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晶
与民生息息相关且定价权高的行业通常被视为“黄金行业”,这些行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灰色空间。在房地产、教育之后,医疗领域也面临着最强的整治风暴。
为何剑指医疗?
3个月,多个相关文件,多场吹风会,从中央的一系列连环招中可以看出,医疗反腐势在必行。
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看来,医疗腐败与医院创收连在一起。“公立医院虽然名为‘公立’,但90%以上的收入都需要医院自己去创收。一切医疗服务都是由医院和医生决定的,给了医院和医生太大的自主权。可以想象,这里面存在多少腐败空间。”
当医院创收与给患者做的检查和开的药品金额挂钩时,人性很难经得住诱惑。这与早些年“以药养医”的政策不无关系。而腐败的根源也恰恰在此。
“以药养医”的政策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公立医院的发展,国家明确医疗机构可以将药品加价15%以内卖给病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医疗改革逐渐推向市场化,政府投入减少,药品收入就成了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药企迎来大爆发,竞争加剧,药企为了能让自己的药品进入医院,“医药代表”应运而生。
当然,如果纯靠药品质量竞争,“医药代表”是很难卖出药的,于是一些“医药代表”就以回扣来引诱医院相关负责人引进药品。以常见的布洛芬为例,生产布洛芬的厂家有很多,引进谁的?大多数医院自然都会选择用回扣最多的厂子的,这种“以药养医”模式很快导致药价水涨船高,败坏了医疗行业风气。
鉴于“以药养医”的弊端,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但时代留下的“顽疾”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根治。近年来,随着国家税务部门对药企的查处力度逐渐加大,“以药养医”演变为更加隐蔽的手段。一些医药企业开始采取更为复杂的方法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比如通过会诊费、讲课费、借款等方式对医生行贿;比如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药品临床试验等名义,对医院进行不法利益输送。可以看到,近几年,各个地区的医疗协会开始举办五花八门的医疗讲座会、医疗座谈会、医疗交流会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会议也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越开越贵。
《中国税务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税务机关对某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开展例行检查,发现该企业“销售费用”下的二级科目“会议费”列支金额占其“销售费用”的70%以上,光3年会议费中的“餐费”就花了8亿元,也就是说,三年之中,每天光会议吃饭都要花70多万元。
不仅如此,药企还把“魔爪”伸向了普通患者。现在很多医院都有DTP药房,这种药房设立本意是直接面向患者,提供医院缺乏的特殊处方药品,满足患者的急用需求。但是,这种药房很快也成了“医药代表”攻陷的区域,如果药进不了医院药房,就放进DTP药房,和医生进行利益勾结,让医生对患者“无意”透露去DTP药房买某种药。对医生来说,这样可以省去更多的中间环节,获得利益最大化,有时候获利甚至能达到药品价格的一半以上。但对患者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除了“以药养医”,专家公开推荐药物、医生逃避集采药品、医院过度医疗等现象也十分泛滥。医疗关乎民生福祉。以上种种乱象表明,医疗行业的腐败,已经无法通过行业自律纠正了,到了不得不动刀的地步。
史上最强医疗反腐
一直以来,反腐在医疗领域都不是什么新鲜议题,从2006年第一次掀起大规模集中整治以来,此后的近20年尤其是近5年,在医疗领域,几乎每年都会有一轮甚至几轮的反腐行动。但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医疗反腐的力度似乎和以往有所不同。
本次医疗反腐的主导文件《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显示,此次行动除了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还联合了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一共14个部门,规模是空前的。除了制药企业,医美、口腔、辅助生殖也是本轮医疗反腐关注的重点。可以说,这次反腐行动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医药行业中的所有企业、个人都无法置身之外。
国家卫健委介绍,此次集中整治的内容重点在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通过采取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总结整改等措施,对医疗行业的突出腐败问题,进行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建立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当前,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纠治难度不断加大,需要医药购销全链条上涉及的备部门增强工作合力、开展联合治理,需要将系统治理观念贯彻工作始终。国家卫健委介绍,本次集中整治工作明确了三项工作原则:
一是全面覆盖、聚焦重点。此次整治涵盖了医药行业生产、流通、销售、使用、报销的全链条,以及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保基金等全领域,实现医药领域全覆盖。在整治的重点上,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尤其是利用医药领域权力寻租、“带金销售”、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
二是集中突破、纠建并举。针对“关键少数”、关键岗位的腐败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对重点问题、典型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处理、通报剖析,形成全国性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高压态势。坚持线索处置、问题整改、行业治理相结合,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治理机制、规范行业监管,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治理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是统一实施、分级负责。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集中整治工作的各项要求任务落地见效。在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协作机制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切实承担集中整治的主体责任,分级负责、抓好落实。纳入整治范围的机构、单位承担直接责任,负责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集中整治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严格落实好集中整治的各项工作任务。
事实上,此次“史上最强医疗反腐”,是为了应对医药腐败的新形势而生的,这给医药产业的“蝉蜕”加上了一个外力,也为行业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歸根结底,重磅反腐并不是最终目的,其背后酝酿着一场更大的变革——医药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从《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看,本轮医疗反腐并不是一过性的行动,按照要求,最终会落实到长效制度的建设上。借助此次医疗反腐行动,目的是要提升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打通部门间信息信用评价壁垒。“这也将倒逼行业不得不建立起合规体系。”有业内人士表示。完善的合规体系加上严格的制度执行,对医院、医生、医药代表以及药企和民众都是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