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记录魏晋风流

2023-10-25 15:06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陈太丘谢道韫咏雪

雷江

中國有这么一段历史,是战火频繁、政权更迭的人间乱世,同时也是崇尚自由、艺术繁荣的文化盛世。那段时期活跃着一群文人,他们思索人生,潜心艺术,活得有趣、自由、洒脱。而《世说新语》一书,则记录了他们许多别有魅力的言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世说新语》,去探索、发现那个时代特别的美。

文化讲坛

发现《世说新语》之美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所谓笔记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按照鲁迅先生的划分,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类型。其中,这一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就是《世说新语》,而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则是干宝著录的《搜神记》。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政事、文学等36门,一个门类一个主题,讲述魏晋时期名士们的有趣故事,表现他们的容貌与风度、品格与性情、智慧与思考、爱好与追求,而帝王将相的功绩在《世说新语》里却难觅踪影。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生逢乱世,难以实现政治抱负,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精神追求方面。所以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名士们的举止、艺术家的匠心、“神童”的机敏、才子才女的妙语……在后人眼里,他们是率性的、旷达的,具有所谓的“魏晋风流”。《世说新语》中主要表现了以下这些内容:

山河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之美,自古就是人们常谈的话题,《世说新语》对自然美景进行了生动传神的刻画。《世说新语》中无论是“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秀丽,还是“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的壮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之美。嵇康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外表堂堂,而且品德高洁,“若孤松之独立”。他受小人陷害被处死走向刑场时,“夕阳在天,人影在地”,抚罢一曲《广陵散》,他从容就戮。他人生最后时光的画面,也是如此唯美。

洒脱之美。受雪夜美景的触动,王子猷忽然想起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船去拜访。历经一晚,他好不容易到了朋友家门口,却又转身返回。人们问其原因,王子猷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言行,却表现出人物洒脱的人生态度。

言谈之美。顾悦和晋简文帝同岁,可顾悦的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了?”顾悦回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顾悦以蒲柳自喻,以松柏比简文帝,既解释了自己头发早白的原因,又表达了作为臣子的谦卑,比喻巧妙,句式齐整,言语得体,让人拍案叫绝。

情意之美。魏晋名士往往无视礼教束缚,却特别注重感情的宣泄。王戎儿子早逝,他悲伤不已,面对朋友劝慰,他说:“情之所钟,正在吾辈。”他的这番倾诉,叩响了后世无数人的心弦。

艺术之美。通过《世说新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名士多才多艺,比如嵇康善琴,王羲之善书法,顾恺之善画……那个时期艺术家层出不穷,翻开了中国版“文艺复兴”的新篇章。

经典课堂

言简意丰,意味无穷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则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题目都是编者加的。《世说新语》每一门类都是一条一条地列举故事,这些故事本来是没有标题的。品读两则短文,我们可以对《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叙事言简意赅。《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有点像近年出现的“微小说”,往往只有数十字到百余字,篇幅虽短,故事却讲得很生动。《咏雪》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1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陈太丘与友期行》则通过“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自然引出友人发怒骂人和元方后来的有力反击,一波三折而又令故事有头有尾。

人物对话精彩。《世说新语》,由书名就可知道其重在“记言”。在这本书中,人物的精彩对话比比皆是。在《咏雪》中,三个人物说了三句话,却句句都十分精妙,“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面对友人骂父亲“非人哉”,陈元方回敬道:“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反驳步步紧逼,语言铿锵有力,让对方无言以对。

描写耐人寻味。笔记小说与后世小说相比,在环境刻画及人物塑造方面显得比较简约,但仍然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在《咏雪》中,谢太傅出题,听了侄儿和侄女回答,他不予评论,而是“大笑乐”。如何理解谢太傅的表现呢?有人说,太傅是在“笑”侄儿回答粗鄙,“乐”侄女回答富有诗意;有人说,他是在为侄女的精彩表现而“笑乐”;还有人说,他在为侄儿、侄女的回答而开心,为诗礼簪缨之家的生活而快乐。短短三个字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听了陈元方有理有据的反驳,“友人惭,下车引之”,一个“惭”字,写出了友人理屈词穷的窘态;一个“引”字,表现了友人对元方的肯定与示好。而元方则“入门不顾”,他要与“无信”“无礼”者拉开距离,留友人独自在“风中凌乱”,可谓大快人心。

《世说新语》文笔简约,描写传神,极富美感,这就是本书广为传播、备受推崇的最重要的原因。

小练习

1.如何理解《咏雪》中的“公大笑乐”?请简要回答。

2.在父亲朋友知错示好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参见“经典课堂”第四段(其中任选一种理解即可)。

2. 不失礼。父亲朋友“无信”“无礼”在先,仅面露羞愧、随手示好是不够的,他不明确道歉,元方就可以不理他(也可答:失礼。因为在别人明显知道自己错误的情况下,无妨给他一个台阶下)。

古今漫谈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其传世名著《红楼梦》中,曾用“堪怜咏絮才”来赞赏女子才华出众。可你知道,“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来由吗?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孟庆果

一千六百多年前,她出生在东晋的士家大族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都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謝安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王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丈夫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但是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得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起义,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长官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谢道韫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上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她的经历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选自《作文评点报》,有删改)

小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

2.在会稽被围时,作者写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的表现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指富贵人家,书香门第。

2.与谢道韫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她的勇敢和淡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大意相近即可)

责编:古筝

猜你喜欢
陈太丘谢道韫咏雪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Ode to Snow咏雪
汗不敢出
忘炊窃听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七绝·咏雪
《咏雪》六练
才女谢道韫
陈太丘与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