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1例*

2023-10-25 11:54郭明权张蓓张腾飞戚伟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0期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本例

文 静,郭明权,张蓓,张腾飞,戚伟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验医学科,上海 201508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是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肝、脾肿大和贫血等[1]。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恶性疟患者发热不规则,病死率较高,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蔓延,感染人数众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导致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自身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相比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如果合并其他感染或病症,则可能延长病程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病例少见,且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对于疟原虫是否具有易感性[2],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疟疾临床症状易混淆,所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后不能忽略疟疾这一重要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治。为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疟疾的认识,现将本院2021年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合疟原虫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情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岁,由马里乘飞机转机法国后至上海浦东。因“发热、浑身酸痛1 d”,于2021年10月23日转入宝山区罗店医院进行治疗。10月25日其标本检测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经专家会诊后于10月26日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治疗。患者自诉有疟疾病史3年余,反复发作3次,未就诊,自行服用青蒿素后好转,近1年未再发作。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中叶结节,左肺下叶局部支气管扩张。

1.2实验室指标检测 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初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普通型)。疟原虫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盒(RDT)检测结果提示恶性疟或混合疟,见图1;血涂片瑞-吉染色后镜检见红细胞内单个环状体(图2)及胞外恶性疟配子体(图3),诊断为恶性疟原虫感染。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程中期外周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IL)-6 10.94 pg/mL,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371.53 cell/μL,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158.48 cell/μ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3 U/L,总胆红素(TBIL)21.2 μmol/L。外周血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RDT检测显示阳性,提示恶性疟或混合疟

图2 恶性疟环状体(×1 000)

图3 恶性疟配子体(×1 000)

表1 1例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各时期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 讨 论

本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在疟疾再燃后明显减少,又在疟原虫转阴后恢复正常或稍增高,且在后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期保持正常,提示PLT减少与恶性疟息息相关,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程无关。疟原虫感染后可引起一系列检测指标变化,其中PLT减少是恶性疟较为常见的现象。LEE等[3]在疟疾流行地区调查732例发热疑似疟疾患者后发现,95.4%的患者出现PLT减少。DE MAST等[4]观察了14例志愿者,他们均接受带有恶性疟子孢子按蚊叮咬,发现志愿者被恶性疟子孢子攻击后机体内PLT开始缓慢减少,感染第6~9天,志愿者血液内发现疟原虫虫体,此时,志愿者PLT已降至137×109/L。所以PLT明显减少可作为疟疾患者的一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辅助参考指标。刘丽儿等[5]对广州7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疟疾可导致ALT、AST和TBIL水平升高,这些指标均对本例疟疾的诊断提供了有效帮助。

本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合并新型冠状病毒和疟原虫感染时达到病程最高值,但随着疟原虫转阴,CRP和SAA虽然较参考值还是升高状态,但是水平已经明显下降,并且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后达到正常范围。有多篇文献报道显示,CRP和SAA对疟疾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6-13]。由此得知,本例患者CRP、SAA水平升高可能是双重感染所致。本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疟疾再燃时升高,疟原虫转阴时恢复正常,由此证明PCT对疟疾的辅助诊断与评估也有重要参考作用[14-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这是引起呼吸道传染的因素之一。俞秀丽等[16]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亡患者尸体解剖的大体病理观察报道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以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该病诊断的条件之一。本例患者入院检查时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IL-6水平升高,这些数据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表现[17-19]。

白细胞计数(WBC)在疟疾再燃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期呈明显升高趋势,又在疟原虫转阴时恢复正常。由此证明疟疾对WBC无明显影响,但在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期可能是由于其他感染呈上升趋势。因为文献[20-21]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WBC较健康人偏低,所以本例患者由于样本量单一,且结果与其他文献不符,无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本例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SAA、CRP、PCT水平在不同阶段明显升高,PLT在疟疾处于急性感染状态时大幅降低,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变化也有助于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本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有助于日后相关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遗憾的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的病例数过少,所分析的病例资料有限,不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值得进一步学习及探讨。

猜你喜欢
疟原虫疟疾本例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1”的加减乘除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