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旅游与西部乡村振兴的产业关系研究

2023-10-26 07:48
中国市场 2023年27期
关键词: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张 瑶

(兰州工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前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时刻,根据革命老区特色,依托当地红色资源,通过红旅文化实现产业振兴是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剂良药。红色文化旅游主要是依托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借助特色旅游吸引游客,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开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使红旅文化与乡村振兴得到可持续发展。

1 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1 甘肃省红旅文化的现状——以两当县和南梁镇为例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作为西部省份之一,甘肃省集老区、民族、山区及荒漠于一体,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甘肃省共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化遗迹资源文物点16895处,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6368处,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全省馆藏文物近43万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1项[1]。两当县地处甘陕川交界,南梁镇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于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是甘肃省构建20个大景区中唯一的革命遗址类红色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特色小镇。南梁镇以红色为底色,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发挥南梁精神的资政育人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旅游成为西部乡村地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2 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全域性协调发展

“两当兵变”如同晴天霹雳,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甘肃地下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段历史被两当县政府用生动的动画讲述出来,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去瞻仰烈士、铭记历史,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串联当地的风土人情,推出以“红色+人文”为主线的红色旅游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和资源价值提升。近年来,两当县依托“两当兵变”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两当兵变”纪念馆→老南街→太阳寺)旅游线路,以“一线六点”为主线,建设红色文化园区,主动参与红色旅游城市联盟发展平台建设,共建陕甘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游客通过瞻仰红色遗迹、观看红色影片、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传唱红色歌曲,让红色历史入脑入心、将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第三产业在红旅文化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将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仅达到红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而且通过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1.3 打造精品红色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增强文化的熏陶,扶志先扶智,让农民树立必胜的信心,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有效整合乡村采摘、观光旅游、研学游学、农家乐等方式助力红色文旅发展的旅游路线,提升红色旅游综合竞争力。多年前的两当县和南梁镇还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全县人均发展核桃105株、花椒100株、食用菌500袋、中华蜂1.8箱、中药材1.9亩,狼牙蜜成功进入“甘味”区域品牌。近几年两当县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通过网络营销本地木耳、银杏、狼牙蜜等特产,在2018年摆脱了贫困县序列,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0个,202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1亿元,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两当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2020年荣获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如今的两当县,致力于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将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结合起来做好生态产业、全域旅游、美丽两当、红色福地“四篇文章”,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4 有利于保护红色资源,开辟复合型红色文化旅游市场

作为革命圣地,陕西省延安市不断创新、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链,为甘肃省两当县和南梁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红色文创产业及文化演艺的形式,利用红色研培、红色景区、红色餐饮、红色住宿及红色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出了红色文创旅游产业链,助力延安红色文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次数达3次以上,32%的都是家庭亲子游,40%以上的游客经常、自主选择去红色景区参观学习,2021年较2019年短途出行增长10%。尤其是在2021年红色旅游客群中,“00后”“90后”人群占比达到51%以上,较2019年增长2%,红色旅游呈现更加年轻的趋势。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红色资源、宣传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西部省份甘肃省来说,红色资源丰富,更应注重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同时,探寻红色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推动本地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开辟全新的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复合型红旅市场。

2 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两当县与南梁镇均面临交通欠发达,地形复杂,距离主要旅游市场较远的问题,在红色旅游宣传方面稍显不足,各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少,配套不完善,游客市场规模小,景点缺乏可识别性,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尤其是南梁镇,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红色旅游程度不高、发展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从红色纪念走向产业发展,就要提升景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有效开发,带动其他行业有序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当地的群众富裕起来,促进产业升级。

2.2 游客体验感较差

很多景区在旅游项目设置上没有创意,项目的体验性、互动性不强,导致游客体验感较差,影响红色旅游整体的口碑。针对目前红色旅游呈年轻化这一趋势,两当县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和旅游优势,为年轻人专门开发一款游戏,例如“游击战体验园”,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地道战场景,吸引游客体验参观。或者推出“红色明信片”,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探索新的模式;南梁镇也可将“南梁说唱”融入其中,丰富产品形式,以评书的形式传唱南梁革命精神,发展乡土文化,让红色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努力实现智能化服务系统,设计一款App,实现在线服务预订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将“当天游”变成“过夜游”,将红色文化融入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增强体验感。

2.3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缔造者,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红色旅游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和管理,从整体的旅游模式、景区的开发到游客的体验,从路线的设计到游客的感受,从群众的就业到群众的收入、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建立复合型红色旅游新业态。同时引进专业化团队,为旅游发展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2.4 缺乏特色产品开发

甘肃省虽然红色资源丰富,但并未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缺乏特色产品的开发,大部分产品都具有同质性,没有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导致最终的收益甚微。产品的创新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当前开发的旅游产品并未和大众的需求相结合,内容单调乏味,很难引起游客的共鸣。

3 甘肃省红色文化旅游与西部乡村振兴的产业关系分析

3.1 发展现状分析

2019 年两当县接待游客156.16万人次,同比增长29.2%,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71.52万元;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全县实现了由“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重大转变。

南梁镇拥有常住人口2400多人,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红色旅游产业小镇。2020年,小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红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收入占到群众收入的60%以上,实现了“农民变居民”的跨越式转变。

陕西省延安市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7308.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31亿元,同比增长15.2%和20.6%。[2]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1847.6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08.96亿元。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3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72%。

