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迁移能力,优化盲校古诗词鉴赏教学

2023-10-25 01:22孙运颖时赛
新校园 2023年9期
关键词:盲校战争古诗词

孙运颖 时赛

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文化的瑰宝。诗人用含蓄、精练的语言向世人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日常的古诗词教学,除了教授字词句的翻译、词语的意象、句子的手法,还要教会学生根据诗词凝练的语言,联想出诗人笔下生动的画面,进而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更要从情感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盲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丰富的形象和知识积累,充实视障学生的文学累积;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教与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在盲校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考虑到视障学生的实际情况,一部分教师会放低对视障学生学习古诗词这一知识板块的要求,认为只需让他们理解诗意,掌握诗词及其翻译的背诵即可;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因难以想象诗词描述的画面而影响深刻理解诗词象征的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古诗词学习难度加深,他们逐渐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当把这种情绪放到大大小小的练习或者考试中,就会影响他们做题时思考、判斷的能力。归根结底,除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他们用其他感官补偿性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有效提升理解能力,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外,还要培养他们知识和逻辑迁移的能力。

一、知识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从而有效进行知识迁移

何为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可以对新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到盲校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日常古诗教学中灵活渗透古代文学常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中国历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的兴趣和意愿。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系统整合从老师那里获取以及自己主动搜集的信息,然后在脑海中汇聚成丰富的知识库。知识库不光能让学生在学习诗人耳熟能详的诗歌时游刃有余,在鉴赏诗人其他不常见的作品,甚至是遇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诗人的诗词时,也能在知人论世方面进行迁移,体会他们表达的情感,从而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边塞诗或者与战争相关的诗歌的鉴赏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边塞诗或战争诗所要表达的几种情感:(1)战争是国家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目的,互相使用攻击、杀戮等行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种武装战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的。因此,一场战争快则几个月,慢则需要数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战争结果的不明确性,长期在外打仗的战士们就会产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绪。那么,为战士说话的战争诗歌就会有思乡的感情存在。(2)只要打仗,就会有流血,有牺牲,所以战争都是残酷的。有的诗歌会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呼吁和平,希望战争早日结束。(3)一般来说,战争的地点大多在边关,而边关的生活苦楚,边关的风景可壮阔、可寂寥、可空旷,与中原的景色不同。这些不一样的景色也会体现在诗歌当中,诗人会借用这些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4)有的战争涉及国破家亡,所以诗歌里蕴含的情感势必有对敌人的仇恨,有对家国的思念,有对恢复故国的期待。(5)两国相争,国力弱的一方会想方设法避免战争,苟且偷安。所以诗人的诗歌里面还可能会表达他们怒其不争、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战争诗涉及的几种情感,通过教师透彻的分析,再辅以多首同类诗歌加以论证,学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接着教师再渗透历史知识,根据具体朝代来代入战争诗,例如:唐朝诗人的战争诗所要表达情感有对国土沦陷的痛心,有想为祖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决心和愿望;南宋诗人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亡国之恨,有对爱国的忠诚,也有想要为复国建功立业的情感,还有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一味求和的失望和不齿。

其他类型的诗歌都可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迁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难以掌握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问题。

二、把握本质,寻找规律,从而有效进行思维逻辑迁移

知识迁移,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涵,掌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读懂诗歌。接下来还要了解诗歌的提问方式和类型,训练做题的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应试中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把握诗歌鉴赏的本质,在不同类型的题里寻找答题规律,进行思维逻辑迁移。

笔者在日常的诗词教学和考试以及查阅资料中发现,古诗词鉴赏的角度一般有以下三种:翻译诗歌中的诗句;分析诗句的手法风格;鉴赏诗歌的情感。尽管古诗词鉴赏题提问的方式灵活多变,但不管怎么变,都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回答问题。

三个角度中的翻译和情感在知识迁移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这里主要说一下古诗风格和写作手法。学过古诗词的都知道,宋词根据风格分为两大类:豪放派和婉约派,其实不仅是宋词,其他朝代古诗文的风格也可以按这两类划分。一般诗歌中有伤春、悲秋这类内容的可以归到婉约派,而豪放与婉约不同,它可以细分为旷达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雄浑壮阔这四类。一提到这四种风格,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学生脑海中会浮现与这四类风格相对应的诗人的名字。与旷达豪放相对应的诗人是苏轼,与沉郁顿挫相对应的诗人是杜甫,与慷慨悲壮相对应的诗人是辛弃疾,与雄浑壮阔相对应的诗人是李白。虽然有许多诗人也属于这几类风格,但是,他们没有这四位诗人更具有典型性。对上号后可以发现,想灵活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了解这几种风格背后的意义。例如:沉郁顿挫,它的代表是杜甫,杜甫出生在开元盛世,却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漂泊流离。他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是他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可惜他人微言轻,比他官大的欺压他,老百姓生活疾苦他却无力改变,所以他渐生郁结。他后期的诗歌也就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想要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的郁闷之情。

再说写作手法。古诗文的手法大体有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这几类。如托物言志,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很含蓄,他们会借一个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人借梅花傲然不屈的品质寄托自己虽失意却清高孤傲之志。这几个角度都一一掌握后,就可以应用到题目中。

古诗词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方法得当,重视知识迁移和逻辑迁移的应用,一定可以促进盲校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开展,满足新课标对视障学生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盲校战争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