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伟譞
导语
秋风送爽,金菊飘香,又是一年重阳佳节。伴着醉人的秋日美景,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老年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因此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含义。
重阳节起源于远古祭祀活动,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 鼎盛于唐代,沿袭至今。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随着历史的发展,重阳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至今,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为重阳节活动的两大主题。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浓厚情谊。重阳节,这个承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尊老爱老、感怀养育之恩构成了它的文化含义。其蕴含的价值意义是永恒的,应该被新时代的青年所铭记。
真题回放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对重阳节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赏菊品酒,吟诗作赋,为这古老的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阳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尊老爱老,以最温暖的陪伴,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请以“走进重阳节,尊老爱老,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名师金手指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此次作为文题出现,我们要在写作前先了解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认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因此重阳具有了长久、长寿的含义。同时,秋季又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寓意就更加深远。如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在古代,民间流传的重阳习俗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传承至今,人们又为这个古老的节日赋予了尊老爱老等内涵。
本次作文的主题是“走进重阳节,尊老爱老,共建和谐美好社会”,围绕这一主题,写作时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素材确定立意。我们可以围绕“走进重阳节”,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用相关诗句,表现重阳佳节的文化内涵,表达对重阳佳节的特殊情感;可以从“尊老爱老”的角度立意,写从古至今一些尊老爱老的事例,揭示重阳佳节中包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表现这一传统沿袭至今,对促进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可以从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入手,写身边的老人对自己的影响、自己对老人的关爱,如参加社区的敬老志愿者活动、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以这些经历突出重阳佳节在新时代的积极意义。
本次写作的文体,应根据具体的素材和立意来确定,如想阐述尊老爱老的社会意义,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想叙述自己走进重阳节的感受,可以写成叙事散文、抒情散文、随笔。无论写成什么文体,我们都要突出主题。
佳作工坊
重阳佳节随笔
季 婧
重阳节,这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美好节日。尊老爱老的习俗沿袭至今,早已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融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古以来,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云:“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中国古代既流传着一国之君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也有平民百姓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这些被后世奉为孝道的经典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随着时光的延续,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并传承至今。
老一辈人为我们付出了青春年华,我们唯有以感恩行动回报。
感恩是什么?是结草衔环,是投桃报李,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尊老爱老,懂得感恩,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西晋文学家李密的一纸《陈情表》,道出了无数晚辈感恩老一辈人的心声。我们应该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照顾过我们成长的人,我们也应该对这个美好的社会感恩。
尊老爱老是一种行动,要把感恩之心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懂得尊老爱老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都在告诉我们:感恩的关键,在于行動。哪怕是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脸,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或者带他们参加一次愉快的旅行……这些最真实、最淳朴的行动,就是家庭和睦幸福的纽带,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没有人能够抗拒得了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用爱心,让老人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关于重阳佳节的随想,让我真正明白了那句话:“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名师点评
作者以随笔的形式,由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谈到了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从成长的角度,联系到要有感恩之心。进而阐述尊老爱老应落实到行动上的道理,层层递进地阐述了主题。文章道理明晰,事例典型,富有感染力。
佳作工坊
又逢重阳佳节
魏鹏源
秋风送爽,金菊飘香。
每当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眼前便浮现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有关重阳节的画面,我的思绪也便随着慢慢展开……
唐代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在诗句中,我看到了古人重阳节登高祈福的独特画面。在重阳佳节,诗人与好友相伴登上秋山,面对秋高气爽的山光水色,饶有兴致地折下盛开的菊花。在落日余晖中,诗人感叹虽然人生短暂,但也应坦然面对。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的豁达。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在诗中,我读出了诗人对登高赏菊的新颖解读。诗人当时已是晚年,在重阳节与客人饮酒赏菊,以花喻人,饶有趣味。诗人由花联想到人,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了青春活力。在这首诗中,我品味到了诗人的情怀。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写下了“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我体会到诗人面对衰老,那积极的心态、豁达的胸怀。在这句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的乐观。
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我被重阳佳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感染。又逢重阳佳节,我在诗词中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名师点评
本文围绕重阳佳节这一主题,主体段分别以诗句开头,再现了重阳佳节的民间习俗和文化内涵。文章语言富有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佳作工坊
感恩那曾经的岁月
董浩铭
又到一年重阳佳节,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外婆老了,你长大了。”一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想起了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每每忆起,感恩之情便在我心底涌动。
年幼的我,在外婆讲的故事中,走过了人生最初的那段路。那时,外婆讲的故事让我似懂非懂。我还记得那个故事:汉朝的黄香,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顺。每当夏日到来,他都会用扇子对着父亲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变得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父亲的帐子;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被子捂暖,好让父亲睡觉时更加舒适。
年幼的我,记住了黄香的故事,一颗感恩的种子便埋在了我的心底。
上学后的我,在外婆的教诲中,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时的我,年少顽皮,并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每每听到他们督促我学习就想跑到外婆家“躲清净”。外婆并不训斥我,只是让我跟着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我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时,才体会出外婆的苦心——她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我父母养育孩子有多么辛苦。我再想想父母这些年对我的付出,那一幕幕往事,让我惭愧不已。
从那时起,感恩的种子开始萌发,我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决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长大以后的我,在外婆的开导中,深深体会到长辈的教导是尤为重要的。成长的路总是很艰辛,我被月考的失利击倒了。痛苦之时,我与外婆视频通话,而她用饱含温情的话语提醒我:想想以前她给我讲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再想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要知道,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外婆那熟悉的声音,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为我拨开了迷雾,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从那时起,外婆的话成为支撑我拼搏向上的力量。当我把优异的成绩报告给外婆的时候,我看到了外婆苍老的脸上绽放的欣慰笑容。
“外婆老了,你长大了。”依然是那句简单的话语,我此时的理解却与儿时不同。已经长大的我,要把对外婆、对父母、对天下老人的感恩化为行动,让我们的家庭,让全社会都盛开和谐幸福之花。
又到一年重阳佳节,我对他们的爱,永不改變。
名师点评
本文以首尾呼应的写法,点明了写作的主题。文章结构清晰,叙述了“我”在外婆的关爱下的成长经历,突出了外婆对晚辈的无私的爱。质朴的情感,朴实的语言,特别是文章结尾处,作者要把感恩化为行动的点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