总体而言,在大众旅游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逢假必出行”,延安市作为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吸引力也相对更为突出。延安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性不断凸显,强调本地人与外地游客互动,采取“景区+社区”模式,扩大游客与本地人之间的空间需求。通过文化传承与供给平衡,实现了延安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收入从2019年的495.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60亿元。截至2019年,培养专业宣传和传承红色文化人才16.4万余人次,外训学员1.7万人次。政府不管是在资金投入、政策倾向还是解决实际交通、停车困难、景区开发力度等问题方面都不遗余力,这些是甘肃省两当县与南梁镇政府部门在今后的设计和规划方面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3.2 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在保护文物资源的同时也应合理发掘潜在的文化价值。从红色文化资源走向产业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留存好红色文物的原真性,提升红色文化的利用率。同时提升景区的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让红色文化旅游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激发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两当县始终致力于推动生态环保与绿色产业互促互赢,展现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两当和特色美丽乡村,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打造林水相依、岸绿水清、畅流景美风光带,积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筑牢生态屏障。

3.3 以点促面,加强省内省际交流

甘肃省红色资源丰富多样,天然去雕饰,与沿海地区风貌截然不同,很多人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可以以点带面,促进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激发各地的经济活力[3]。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当初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大多数红色旅游地都在偏远地区,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省市县。基于以上原因,更应加强省内省际交流,将不同地区的人吸引过来,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

3.4 提升区域联动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

陕西,尤其是延安市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延安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遍布全市13个县区,仅市区就有168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党中央在延安时留存的重要旧址[4]。红旅文化就是将红色文化作为主体,突破地理界限,陕西省与甘肃省实现区域联动,促进红色旅游实现共通。将生态旅游、全域旅游作为重点,资源共享,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实现专业化管理和整个西部地区客源互通,经济社会大发展。

3.5 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缅怀感恩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所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红色旅游,探访革命圣地,近距离接触和学习革命历史,感受文化熏陶可以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唤醒他们的红色记忆。只有受到了红色精神的鼓舞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蓄伟大力量源泉,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4 “红色+”资源整合融合新路径

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红色文化旅游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支持。首先,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和使用率,同时出台相应的红色文化旅游的政策和管理条例,规范市场秩序,吸收当地的人力资源,增加就业机会。其次,可以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围绕“红色两当”“绿色家园”“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梳理招商清单,推出优质项目,通过借助社会的力量,吸引多元化资本参与甘肃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景区的建设和旅游开发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5]。两当县以政府为主导,推进旅游设施高端化、旅游服务人本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产品特色化,全产业链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开发康养、度假、民俗、研学等特色体验产品,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体验游、景点游向全域游升级。讲好两当故事,利用当地特色“两当号子”策划主题活动,让两当成为大家心之所向之地,丰富游客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两当号子”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4.2 大力推进红色革命老区旅游融合发展

“十四五” 期间,国家重点实施 “一个工程”、建设 “七大体系”,规划管理更加完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鼎盛时期[6]。依托红色文化,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实现现代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甘肃省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成为精品旅游名片和特色旅游小镇。红色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传播红色精神的正能量,还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收入。在景区的布局上,可以采用文化性与需求性相统一、趣味性与特色性相统一、地域性与品牌性相统一,下大力气开发产品,注入特色,刺激游客购买旅行产品,增加当地的整体收入,帮助当地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4.3 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旅游发展的质量

甘肃省大部分的红色景区都是以参观方式为主,很难吸引见多识广的游客,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打造特色品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刺激游客的感官体验,不断优化升级改造,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南梁积极依托红色资源,协同发展特色旅游,并融入红色文艺、民俗民风、文创产品,发挥南梁地处子午岭林区的优势,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注重集养生、户外、休闲、探险、体验于一体的民俗文化,使当地美食“杂粮饭、土暖锅”等特色小吃和体验窑洞融入农家乐,制作特色菜谱“红军餐”吸引各方游客,打造特色城镇品牌,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引入3D裸眼技术、VR实景体验场景、亲子游、民宿、露营,利用形式多样的技术和体验方式吸引游客。实景还原战争场面,生动再现当年的场景,让故事“活起来”,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精神洗礼。在景区建设方面,可以投入资金邀请专业表演人员,建造大型实景表演场景,生动演绎红色革命故事,再现革命时代的战火纷飞和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例如陕西省延安市以动态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讲述了战火背后不为人知的温情,让游客产生共情和参与感。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有助于精神境界的提高,更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红色旅游项目形象,实现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两当县按照“全域化布局、全要素构建、全产业融合、全季化体验”的思路,大力拓展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品类,延长旅游链条,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红色旅游方面坚持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做亮红色旅游品牌。

4.4 利用“红色+”创新旅游产品

“红色+”代表了目前互联网形势下的新经济形态,发挥网络优势,引入直播和微平台,探索适合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新路子,从而推动红旅文化的再发展。互联网具有时效快、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的优势,这对西部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利用抖音直播带货、火山小视频、小红书、淘宝、拼多多等多个渠道宣传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销售两当县当地特产狼牙蜜、香菇、木耳等农产品,制作精致短视频宣传片,对特色农业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打造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红色+”长效发展。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利用“红色+”从红色文化产品的渠道、消费到创意都会给红色景区注入最新鲜的血液。让游客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追求,进而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南梁精神永传唱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梁长4+5油藏加密方式对井组产能的影响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红色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