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冯海然,徐 霞
(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山东 泰安 271018)
目前,我国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牛群较为聚集,且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下,若管理不当、消毒通风不及时很容易出现细菌性疾病,严重影响牛的身体健康,需要充分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与预防[1]。抗生素是一种经常被应用于肉牛养殖中的药剂,针对牛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有着较好作用,需予以科学应用以保证肉牛健康生长[2]。因此,结合实际分析抗生素在牛细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牛细菌性疾病治疗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十分普遍,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类、喹诺酮类等[3]。其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1)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抗生素即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参与细胞结构,对部分微生物有着较好的拮抗作用,能够干扰细胞代谢,相较于杀菌、消毒剂,其作用更加明显[4]。(2)具有多样性。即使是较低浓度也能完成对病原菌的防治,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菌需要应用不同的抗生素,适用范围极其广泛。不同的抗生素应用方式与种类选择,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比如淡紫灰链霉菌素对于大多数牛的真菌、细菌和病毒均无所用,仅有少数牛可在这一种霉菌素作用下康复。
牛炭疽病是由于炭疽杆菌引起的,患病牛的口鼻和肛门等部位会流出一些黑褐色的凝固不良血液[5]。若是对患病的病死牛尸体进行解剖,可明显发现牛的脾脏存在肿大现象。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牛患病必须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同时注射抗炭疽血清,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此类疾病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和土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也可以被应用于治疗中,需要兽医对剂量进行精准把控。(1)兽医可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向病牛注射4000 IU/kg青霉素钠注射液。(2)肌肉注射10 mg/kg的硫酸链霉素进行治疗,需连续注射3 d并观察病牛的恢复情况。(3)内服20 mg/kg剂量的盐酸土霉素。(4)内服0.2 g/kg剂量的磺胺嘧啶,每12 h喂服一次。以上均为抗生素在牛炭疽病中的主要应用方法,遵医嘱给病牛用药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魏氏梭菌引起的牛细菌性疾病为牛魏氏梭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也被称之为猝死症、牛产气荚膜杆菌病等。牛患病以后,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全身上下的其他器官也会表现出不同症状的出血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出现死亡[6]。犊牛、怀孕母牛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在治疗过程中,早发现早治疗是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7]。治疗过程中可利用磺胺嘧啶钠完成治疗,早晚分别静脉注射70 mg/kg剂量药剂,连续注射3 d,为保证治疗效果还必须灌服0.5 g磺胺脒+20 g鞣酸蛋白+30 g次硝酸铋+30 g碳酸氢钠,早晚1次,观察病牛情况,效果良好[8]。
这种疾病属于急性传染病,病原菌呈现球状、短杆状,感染这种病菌后牛会出现高烧、肺炎、急性肠胃炎等主要症状,内脏器官出血现象也是一大重要表征。当养殖者发现牛群患病后必须对牛进行隔离处理,同时接种血清、做好牛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比如石灰乳、漂白粉等,均为较为有效的消毒剂,保证消毒彻底[9]。在应用抗生素时,兽医必须根据病牛的不同症状来进行使用。症状比较轻的情况下可选择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症状较为严重时则需应用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做到对症治疗,动态观察病牛的实际情况然后调整用药,使抗生素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发牛副伤寒病的主要原因,犊牛的发病率较高,伴随肠胃炎、败血症等症状。早期阶段,病牛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高烧、精神状态差和心跳加快等,粪便不成块且带有血液、黏液,散发恶臭[10]。当发现牛患病以后,同样需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通常情况下,可使用氯霉素治疗,早中晚内服,剂量控制在20 mg/kg,服用时间为4 d,根据病牛的身体状况与表现,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服药。或者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早晚2次内服,剂量控制在20 mg/kg。呋喃唑酮也可以被应用于治疗中,早晚2次内服,剂量为10 mg/kg,连续服用7 d以上。
综上所述,牛养殖已呈现规模化发展,为减少细菌性疾病对养殖造成的影响,需要养殖者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保证肉牛健康正常的生长。目前,抗生素主要被应用于牛炭疽病、牛魏氏梭菌病、牛巴氏杆菌病和牛副伤寒病治疗中,需要兽医根据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剂加以应用,确保应用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