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奇观视角下EDG夺冠事件研究

2023-10-25 02:00张月
艺术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狂欢文化认同

摘要: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凌晨,2021年《英雄联盟》总决赛落下帷幕。这场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的全球最高游戏赛事,吸引了全世界《英雄联盟》游戏爱好者的目光。经过前后5场激烈的比拼,来自中国LPL赛区的EDG战队,最终以3︰2战胜上届冠军,成为最后的赢家。当晚,几亿人同时在线观看,共同感受这场体育赛事胜利的喜悦,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欢呼,粉丝的时代记忆、电竞的热血和民族主义建构了一场独特的媒介奇观与社交狂欢。这场赛事直播通过聚焦、渲染、放大等手段,赋予了竞赛狂欢化的符号,再加上英雄、国家、民族等话题的渲染,引发了一场全网、全平台的狂欢。这场狂欢由线上转移到线下,也出现了很多扰民、违法的行为。文章基于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理论,对“EDG夺冠”全民狂欢这一社会现象的传播进行研究,并作出批判性的反思,旨在推动电竞行业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EDG夺冠;媒介奇观;狂欢;仪式共享;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3

1 “EDG夺冠”媒介奇观的符号建构

1.1 媒介奇观概念

1967年,法国学者居伊·德波在其出版的《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景观社会”的到来。21世纪初,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前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奇观”这一概念。凯尔纳将理论聚焦于媒体领域,在他看来,德波笔下的“景观”发生了异化,正在演变成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观”[1]。

针对“媒介奇观”这一理论,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指的是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其中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政治事件、体育比赛等。”[2]

1.2 现象分析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凌晨,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落下帷幕。总决赛在11月7日1点02分结束,在经过3个多小时的搏杀后,来自中国LPL赛区的EDG战队以3︰2战胜了韩国LCK赛区的DK战队,夺得队史上首个冠军,这也是LPL赛区获得的第三个S赛冠军[3]。

一时间,EDG夺冠的消息在网上掀起热潮。据新浪微博统计,从当晚赛事开始一直到夺冠当天,相关上榜热搜一共有80个。就拿话题词#EDG夺冠flag#来说,从11月6日晚开始,就霸占了热搜第一的位置。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喜讯。

著名符号学家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认为,狂欢广义上包括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等,狂欢不区分观众与表演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4]。从线下视角来看,粉丝半夜高喊欢呼和践行某些flag(振奋人心的决心或者行为),就是一种通过言语的庆贺和身体的展演来表达自身喜悦的行为。

但同时,尤其在社交媒体场域,线上的狂欢扩展了传统线下狂欢的形式,并且融合了更多本身并不属于这一场域的主体加入狂欢。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为粉丝群体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狂欢广场”,具有强连接、低限制的特征,将分散的社会个体聚合在一起,以至于这种庆祝的狂欢声越来越响,构筑起从民间到官方的一场盛大的“狂欢景观”。

2 “EDG夺冠”媒介奇观生成的动因

2.1 粉丝互动建构身份认同,产生仪式共享

当人们提及媒介事件时,很难回避“集体记忆”这一点。仪式最终构建的是自我认同与归属,是一种共享性的社会性情绪。这种大型竞赛事件的电视直播,全民参与的情绪凝聚在一起,也唤起了传受双方的核心价值和集体记忆[5]。这次的“冠军”建构是集体的共情,是一次仪式共享: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一代人的冠军记忆,过去是中国女排,是中国乒乓,现在则是《英雄联盟》,是电子游戏。

一方面,粉丝会在网络平台上互动交流,粉丝群体会赋予个体归属感,个体也会建构对群体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行动上的强连接性和真实性促使他们不断积累自我感知,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反思[6]。

另一方面,粉丝通过沉浸式参与和自我展演建构社会认同。粉丝打破地缘,以趣缘为依据聚集形成粉丝社群,粉丝群、后援会、电竞超话等为粉丝提供了社会互动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中,粉丝既是观看他人表演的客体,又是表演的主体。这种群体认同在沉浸式互动中被不断强化[7]。

