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音乐教学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密切相关。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学科,既承担着培养个体音乐素养的重任,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民族音乐的精髓。然而,高校音乐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传承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教学内容成为一道难题。其次,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和音乐市场的商业化倾向,使得某些民族音乐元素受到了冲击。此外,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也面临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促进高校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3
1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1.1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是高校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传统音乐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现代音乐作为一种新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起来,不仅有助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还能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1]。
首先,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可以通过曲风和演奏方式的创新来实现。传统音乐通常采用古老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而现代音乐则注重创新和多样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入现代乐器和演奏技巧,使传统音乐更具现代感。例如,可以将传统二胡与电子乐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以获得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
其次,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也可以通过音乐创作来实现。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契合现代音乐背景的传统音乐作品。对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和创新,使传统音乐更具现代感。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欣赏传统音乐,还能使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应用现代科技,使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更加便捷。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和录音设备,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混合处理。通过合成和改变音色,可以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的音乐作品,这样不仅能丰富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还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潮流下,高校音乐教学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更多的机遇。
首先,高校音乐教學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民族音乐传承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合作学习等方式,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设计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其次,高校音乐教学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讲解和理解。传统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学生讲解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加深其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通过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对民族音乐产生认同感。
再次,高校音乐教学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民族音乐演出、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传统音乐的创作与表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高校音乐教学不能仅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应该注重对音乐文化的创新。高校音乐教学应当不断探索和创造,融入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使传统音乐得以继承和发展。通过不断引入新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提升高校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1.3 高校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高校音乐教学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首先,高校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图书馆中收藏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文献、乐谱和音频资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聆听音乐作品,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音乐家来校授课,为学生分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学习资源和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研究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其次,高校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技巧。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演奏技巧,还要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高校音乐教学通过开设各类音乐创作与表演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舞台演出,学生能将所学的民族音乐技巧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展示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进而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高校音乐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高校音乐学院通常设有乐团、合唱团、民乐团等学生组织,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合作。在集体演出和合奏中,学生能感受到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2 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资源不足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设备和设施的缺乏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音乐教学中,一些专业的乐器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经费限制和管理不善,许多高校音乐教室设备陈旧、损坏严重,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其次,音乐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教学需要丰富的教材和资料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的音乐教材过时,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缺乏适合教学的教材,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最后,音乐教育场地不足也亟待解决。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和个人练习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支撑,然而,很多高校音乐教室数量有限,不仅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给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造成了困难。缺乏合适的场地,使得教学活动变得局促,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师队伍不稳定
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一问题对于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首先,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高校音乐教师频繁换岗的现象。教师可能会频繁更换工作岗位,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惑。他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其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会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可能导致教师无法长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也无法全身心投入音乐教学中。
2.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不高
首先,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不足。传统音乐教学往往更注重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教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有所忽视,这就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对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特色元素和表现形式缺乏深入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即兴表演和乐器演奏方面。
其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也不高。由于当代年轻人更喜爱流行音乐、嘻哈音乐等现代音乐,对传统民族音乐缺乏兴趣,他们认为民族音乐过于古老、保守,无法与现代社会和个人审美需求相匹配。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直接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度不高,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也相对较低。
3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策略
3.1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音乐教学要想落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首先,打造多样的音乐实践场所。高校应积极营造音乐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建设多功能音乐演播室,配备先进的音乐设备和乐器;创办音乐厅和艺术馆,举办音乐会、展览等文化活动;提供专业的练习室,满足学生个人或小组合奏、乐团排练的需要。这样的实践场所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表演的场所,还能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和实践活动热情,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研讨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和资助计划,吸引优秀的音乐教育毕业生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最后,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的覆盖面。高校可以建立在线音乐教学平臺,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视频、音乐资源和交流论坛等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不仅能让更多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文化,还能促进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拓宽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
3.2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稳定性
教师队伍是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稳定性,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确保只有具备丰富音乐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入高校音乐教师队伍。选拔过程可以包括面试、教学演示、教学案例分析等环节,以全面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职业培训,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加大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评聘制度,对教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3]。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音乐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影响力。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开展教师评教和同行评议等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指导。
3.3 引导学生认知与接受民族音乐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与接受民族音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背景和特点。通过聆听、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或民族音乐团体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或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理解和认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或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最后,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学校可以建设音乐资源平台,整理发布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欣赏。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型平台,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民族音乐,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式教育,加强对不同民族音乐形式、风格和特点的研究性教学。同时,也要加强与各地区民族音乐团体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共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吴迪.论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艺术评鉴,2022(23):87-90,108.
[2] 毛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当代音乐,2022(6):18-20.
[3] 黄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转变及实践路径[N].中国艺术报,2022-01-07(008).
作者简介:马克(1969—),男,江苏无锡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