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教育平衡 赋能乡村振兴

2023-10-25 16:51王晓斌
记者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城乡

王晓斌

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每个孩子的命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乡村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易被忽略的地域,在教育发展中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在这一议题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乡村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要深挖乡村教育资源,用好国家教育政策,体现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但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不平衡问题突出,束缚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教育公平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城乡教育不平衡将影响学生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坚持教育公平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公平彰显着社会主义的本质,教育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更多人共享优质教育,通过教育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

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乡教育不平衡意味着教育资源无法均衡分配,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不平等现象加剧。这种不公平现象容易滋生社会矛盾和民众不满情绪。相反,教育资源均衡,每个人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民众会感到被尊重和被平等对待,那么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贫富差距加大。乡村学生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他们有的或许会早早就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会中断教育,这导致很多乡村的孩子会失去获得更高学历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造成乡村地区的优秀人才流失,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新农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新起点,但人力资源的匮乏却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就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短板的风险不容低估,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资源分配不均。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不同,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更好的教学设施、师资、教学用具等。而乡村学校则缺乏这些资源,尤其是在较为贫困的地区,教育资源更为匮乏。

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乡村地区的薪资福利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不愿前往乡村任教。这导致乡村学校拥有的优秀教师相对较少。有好老师才有好学校,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当前,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学历较低、师资缺口大、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等专业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难以培养乡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教育管理不合理。乡村学校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不够科学化和规范化,这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首先,很多乡村学校只重视语、数、英等主课程的教学,其他课程可有可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教育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目标,把教材和知识训练当作课程实施的目标,不同学科教学采用单一的方式,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其次,乡村教师升职的标准和条件不明确,缺乏公正和透明的评价机制,导致升职不公和不合理现象频现。最后,目前乡村教师升职的评价标准过于注重学历,忽视了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平衡

破除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困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要打破这种局面,可以有以下几种思路:

一是提高乡村教育投入。在城乡二元结构中,乡村教育天然处于劣势。为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公平而有效的财政投入机制。一方面,要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尤其要加强省级统筹,并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部分财政困难县予以支持,以确保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总体足额。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行“均等+补偿”的财政拨款制度,即在统一城乡学校财政拨款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学校实施高于常规生均经费标准的拨款政策,进行补偿性投入。

二是完善乡村教育体制。振兴乡村教育,强化战略地位是前提,做好战略落地是关键。要让乡村教育的战略转化为行动,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体系化机制。首先,要完善乡村学校的科学规划机制。在义务教育布局规划时,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人口趋势、产业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要素,兼顾国家生育政策的新變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催生的新型农业发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等新形势,充分考虑百姓的困难和需求,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合理布局乡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其次,要完善乡村学校的标准建设机制。由于自身的弱势,乡村学校的建设标准总体偏低,而生源的萎缩又必然造成经费总额减少,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乡村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正常运营捉襟见肘。鉴于此,必须改变城乡学校统一的生均经费计算口径,适当提高乡村学校的建设标准,编制并形成有利于乡村学校建设的标准体系。

三是发挥乡村教育资源的优势。乡村最丰富的资源是土地,随着我国教育方针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进入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阶段,乡村学校要善于在乡村土地变革转型中寻找突破,盘活土地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场景和资源。乡村学校的标准建设不仅要覆盖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基本硬件设施,还要覆盖住校学生和教师的宿舍、校车等基本生活、交通设施,配齐图书、体育器材、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尤其要配置计算机等智慧教育技术装备,为“互联网+教育”搭建可靠的接口和平台。如此,乡村学校才能以小而新、小而美的姿态焕发活力。

四是提高乡村居民教育意识。家庭教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当前,乡村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系统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对此,要坚持宣传与激励并行,营造重视乡村家庭教育良好氛围。各地相关部门应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宣传渠道,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构筑乡村立德树人的新阵地,不断丰富乡村家庭教育形式。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乡村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完善乡村家校社衔接配合机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模式。

五是加强城乡教育交流。挖掘乡村劳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和城市家庭教育互联互助,构建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沟通交流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家庭教育差距。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城乡教育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全面提高原有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引进、交流、轮岗、增加薪资待遇等方式,把城市地区的教师引入到乡村地区,从而加强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配置。通过建设图书馆、科普活动下乡、文艺活动下乡等形式,丰富乡村地區的教育内容。加大乡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地区的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

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很多领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背景下,乡村教育需要更多智慧、创新和改革的胆识,借力乡村振兴,破局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让教育成果更好、更公平、更均衡、更充分惠及中国人民,全面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打造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体系,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良性循环、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幕已然拉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我们必须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基深扎于中国大地之上,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构建面向人人的教育体制机制为目标,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拿出敢字当先的气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乡村学校将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育综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城乡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公平比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