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忠斌
◆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随后提出了“双减”之下小学体育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的顺利推进和小学生体能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双减”政策;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将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课外活动等结合在一起,将学校、家庭、社会的体育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推动体育教育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在体育运动中提升学生运动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涂文明.新时代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小篮球”项目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4):115-117.。“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构建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分别是“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1)终身体育。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端正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以及技巧;(2)健康第一。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素质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健全的人,对应的就是体育、体能和体魄。国家卫健委于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视情况日益严重,年龄逐渐低幼化,而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所以当前很多学校都将体育锻炼作为预防学生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最大程度上保障青少年的视觉功能。“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为了实现“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目标,有助于落实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中央关心的“光明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
图1 兴化市小学体育课间活动
图2 兴化市小学体育课游戏活动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基于小学教学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内在统一、纵向衔接的体育教学内容,构建课内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小学各个年级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一样,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不一样,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时应当体现教学的差异化,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重点都应当符合学生发展情况[2]刘渊,孙云.“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研究[J].农家参谋,2020(22):215-216.。小学包括六个年级,按照发展水平,可以将一、二年级学生划分到低段,三、四年级学生划分到中段,五、六年级学生划分到高段,结合各个阶段学生情况设计课内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详见表1,教师结合学校的课时安排去有侧重地划分不同的教学内容。
表1 小学体育课内教学设计
体育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课内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课内体育时间是比较有限的,难以实现体育锻炼的目的,所以需要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健康增进、体质增强的目标[3]蔡将,贾鹏鹏,刘燕,等.以体树人知行合一——"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2):98-99.。目前很多小学都在制定和落实“阳光体育方案”,即倡导让学生多走出教室,多进行户外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包括多种,例如课间20分钟、课后延时服务、家庭亲子活动等时间都可以安全跳绳、篮球、足球等常规体育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将体育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学生态度上的转变有利于课堂体育的顺利开展,学生将会更为配合体育教师的课内教学。
图3 兴化市小学体育课
好奇心、兴趣才是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内外体育活动中的主要驱动力,学校与教师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待该教学模式的态度,学校应当从课程安排、资金投入、基础体育设备等方面为学生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提供支持,体育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介工具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4]乔俊彪.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J].体育画报,2020(18):134.。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有趣的体育课程,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内体育学习中。例如,一个班主任赖老师分享自己学生的日常跳绳,这个班主任是一个体育教师,也是一个跳绳爱好者,其在教跳绳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传统的跳绳教法,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设置也不是简单的“会跳绳”,其最开始就将跳绳目标定为“花样跳绳”,该教师在授课前,会先向学生演示一遍本节课要学的花样跳绳知识,学生被教师花样跳绳的姿势所吸引,当领悟快的学生学会后,对其他学生又是一个激励,其他学生也会努力跟上教师和已经学会学生的节奏,有些学生在课堂没有熟练掌握,会在课后找时间练习,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其有很强的团队荣辱感,教师将所有学生当做一个团队和整体,学生如果学不会,会感觉自己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学生会认为自己这种拖“后腿”的行为会得到教师或是其他学生的歧视,学生的配合度因此大大提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前,很多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渠道比较单一,就是学生回家自己随意开展,至于锻炼多长时间,锻炼到什么程度一般没有要求,锻炼形式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导致课外锻炼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课外体育锻炼渠道,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效果。“双减”政策后,很多学校都有课后延时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延时班组织体育锻炼,例如可以借鉴“当班主任的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花式跳绳”比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走出户外、预防近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跳绳技巧,强化学生对跳绳的热爱程度,感受集体“花式跳绳”的魅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员运动。足球和篮球等也可以组织相关的班级小组赛,或是年级联赛等,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联赛,设置一些奖品,鼓励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学生评论体育赖老师的“花式跳绳”课,不仅说赖老师的课比较有趣,而且说赖老师为学生准备的跳绳等各种小奖品也很有吸引力,有一部分学生努力练习跳绳就是为了解锁赖老师的“奖品包”。体育教师应当将课外体育锻炼发展为学生课内体育的补充以及第二体育课堂,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
图4 兴化市小学体育课
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教育因子,每个教育因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唯有这些教育因子结合在一起,发挥合力作用,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理想教育效果[5]秦洪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19-24.。“双减”背景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课内体育主要依靠教师组织,课外体育则更需要家长参与其中,所以家校联动、家校合作是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的关键所在。以跳绳为例,倘若只依靠教师在学校教学,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掌握跳绳技巧,这些学生的家长第一反应是给学生报个跳绳强化班,让学生在课后参加辅导班练习跳绳,这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跳绳学习负担,弱化学生对跳绳的热情,学生将跳绳当做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一个任务,学生很难领悟到跳绳的魅力和快乐。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也有教学生跳绳,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回家陪孩子一起跳绳,但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完全不爱跳绳,没有跳绳的天赋,说了多少遍,还是不会跳,或者是只跳几十个就喊累”,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当将任何一件事都当做任务布置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玩的时间又被缩短了,学生自然不乐意。曾经看过一个家长的分享,这个家长听说跳绳可以帮助孩子长身高,家长并没有单方面将跳绳布置成孩子的课后作业,而是和孩子说自己想跳绳锻炼身体,但是一个人跳有点孤单,想让孩子陪着自己一起跳,孩子欣然答应,母子两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跳绳,中间没有间断,孩子也从来不曾将跳绳当做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后来孩子的同学也加入到了这个跳绳小队伍中,最后妈妈健身成功,孩子熟练掌握跳绳技能,身高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带给家长的反思就是家长不能一味给孩子安排任务,还应当参与其中,发挥家长的以身示范作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家长都可以利用运动时间和孩子构建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倘若家长不擅长该项运动,可以让孩子放学后做家长的老师,教家长如何跳绳、如何踢足球等,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信心和愉悦感。
综上所述,“双减”之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更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能够将教师的校内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后自我锻炼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结合体育理论、技能与实践等,有助于完善体育学习体系的构建。小学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整个体育生涯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普及,也是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的关键阶段。小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将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真正爱上体育课程,并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锻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