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吕梁历史文化悠久,截至2021 年底,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 余项,其中国家级16 项、省级53 项、市级117 项,有12 个国家级传承人、73 个省级传承人、250 个市级传承人。如何传承保护、发掘利用好这笔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1]。目前,高校在艺术类课程体系设置上偏重“以产出为导向”育人,重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侧重与就业岗位相对应的课程,而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提升的课程设置则相对较少,甚至缺失。吕梁学院艺术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训实践中,着力强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人才素质培养协同发展,使传统手工艺课程进入美术学专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重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学课程体系。目前已开设“中阳剪纸”“柳林木版年画”“岚县面塑”“民间手工布艺”等5 门课程。传统手工艺从过去展览式进校园改为固定化、常态化的教学形式,通过统筹安排,确保美术学专业学生每学期不少于48课时。为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学生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意愿,结合授课教师的学术经验、技术专长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等情况,师生间进行双向互选,之后再开展进一步的学习研究。课程的设置不仅遵循传统手工艺形态的传承规律,而且体现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院还将传统手工艺进入第二课堂,以讲座、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加强学科融合,让广大师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丰富课余生活的兼顾并重。
2021 年10 月,艺术系举办了“黄河物语”首届吕梁民间艺术精品展,共展出150 位民间艺术家创作的民间手工艺精品400 余件,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木偶、葫芦、剪纸、布艺、木版年画等,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1 “黄河物语”首届吕梁民间艺术精品展
在传统手工艺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过渡。从2011 年起,吕梁学院艺术系尝试打破单一封闭的美术课堂教学框架,邀请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走进美术学专业课堂,开展长期授课或临时性授课,让师生更加真实和形象地感受“土味儿”民间手工技艺,汲取民间艺术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通过多年的不懈探索,逐步构建起“教师+手工艺人”的教学模式,即安排一个校内美术专业教师与一个校外民间手工艺大师同堂授课,校内教师从理论角度讲解民间手工艺文化的理论知识,民间艺人从传承人的角度现场传授制作技艺,双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技艺传承和文化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课堂基本教学规范要求,又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传承人原汁原味的技艺语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形成手工艺传承与保护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2]。
吕梁学院艺术系着力推进传统手工艺进课堂,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人王计汝为我系美术学专业师生传授剪纸技巧,让同学们更加真实和形象地感受民间手工艺术。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安排,校内教师负责讲授中阳剪纸的起源发展、图案纹样的设计以及民俗寓意等理论知识,传承人王计汝老师指导学生起稿画样、拔样、熏样、订纸闷压、剪刻等技能。学生跟着“老师傅”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边看边学,边做边悟。民间艺人进课堂活动打破了单一封闭的美术课堂教学框架,拉近了同学们与山西本土非遗文化的距离,提高了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意识。
传统手工艺本身是一种具有极高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的艺术门类。高校在教学传承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寻传统民族手工艺的文化内涵,从而自觉形成手工艺传承与保护意识。对此,我校将传统手工艺课程引入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的审美法则,即对比、均衡、对称、统一、重复、节奏、韵律、分割等理论来审视和评价传统手工艺作品[3];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美学思想、色彩理论、构图方式、传统吉祥图案蕴意等知识的学习,较好的把握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同时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把真实项目引进课堂的形式,将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在详尽介绍传统手工艺的形式和人文内涵的基础上,分配给学生相应的手工艺作品制作任务,手把手带着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时代特征,来为自己、朋友或者社会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富有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传统手工艺品,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方案,项目实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基本功,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传统手工艺课程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民间手工艺企业和民间艺人协同合作,发展、繁荣传统艺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根据社会上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把实际的教学案例和训练项目引入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转变。
我校积极开展传统手工艺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举办名家讲座、组织比赛与展评,并与代表性传承人一道开展传统手工艺的挖掘、记录和整理工作。对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濒危项目,提出加快实施抢救性记录保护与传承的措施[4]。同时,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传统手工艺推广和传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举办传统手工艺精品展,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各级文化与美术机构合作,一起开展有关传统手工艺方向的横向性合作项目,不断提升教师、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此外,课程设有数字化教学平台,用以资料分享、作品展示和学习交流,同时发布考试、求职等资讯,为学生及时提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的各种机会。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多元教学方法的开展实践,使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是比较公认的两种教学方法,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教师根据传统手工艺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促使他们在快乐、轻松、愉悦地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增长知识和经验,进而掌握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原理、制作流程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实现能力递进。
探究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即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重点技艺的演示分析,然后布置相应的制作任务,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制作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能设计制作出独特的手工艺作品。同时带领具有一定技艺基础的学生深入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工作室实地学习,在接受技艺培养与指导的同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育人质量。2021 年启动的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传统手工艺引入高校美术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案例库,内容涵盖各类传统手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工艺理念、制作流程及文化内涵,涉及案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的研发背景、产品特色、优势、创新性;传统手工艺进课堂的教学实施策略、价值探究;重点探讨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审美结合,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设计制作具有东方美学的创意产品。接下来,案例还需要持续收集,不断完善补充教学案例库。同时,通过开展对来校讲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座谈采访、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开发以及相关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学习调研传统手工艺进课堂实践案例的先进构建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拓展、完善、丰富案例库内容,提高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的能力。不断丰富的教学案例库,不仅能适用于该研究方向多门课程的指导和应用,为提高我校课堂实践教学质量,推动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基础资料。而且构建了高校艺术类教育一体化的教研工作模式,打通了艺术类教育师资阻隔,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研模式,创新了艺术类教师教学常规管理与培训,促进了美术学专业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吕梁学院艺术系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省内多所兄弟院系、培训机构、文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合作项目,实现优势互补,推进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积极开发吕梁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探索高校、企业合作共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的有效路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一方面,学校与省内多所兄弟院校和培训机构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落实合作项目。打破传统封闭办学的模式,加大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改革力度,为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就业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开展传统手工艺项目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清晰、直观地了解行业需求与发展方向。传统手工艺作为一门技术活,有市场需求才有存在价值,因此,高校、传承人、企业只有深入合作,才能在保留其核心技艺的同时,融入时代的审美喜好,走与时俱进路线。学生们走出校园,开阔了眼界,清晰直观地接触、了解到行业需求与发展方向,缩短与企业单位的过渡期。2020 年,艺术系与吕梁市离石区金卓艺烙画工艺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选派优秀技师到学院授课,学院教师受聘给企业员工进行创作培训。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专业技能训练,既解决了学校实训场地、材料等紧缺的矛盾,又练就学生过硬的本领,同时也带动企业提升员工素质、创新产品、打造本土手工艺品牌,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吕梁学院艺术系将传统手工艺引入高校美术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拓展了新的形式和途径,为促进本土手工艺品牌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