这个时候把视角转向仪式,除了这次比赛和冠军的仪式性传播之外,还有围绕电子竞技的认同构建起来的社会传播仪式:一是电子竞技并非贪玩打游戏,虚度光阴;二是电子竞技也可以获得世界性的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狂欢、呐喊和喜悦都是合理的,都应被接受、被理解,粉丝群体在狂欢和呐喊中也完成了一次仪式的共享。

2.2 官方话语的转变,主流媒体的加持

在此次中国电竞俱乐部EDG夺冠后,作为官方媒体的央视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博祝贺,网友评论直呼:“排面!”官方媒体似有冲突的性质认定其实彰显了社会对网络游戏的复杂态度,同时丰富了狂欢的主体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EDG奪冠之前的11月5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将包括《英雄联盟》在内的8个电竞项目以正式项目纳入杭州亚运会[8]。从过去游戏作为“电子鸦片”的刻板印象,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直播电竞项目,再到这次电竞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及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对EDG夺冠的庆贺……可以明显感受到官方对电子竞技态度和话语的转变,这也是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媒体融合与传播调适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联动的普遍性,主流媒体的认可,凸显其竞赛的特质,刺激观众观看,让这次媒介事件陷入一种全民狂欢的浪潮之中。

2.3 赋予电竞精神价值,为电竞正名

相比传统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的合法地位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即使已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正式体育项目,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体育运动”,它也依旧被排斥在诸多大型国际赛事的大门之外,饱受争议。例如,2017年国内某一媒体“三评《王者荣耀》”导致腾讯市值蒸发超4900亿港元;2021年某報一篇文章直接斥责网络游戏为“精神鸦片”。

其实,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新型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区别于需要身体直接参与对抗的体育运动,展现的是人脑的智力对抗。电子游戏虽然不像人类原始的、身体的竞技那样充斥着运动之美,但是电子化的竞技对大脑、肢体、团队配合的要求不逊色于任何体力性的竞技模式[9]。

与电子游戏划分界限,强调职业化、电竞化,一直是电子竞技本身所作的努力。同时,电竞精神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团结、热血、坚持、勇攀高峰,这些是电竞精神的内核。此次EDG夺冠也体现了这一点。或许这次夺冠除了构成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之外,更是一次在游戏污名化背景下,对电子竞技的破而后立。

2.4 文化认同价值的渲染,政治共同体的建构

EDG连扳两局并夺得冠军,成为中国电竞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LPL战队第一次在S赛决赛舞台击败来自韩国LCK的对手,也是LPL中国大陆赛区电竞历史上的第三个《英雄联盟》总冠军。

这次狂欢、动态的仪式语境中,因为赋予了国家、民族等话题,附着了民族主义的情感,附着了中国赛区和韩国赛区长久以来的对立、被挑衅的过往历史,所以在这种仪式的狂欢中就增加了源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强烈情感[10]。这就和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颖莎打败伊藤美诚是一样的:群体的情感变成了集体的情绪,爱好的共同体变成了政治的共同体。

EDG夺冠体现了我国的电竞实力,在媒介的意义建构中,中华民族的尊严、实力被展现出来,激发了每个人的民族认同感。在这个层面,它就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了,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性意义,这场比赛的输赢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和权威。这一系列的狂欢行为,都体现了网民对集体身份的认同,对国家文化和形象的认同。

3 “EDG夺冠”奇观化的批判性反思

竞技、仪式、青春、集体记忆、政治认同在夺冠的那一刻杂糅成了一场席卷网络的狂欢。冠军时刻的到来,让中国的《英雄联盟》粉丝们陷入狂欢,似乎全国高校的男生宿舍楼一起发出了胜利的咆哮,随后各种匪夷所思的庆祝方式在网络上疯传:武汉某学院学生在宿舍走廊集体合唱歌剧、吹唢呐,影响了他人休息;陕西一高校学生在校园内升起了EDG的队旗;有的高校学子直接裸奔,更有甚者以跳楼、打架等危险行为来表达激昂的情绪。互联网上,部分年轻人为EDG夺冠而立下的flag更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不少都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11]。

