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寰
提到钢琴曲,我相信大多数的读者朋友都和我一样,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贝多芬。而提到贝多芬,不可回避的就要提到一支曲子,那便是《致爱丽丝》了。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支明媚而轻快的钢琴曲。与贝多芬的其他作品相比,《致爱丽丝》是个只有三分多钟的小作品,远没有其他钢琴曲声势浩大、气势恢宏。但是,也正是這个小作品,成为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浓缩,蕴含了贝多芬鲜明的个性,也渗透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贝多芬是依靠心灵的善良而伟大的英雄。”贝多芬的生活既精彩又饱含痛苦,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致爱丽丝》就是这样的一支曲子,它的节奏明媚而轻快,高亢处如迸射的火苗,炽热而不可抑制;低回处似春风的低语,轻柔而润物无声。悲伤的时候,听一听《致爱丽丝》吧,你会感觉到微风送来暖意,抚慰了失意的心;开心的时候,也听一听《致爱丽丝》吧,你会感觉到春日朝阳明媚,为你送上祝福。
至于《致爱丽丝》的创作过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是,无论是贝多芬为特蕾莎谱写的至情之曲,还是贝多芬帮助失明老人重现森林和大海的寄情之作,《致爱丽丝》都蕴含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用曲调谱写出的新生,用旋律编织出的希望。
责编:张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