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博物馆中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2023-10-26 05:53张庭燊杨志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展品文物文化遗产

张庭燊 满 艺 杨志麟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引言

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其侧重点主要在文化价值剖析、文化内容解构、文化传播模型,但有关受众对象一侧的研究较为少见。这一现状一方面为文化体验场景提供了文化内容与展现形式的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在文化展示环境中的用户体验研究的客观需求。本文选取虚拟博物馆设计研究对象,分析现有实践案例,提取用户需求,设计无锡鸿山遗址虚拟博物馆,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实现文化广泛传播。

一、虚拟博物馆与用户体验相关概念

(一)虚拟博物馆

1.博物馆从线下到线上

数字博物馆,即建立一个多媒体信息数据库,将博物馆内容进行数字化转译,将博物馆展品搬至屏幕,同时实现人员管理、资源整合与传播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线上数字博物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参观;数字技术促进了线上博物馆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增添展品内容趣味性,在提高观众对于展品内容认知的同时,给予观众个性化选择,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展品进行了解。文物是无价的,因此需要隔离保护,线上博物馆可以实现观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同时也延长了文物的寿命,减少被损坏或者丢失的问题。

2.从线上数字文物到线上虚拟环游

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影像数字技术、数码显微技术等[2]对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进而在网上平台进行数字展示,实现了线下博物馆至线上的转变[3]。但对于观众的参观体验来说还远远不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空间的数字转化,将博物馆环境复原,使参观者能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浏览[4],结合将数字文物至于虚拟展柜中,实现真实坏境中的参观感受。

(二)用户体验设计

近年来,可用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感性工学、互动式体验、情感化设计等与用户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都涉及到人机交互范畴下的用户体验(简称:用户体验)的某些方面,但是对于用户体验的真正含义、具体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并未形成共识[5]。

用户体验被认为是一个主观和普遍的概念,它有助于任何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框架的成功。然而,在信息系统和文化技术研究中,很少关注文化遗产环境中的用户体验提升与评估。2012 年OTHMAN 提出文化传播场景中的用户体验概念,标志着有关用户体验的研究正式进入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

综合案例研究,文化遗址与文化场所成为了未来数字化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热点内容。来自学术界和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 (GLAM) 游客的体验。文化遗产代表着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全球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 GLAM 等文化场所。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有效和可持续的GLAM 等场所及其相关对象的广泛实践成果,增强游客在于GLAM 等场所互动期间的体验是必要的[6]。

二、虚拟博物馆中用户体验设计弊端

(一)案例分析

虚拟环游相关技术会为未来文化遗址展示与传播实践提供新方式。无论是发展趋势,还是观众需求,博物馆与虚拟环游相结合是必然结果,博物馆虚拟环游也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访问国内地方性博物馆官网、公众号平台,搜集20 例现有博物馆虚拟环游案例,从多个维度进行现状分析,如表1。

表 1 20 例现有博物馆虚拟环游案例分析

通过体验,从展览体量、应用技术、内容展示方式、导航方式、背景音乐以及社交互动六个维度进行了案例分析。其中5 例制作了整个场馆的虚拟环游,15 例只聚焦于单个展厅。16 个的虚拟展厅运用了全景拍摄的技术来实现场景还原,4 个运用了3D 技术搭建了三维展厅。在文化遗产内容展示方式中,70%的展览中使用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示文物内容,20%采用的视频的形式展示,10%运用三维模型,全方位还原了展品样貌。在导航方式上,除了2 项展览没有导航,剩余18 项全都使用了场景选择作为导航方式,其中12项制作了小地图。55%的虚拟环游展搭配了背景音乐,增加了参观者的听觉体验。只有20%的展览具有社交互动的功能,主要形式为点赞、分享与留言评论。

(二)虚拟博物馆中用户体验弊端

1.内容展示方式较为简单

现有虚拟博物馆中,主要以文字结合图片的方式展示文化遗产内容,繁琐的文字令用户难以阅读,图片展示只是单一角度。

2.方位感知模糊

方位信息模糊是现有虚拟博物馆的“通病”,部分场馆缺少小地图,即场馆平面图配合浏览点位的显示,简单的场景切换导致观众极易迷失方向。

三、设计实践——以无锡鸿山遗址虚拟博物馆为例

(一)设计主题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吴越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73 件,藏品丰富、器型众多、系列完整,时代性和地域性强烈,全面展示了吴越地区高超卓越的青瓷制造技艺、玉器微雕工艺,反映了当时的墓葬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7],是吴越地区灿烂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对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历史、玉器工艺史、音乐史、青瓷起源等研究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8]。

(二)无锡鸿山遗址虚拟博物馆设计

1.界面设计

界面是观众的观看体验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营造具有沉浸感的博物馆场景,将工具栏至于页面底部,设置圆弧形,配以深蓝底色,不会引起观众视觉中心的偏移,工具栏两边分列交互功能按键,中间为重要场景选择。页面中心设置亮蓝色下一场景切换按键,鼠标经过时会变换颜色,提示用户是否选中。展品详情为弹窗形式,同样以深蓝色作为背景,突显文物图片与介绍信息的同时符合博物馆环境氛围(图1)。

图1 无锡鸿山遗址虚拟博物馆效果呈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导航设计

通过用户调研,导航设计在虚拟博物馆在至关重要,多数体验者认为导航模糊是现有虚拟博物馆中存在的重大缺点。将平面图与书画卷轴结合,放大置于页面中央,通过小地图功能按键开启/关闭。小地图中对观众可达到的每一位置进行逐一标记,其中蓝色标记为未访问位置,红色标记为已访问位置,观众不会在浏览过程中纠结某些点位是否已经参观。每一位置都可以直接跳转,无需按照顺序进行浏览,鼠标经过位置标记会出现场景预览图。根据场景视角的旋转,位置标记上的浅蓝色雷达会随之转动,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会丢失方向感。

3.操作引导

操作引导是目前虚拟博物馆中缺失的功能,好的引导页面可以让用户更快地了解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在哪里,并使他们更轻松地使用到复杂的系统。体验虚拟博物馆之前对观众操作行为进行引导,可以减少观众认知的模糊,缩短观众探索试错的过程,提高观众的操作流畅程度。

4.展品展示方式

单一的展品展示方式也经常被用户诟病,图文结合形式必不可少但不足以吸引观众长时间观赏,将重要展品盘蛇玲珑球进行三维建模,将其置于虚拟博物馆中,观众可以拖动三维模型进行多角度观赏。除了基本的文物基本信息,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包括所属时代社会发展情况(图2),文物的制作工艺以及使用场景等,通过文字与视频的方式融入虚拟观赏过程,观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文化遗产信息的获取,丰富文化知识认知,吸收文化精神传导。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展品展示方式的丰富性,加速文化遗产传播。

图2 无锡鸿山遗址虚拟博物馆介绍弹窗(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结语

虚拟博物馆发展的进程,不仅需要相关研究者与设计师致力其中,更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本文分析现有虚拟博物馆案例20 例,总结其中用户体验设计的不足,提取用户痛点与机会点,以无锡鸿山虚拟博物馆为例,从导航信息、展品展示方式以及文化内容等方面进行用户体验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虚拟博物馆。将用户体验设计融入文化遗产数字化,满足用户对于文化的需求,让用户融入特定的文化场景,才能更好地留住文化根脉。然而,虚拟博物馆参观后的体验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游客与展品之间的情感联系还需进一步提升以及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系统带给用户的新奇感。

猜你喜欢
展品文物文化遗产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品被盗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