现实与虚拟交融成了奇异的景观,真情实感与流量的财富密码让冠军的喜悦蒙上了一层怪异的阴影。于是,原本脱离了第一世界、独属于第二世界的小众狂欢,又被种种脱轨的行为拖拽回了现实世界,接受审判[12]。针对这一现象,某网站点评道:“夺冠而庆,人之常情,但有违公序良俗的活动给电竞精神抹了黑,这样的flag不立也罢。”

所有的过激行为最后只会导致污名化的加剧,持续的喊楼和大声嚷嚷也会给局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刻板印象。这也是“饭圈”、电子竞技即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正名,也始终无法摆脱亚文化和污名化的桎梏的原因:亚文化与大众的壁垒在于符号的理解和语义的传播,不同的符号与语言体系导致的共通意义空间的缺乏,并不能在普遍意义上因为一次冠军或者一次“饭圈出征”就被弥合,甚至大量充斥互联网和强制性反复出现还会导致对抗式解读的产生,对抗式解读又会加剧污名化和刻板印象[13]。于是,电子竞技依然是长辈们口中耽误学业的东西,是媒体报道中毒害青少年的“电子鸦片”,也是国家禁止的娱乐项目。

电竞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电竞比赛绝非单纯的打游戏消遣,电竞选手们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冷静专注、认真坚持、团结协作的态度应对一次次比赛,也向人们展示了电竞精神的内核:公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热爱电竞的粉丝应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用合理的方式展示电竞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将非理性的情绪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扰乱社会秩序。无论哪种方式的庆祝都要适度,做到不违法、不扰民、文明与体面。

4 结语

本文基于“EDG夺冠”奇观化现象的研究,探究其背后的符号建构,并对这一社会狂欢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英雄联盟》总决赛原本只是一个属于电竞爱好者的盛事,最后却因EDG夺冠而彻底“破圈”,成了一个流量巨大的社会话题。但一些年轻人的不理性庆祝行为给其平添了不少争议。

电竞爱好者自我身份的认同、仪式共享的建构、民族精神的凝聚以及官方媒体的加持,共同促进了这一奇观现象的狂热化。作为一起体育竞赛事件,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大众须以理性冷静的方式应对,切莫被裹挟到狂欢现象中迷失自我,做出一系列损人害己的事情。此外,网络监管平台和相关部门要完善监管制度,使网络平台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无节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以社会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虽然说娱乐是无罪的,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此外,纵然圈层的壁垒短时间内难以打破,也希望EDG夺冠带来的是更多的激励与理解,而不是隔阂的加深。

参考文献:

[1] 冯茴花.奇观理论视角下的短视频批判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2] 顾莎.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3] 舒眉,李知博,瞿叶清. EDG夺冠事件媒体报道的话语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3,31(2):34-39.

[4] 张凯.媒体狂欢空间背后的迷思[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115.

[5] 付娜娜.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6] 洪姣.媒介景观视角下“饭圈女孩”身份认同的传播实践[J].东南传播,2020(2):109-111.

[7] 刘然.从游戏出发:传播游戏范式下的娱乐之思[J].声屏世界,2020(24):16-18.

[8] 张然.社会抵抗与侵害:青年群体的网络狂欢:以EDG夺冠狂欢为例[J].新闻论坛,2022,36(3):72-74.

[9] 崔海亭.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我国电子竞技文化发展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 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103-104.

[10] 王翯轩.世界杯,一场媒体的狂欢[J].青年记者,2010(26):78-79.

[11] 陈琦,王立波.狂欢、失控与规整:互动仪式视角下EDG夺冠后的极端flag现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37-143,152.

[12] 王学成,杨浩晨.短视频狂欢中的加冕及其意义悖论[J].当代传播,2021(6):87-89,96.

[13] 余琪,田思梦.建构、认同与消费:亚文化节目的符号学解读:以《这!就是街舞》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3):18-19.

作者简介:张月(1998—),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狂欢文化认同
狂欢背后权力“颠倒”的闹剧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狂欢”理论视域下新一代网红传播学解读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