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26 04:39黄建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

黄建波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福建 厦门 361021)

翼状胬肉属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全球发病率高达10.2%[1]。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环境刺激、紫外线辐射、结膜炎症、烟尘污染等因素关联密切。翼状胬肉患者发临床表现为眼睛发干、异物感等症状,可使患者眼表功能受损及泪膜稳定性降低[2-3]。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采用翼状胬肉切除(excision of pterygium,EOP)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SCT)治疗,可有效切除病变区域组织,改善病情。但由于大片刮除角膜上皮,可对眼部产生应激刺激,损伤三叉神经支末梢,致使患者术后出现眼痛、异物感、畏光等眼表不适[4-5]。因此,术后仍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角膜绷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主要采用硅水凝胶材质所制,镜片含水量高达36%,零光度,软硬度适中,应用后可保证眼表湿润度,提高患者眼部舒适度,在临床角膜损伤、电光性眼炎、大泡性角膜病变等眼科病症治疗中被广泛使用[6]。本研究选取我院80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旨在探究BCL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80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37~74岁,平均(54.73±7.82)岁;病变侵入角膜长度3~5 mm,平均(4.13±0.20)mm;病程2~11年,平均(6.39±1.25)年;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38~72岁,平均(55.27±7.64)岁;病变侵入角膜长度3~5 mm,平均(4.20±0.21)mm;病程2~12年,平均(6.54±1.22)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7],且经裂隙灯、眼压、视力等检查证实为翼状胬肉;无其他眼表疾病;临床资料完整;单眼起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眼部长期用药史;严重恶性肿瘤;神经病变;依从性差;既往眼部手术史;视网膜脱落;自身免疫性病症。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EOP联合ALSCT治疗,术眼结膜囊处予以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爱尔康,国药准字HJ20160133,规格15 mL:75 mg)行表面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贴膜后撑开眼睑(以开睑器实施),取适量聚维酮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沪卫消证字2003第0001号)点眼,2 min后冲洗结膜囊(以0.9%浓度氯化钠注射液实施);取适量2%利多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777,规格5 mL:0.1 g)注入病灶下缘,局部浸润麻醉,剪开球结膜(自角膜缘胬肉颈部实施),分离变性组织及胬肉至内眦皱襞,游离胬肉组织后剪除,剥离胬肉头部;下方球结膜下注入适量2%利多卡因,分离球结膜上皮层(下缘,越过透明角膜0.5 mm,贴近角膜缘),最大限度分离出存在角膜缘干细胞薄矩形结膜瓣(6 mm×4 mm),并覆盖至手术创面表层(术眼鼻侧处),以0-10线缝合,以聚维酮碘点术眼,2 min后再次冲洗结膜囊,并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爱尔康,国药准字HJ20181126,规格3.5 g:妥布霉素10.5 mg;地塞米松3.5 mg)涂抹,遮盖,包扎。观察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后予以连续佩戴型角膜绷带镜(BCL)(博士伦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3222253)辅助治疗,居中覆盖于角膜,排除气泡,压平,遮盖,包扎,但不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症状评分,包括异物感、流泪、眼痛、畏光,每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4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微。②统计两组角膜上皮恢复优良率,均于术后14 d评估,缺损区(角膜上皮)呈>95%为优,缺损区(角膜上皮)呈60%~95%为良;缺损区(角膜上皮)呈30%~59%为可;缺损区(角膜上皮)呈<30%为差;优、良、可计入优良率。③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其中OSDI包括环境触发因素(3项)、眼部不适症状(5项)、视力功能(4项)3个部分组成,每项分值区间为0~4分,针对不确定问题可不作答,所有得分总和×25/测题总数为最后得分,分值越低,病情越轻微。CFS分值区间0~12分,分值越高,染色越明显。BUT:患眼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瞬目数次,朝前方平视,裂隙灯下以钴蓝光宽裂隙观察整个角膜,嘱患者最后一次瞬目后保持睁眼,计时,直至角膜有第1个黑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共测评3次,取平均值,膜不稳定:<10 s;正常值:10~45 s。④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复发判定标准:球结膜充血、肥厚,且角膜侵入增生纤维组织>1 mm。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布,以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与术前相比,术后7 d、术后14 d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分,)

注:a与同组术前对比,P<0.05。

2.2 角膜上皮恢复优良率 与对照组角膜上皮恢复优良率80.0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角膜上皮恢复优良率对比[n(%)]

2.3 CFS、OSDI评分、BUT 与术前相比,术后7、14 d两组CFS、OSDI评分均升高,BUT均缩短,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FS、OSDI评分更高,BUT更长(P<0.05)。见表3。

表3 两组CFS、OSDI评分、BUT对比()

表3 两组CFS、OSDI评分、BUT对比()

注:a与同组术前对比,P<0.05。

2.4 复发率 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眼部遭受外界刺激所导致的慢性炎症是引发翼状胬肉重要原因[8]。翼状胬肉的病灶常见于角巩膜缘结膜处,可导致杯状细胞密度降低,泪液渗透压增高,泪液结晶百分比下降,泪膜稳定性不稳,从而出现角膜散光,视野遮挡情况,引发不同程度眼部不适感,若病情未获得到及时控制,胬肉可逐渐增大,从而导致患者视功能降低,甚至具有致盲风险[9-10]。

EOP是临床治疗翼状胬肉常用方法,但单纯应用其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11]。据报道,翼状胬肉患者单纯应用EOP治疗,术后复发率高达40%~80%[12]。因此,临床多与ALSCT联合治疗,于患眼角膜缘部受损处,以健眼结膜片覆盖,可有效重建角膜上皮及角膜缘受损组织,从而加快创面上皮化进程,恢复泪膜功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但受角膜创面显露、缝线等因素影响,患者仍易出现眼部刺激、疼痛等症状。而应用BCL辅助治疗可有效遮盖角膜缘处缝线,减轻因缝线所引发的诸多刺激症状[13]。本研究中,观察组角膜上皮恢复优良率97.50%较对照组80.00%高,术后7、14 d各项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CFS、OSDI评分较对照组高,BUT较对照组长(P<0.05),可见EOP联合ALSCT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后,佩戴BCL辅助治疗,更有助于促进角膜上皮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增强泪膜稳定性,降低对眼表环境的影响。这主要在于,BCL是应用硅水凝胶材质制成,具有较高透氧性、弹性及柔然性,可与角膜紧密贴附,覆盖角膜后,可隔绝眼睑与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区的接触摩擦,避免角膜表面遭受角膜缘缝线刺激,对其产生保护作用,减少瞬目时角膜上皮与眼睑间的摩擦所造成的新生角膜上皮脱落,可从而减轻眼部刺激,消除水肿,缓解疼痛,降低感染风险及复发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眼部不适,促进角膜愈合,延长BUT。另外,本研究对两组随访6个月发现,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术后共复发4例,对比无差异原因可能与本研究选例数目少、随访时间短等因素有关。这亦是本研究不足之处,后期可延长随访时间、增加选例数目,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EOP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合BCL辅助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有效促进角膜上皮恢复,增强泪膜稳定性,减少复发,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对眼表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泪膜首发破裂点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