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民
通过对思政课进行“三元联动、三阶递进、三位协同”三个层面的研究,学校进一步实现了大思政课的开放性、流动性、生成性,提升了大思政课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崇高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着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尤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思政课更需要进行质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并指出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为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基于此,山东省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三元联动、三阶递进、三位协同’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项目研究,主要研究影响思政课建设的课前准备、课堂架构、课堂延伸三个层面的问题。笔者以诚信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三元联动”“三阶递进”“三位协同”进行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
“三元联动”主要体现在备课环节上。“三元”指的是思政课备课时应重点考虑“选材”“建模”“活动”三个元素。“三元联动”是指这三个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
课堂“选材”要兼顾一般性与个别性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保证课堂效果为出发点。一般性原则是指“三贴近”和“近小实亲”的选材观点,比如诚信课选材可以选取“雪乡宰客视频”“长春疫苗造假事件视频”“身边的诚信(或不诚信)事”“运用诚信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讲诚信”等材料;个别性原则是指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确立选材的方向和原则,不能拘泥于“三贴近”和“近小实亲”,比如诚信课选材可以选取“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孔子治国理念”等典故。
课堂“建模”要遵循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存的原则。必然性是指整堂课要采取“体验—感悟—落实”这一模式,材料推进则按照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由一般到个别的顺序进行。所谓偶然性是指材料推进有时也可按照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推进。笔者依据这一模式,将诚信课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我探索我体验(体验诚信)”“我发现我感悟(感悟诚信)”“我实践我成长(践行诚信)”。在上诚信课时,教师首先以“雪乡宰客视频”导入,再引入“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孔子治国理念”“长春疫苗造假事件视频”“身边的诚信(或不诚信)事”“运用诚信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讲诚信”等材料,按照由远到近的原则逐步推进。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都能得到逐步提升。
课堂“活动”的设计讲求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教师既要精选活动材料,不让活动过多、过滥、浮在表面,又要大胆地让学生亲身参与那些能够引发深刻感悟、触动心灵的活动,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分析,真正做到让学生入耳、入心、入脑。在设计诚信课的活动时,笔者引入长春长生公司的疫苗造假事件,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事件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总结出诚信既是个人为人处世和社会生存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最后,笔者教导学生在日后的职场中要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忠诚所属企业、维护企业信誉、保守企业秘密等。
诚信课的“选材”“建模”“活动”这三个元素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只突出其一、忽略其他,而要联动发力、综合考虑。
“三阶递进”是针对课堂架构而言的。“三阶”指“体验”“感悟”“落实”这三个阶段,“递进”指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三阶递进”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体验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感悟与反思,并将这些感悟和反思落实到学习及生活的实际行动中。体验要充分,感悟要深刻,落实要具体。“体验—感悟—落实”的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诚信课的“三阶递进”体现在整堂课是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划分的,即“我探索我体验(体验诚信)”“我发现我感悟(感悟诚信)”“我实践我成长(践行诚信)”,并且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
在体验诚信阶段,笔者通过讲述发生在古代的两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即“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让学生认识到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必须要讲诚信的道理。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信任和拥护,才能有影响力,才能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反之,如果言而无信,则会遭受他人的冷漠甚至指责,最终可能被孤立,导致悲惨的境地。
在感悟诚信阶段,通过思考以上两个故事,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入疫苗造假和孔子治国这两个案例,通过对长春长生公司疫苗造假事件的分析,以及孔子治国理念的故事分享,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恪守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即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
在践行诚信阶段,笔者让学生分享发生在身边的诚信(或不诚信)的事件、运用诚信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从身边小事落实诚信的个人行动等,引导学生将诚实守信的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体验—感悟—落实”是贯穿思政课堂的主线,三个阶段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三位协同”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学生的教育是相互协作、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构建大思政课的关键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对思政课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分层推进,根据思政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地及学校实际,构建高质量的大思政工作体系,积极开发校本思政课程。在家庭层面,家长需要与学校和教师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重点,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并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在社会层面,主要关注学生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社区的表现,是否遵守公序良俗、是否遵守社会公德、是否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等等。
只有做到“三位协同”,才能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上好思政课的源泉,它们为思政课提供了真实素材,做到了“从实践中来”;学生在这三个层面的实际表现也是检验思政课效果的“试金石”,实现了“到实践中去”的目的。“三位协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接受锻炼、受到启发、得到升华。
诚信课是基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的一节校本思政课。在课堂上,师生对诚信故事的体验及感悟,既是发自内心的主观感受,也是基于社会公德及公序良俗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三部分“我实践我成长”中,无论是身边的案例还是实际问题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说说身边的诚信(或不诚信)事”环节,学生通过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触动自己心灵的诚信(或不诚信)的事件,深刻领悟到以下道理:守信,就是要从日常守约、守时做起;要讲原则,不能违背行为准则;要言而有信,不轻诺,一旦承诺之后就要切实兑现;要诚实坦荡,勇于面对缺点和错误。“运用诚信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让学生把诚信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落实诚信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环境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积极践行诚信理念。学校、家庭和社会既是不诚信行为的“照妖镜”,也是诚信行为的“试验田”和“试金石”。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培养以及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内心并表现为行动,真正达到了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
“三元联动”“三阶递进”“三位协同”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通过对思政课进行以上三个层面的研究,学校进一步实现了大思政课的开放性、流动性、生成性,提升了大思政课的效果。笔者发现,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悟,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机融合,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学生通过大思政课的学习,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思想道德觉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德育的效果在大思政课教学后得以显现,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