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赛 乐 琦
徽州的美是需要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趣在这里都能得以体现。到了黄山,才发现中国山水画以墨为山、以白当云的画法并不抽象,而是现实自然风景的写照,走在黄山间,就像行走在一卷巨幅山水画中一样;漫步宏村,才真正领悟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白墙青瓦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雨水在这些白墙上留下了好似水墨画般的痕迹,静与动、冷雨暖、人与自然和谐相生;走进民居,才明白徽州人精致的生活品味,如果说徽州民居从外面看像是一个古老的藏宝箱,那这藏宝箱里确实藏着很多宝贝,其中有一种美轮美奂、几乎藏在屋内各个角落的宝贝,它就是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在徽州民居中随处可见,真可谓“无处不雕,有处皆刻。”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还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家中华丽的装饰物,还是主人精神世界的寄托。
为什么徽州人如此喜爱木雕呢?一方面,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木雕往往作为木质结构建筑的装饰部分出现。另一方面,这与历史上的徽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地区人口稠密,又加上繁重的赋税,致使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经商谋生。万历年间《歙志》有记载:“吾邑之人不能不贾者,时也,势也,亦情也。”当他们发家致富回家后,本想置良田、修豪宅,可又面临社会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而且封建社会对房屋修建样式的等级有严格的区分。为了平衡这些矛盾,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徽商一方面修祠堂、建牌坊,另一方面在住宅内部的木雕上大下功夫,以精湛的雕工、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寓意作为获得他人尊重的资本。这种心态在宏村的承志堂里可以看得很清楚。在承志堂的月枋上有一个木雕做成的“商”字图案,这是因为主人怕别人看不起他出身于商家,于是在两个边门的上方,雕了两个商字形的图案,借此来告诉别人:凡有人等出入,不论身份如何,都压在他这个商人之下。徽商的这种心态和行为也有力地促进了徽州木雕的发展。
徽州木雕是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广受人们关注。
徽州木雕在雕刻技艺上有其独到的想法。制作一个木雕作品的最初步骤是选材,徽州木雕常采用楠木、紫檀、樟木、柏木、红木等。徽州木雕与其他木雕风格不同的是,它对木材没有过分的讲究,不一味追求木材的名贵,即便是上等的工艺,也不苛求材质。它所追求的是画面题材、雕刻工艺和构图线条的完美协调,注重的是木雕体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徽州木雕大多不施油漆,可以显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之美,这种对木材原色的运用既能使木雕作品和谐地融入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简约自然。
徽州木雕往往作为建筑木构件上的装饰而存在,常见于徽州建筑的这些部位:面向天井的栏杆靠凳,楼板层向外的挂落、月梁、梁头、瓜柱平底盘、插手、替木、斗拱等。虽然这些木雕分布范围如此之广,但没有一个是凑合雕成的,甚至连雀替上那种隐藏在角落里的木雕,也雕刻得典雅精致,姿态各异。有一个沿着天井的木雕作品,虽然所在位置并不起眼,但它却上下共有六层,每一层都采用了不同的雕刻手法,徽州木雕技艺的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木雕与绘画不同,它有立体的效果。徽州民居的特点是封闭式内陷结构,摄入天井的阳光是欣赏木雕的固定光源。面对这样的条件,徽州木雕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雕刻的深浅会根据光源的变化有一定讲究。通常来说,一件好的木雕作品是会随着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微妙有趣的动态效果的,上面的人物影影绰绰,会产生动起来的幻觉。徽州木雕通常采用浮雕、圆雕、平雕、透雕等手法。一般来说,建筑梁架上的大木雕通常为浮雕、圆雕,以便于人们从远处观看;而梁架下的门板隔扇,一般为平雕和浅浮雕,以方便人们在近处观赏。
徽州木雕除了为房屋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也能含蓄地反映出主人的精神世界。徽商“贾而好儒”,有很大一部分徽商是因追求仕途失利转而经商的,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学问修养,很多民居里的楹联内容都与读书治学有关,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宏村的一座民居里,有两扇木门面对面装在两面墙上,右边的木门上雕了很多菱形几何图案,左边的门上雕了几只蝙蝠还有祥云,这其实是有寓意的,右边那扇门的寓意是“寒窗苦读”,左边那扇门的寓意是福星高照,是为了告诫子孙:只有先经过寒窗苦读,才会获得福报。经商的成功为他们的崇儒之风提供了物质基础,他们修建学堂、书院,饱读诗书,他们的文化追求也深深地融入到了家中的木雕作品中。
徽州木雕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鸟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常规题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和故事类题材,如:渔樵耕读、招亲送别、习武竞技等生活题材,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桃园结义等历史故事。其中,“八仙过海”这个画面是徽州木雕中最为常见的故事题材之一。相传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去蓬莱仙岛赴宴,归来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是各自想办法,所以就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成语,民间将“八仙庆寿”作为一件盛事,因而在徽州木雕作品上十分常见。有时为了简洁,木雕上只出现八位神仙身上的八件法器,有葫芦、鱼鼓、阴阳板、扇子、横笛、花篮、宝剑、笊篱,这些法器出现在徽州木雕上被称作“暗八仙”。徽州木雕还惯于用隐喻的手法表达美好的寓意,比如,蝙蝠、鹿、寿桃,根据谐音分别代表“福、禄、寿”,石榴代表“多子”,花瓶代表“平安”,花瓶里装一把扇子表示“平生积善”,小孩子指向天空代表“指日高升”。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忠孝节义”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也融入到了木雕作品中。徽州木雕里有一个经典的题材名为《公艺百忍》,讲的是唐代张公艺九代同堂,家庭幸福美满,高宗对其大为赞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里关于“孝”的思想。还有以《五子登科》《郭子仪拜寿》等经典故事为题材雕刻而成的木雕作品,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以文人典故为题材的作品,如《羲之爱鹅》《茂叔爱莲》《太白醉酒》《孟浩然踏雪赏梅》,这些题材不仅反映出主人对先贤哲人的追崇,也是主人审美情趣的体现。胡适的家乡在绩溪,是徽州六县之一,他的故居一直被保护着。在他的家中就有大量兰花题材的木雕作品,兰花是四君子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胡适的人格追求,正如他的那首词中所说:“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通过木雕,我们可以看出这家主人的精神境界。
徽州木雕是徽州人性格的一种延展与体现,它们华丽而不张扬,千姿百态又不破规矩,既能起到支撑房屋的作用,又装饰了整间屋子,与房屋外部清雅、低调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们走进这些徽州民居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徽州木雕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物,它需要我们去传承,为它赋予新的生命。令人欣慰的是,当代徽州拥有一些掌握徽州木雕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他们的努力使得徽州木雕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向人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