75.8%,χ2=4.243,P=0.039)。

2.3 C反应蛋白水平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3±2.36)mg/L vs.(10.44±2.45)mg/L,t=0.186,P=0.853]。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01),且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4.17±1.21)mg/L vs.(6.57±1.39)mg/L,t=7.481,P<0.001)。

2.4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胀气、腹痛、反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胀气、腹痛、反酸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

2.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发生反酸1例、恶心1例,对照组发生反酸1例、恶心1例、胀气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 vs.12.1%,χ2=0.160,P=0.689)。

3 讨论

慢性胃炎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引起该病的因素较多。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占主要诱因,其可使胃黏膜腺体受损,减少胃泌素分泌,甚至诱发细胞组织癌变[7]。有研究指出,炎性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CRP在机体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或损伤时,其水平会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是体现机体炎症水平常用指标[8]。因此,治疗过程中重视炎症水平的变化可及时反映出体内感染情况,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既往,临床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多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虽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提升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耐药性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致使整体治疗效果受限。祖国医学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认为其与饮食伤胃、外邪犯胃、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故临床治疗应遵循消胀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胀气、腹痛、反酸评分低,且组间不良发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予以慢性胃炎患者胃苏颗粒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可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在于:胃苏颗粒由鸡内金、香橼、陈皮、香附、佛手、槟榔、枳壳、紫苏梗等中药材制作而成,其中鸡内金有化积排石、健胃消食之效;香橼有健胃宽中、疏肝理气之效;陈皮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效;香附有消胀止痛、疏肝解郁之效;佛手有理气和中、调和脾胃之效;槟榔有行气、消积之效;枳壳有化痰除痞、行气消积之效;紫苏梗有宽中、理气、止痛之效,全方共奏消胀理气、和胃止痛之功。现代药理表明,胃苏颗粒可阻断胃酸分泌、加速消化酶及消化液分泌、减轻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肠功能,进而促进胃黏膜修复,还可降低胃泌素,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具体表现为鸡内金含有氨基酸、角蛋白、胃激素等有效成分,可增强胃肠消化能力,促进胃液分泌,加快胃排空;香橼中的有效成分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还有加速胃肠蠕动,祛痰及健胃作用[10-11]。且胃苏颗粒与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强化抗炎、杀灭幽门螺杆菌以及修复受损胃黏膜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胃苏颗粒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加快症状缓解,调节机体炎性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限于本研究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来验证。

猜你喜欢
反酸四联螺杆菌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四联疗法”治疗肛裂11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