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藻井的三次视觉转化

2023-10-25 08:08琪*
天工 2023年16期
关键词:藻井莲花敦煌

余 典 谢 琪*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一、藻井艺术的起源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和装饰,古代称作天井、方井、斗四、斗八、龙井等,具有上圆下方的结构特征。据现代学者推测,藻井这一建筑形式是在远古穴居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远古人在穴居时,为了方便出入和采光需要,常在居住地顶部开设个小洞,并用树枝在上方堆叠掩盖,这样既可以确保通风和采光效果好,又可以充当入口的遮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居住环境逐渐转移到地面上,但仍沿袭了这种特殊的天窗形式[1]。由于其外形类似一个向内凹进的“井”,并带有藻饰纹样,故称为藻井。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建筑中藻井的装饰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提到“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鲁灵光殿赋》中也有相似的描述“圜渊方井,反植荷渠”[2]。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可以发现,古代建筑中常常以荷叶、莲花等物作为藻井的装饰。沈约在《宋书》中也有提到“殿屋之为圜泉、方井兼荷华者,以厌火样”[2],意思是在殿堂里雕刻圆形的泉眼、方形的水井以及荷花的图案,希望能够避免火灾,以求吉祥。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所以易发生火灾,而通过藻井这一特殊设计,以期避免火灾、保护房屋,也体现了古人朴素的世界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房屋建造技术和大众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简单朴素的藻井逐渐演化为复杂而华丽的设计。在这一进程中,藻井的功能性不断削弱,而装饰性倍增。

但在莫高窟中出现的藻井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所出现的藻井,由于房屋建筑结构和石壁洞窟开凿结构不同,莫高窟早期石窟的藻井并未在结构上完全与建筑藻井保持一致,只是在形式上与传统建筑中的藻井结构较为类似。

二、敦煌藻井的艺术特征

敦煌莫高窟的修建从十六国晚期一直持续到元代,延续了一千多年没有间断,在这期间修建的藻井有四百余顶,设计精美,装饰风格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是敦煌图案的一大代表[3]。其中造型结构为藻井图案提供了骨架;复杂多变的纹样通过有序的排列填充其中;色彩的点缀更为藻井图案的装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者的有机组合极大地丰富了藻井图案的视觉表现效果,赋予了其更强的装饰性。

(一)造型结构特征

初期敦煌藻井样式与建筑藻井结构是一脉相承的,藻井的形制特征多为斗四藻井结构,这种模仿汉代宫室内部屋顶的方木叠套而成的方井形状被称为“斗四套叠”结构,与当时文献记载的“交木为井,画以藻纹”极为相似[1]。也正因如此,藻井壁画更加强调突出结构特征而不是井心的装饰纹样,部分藻井的井心只是模仿传统建筑藻井,在井心中简单绘制莲花等植物纹样[4]。以西魏第285 窟的藻井为例,部分藻井壁画还会在方井结构外增加三角形垂幔和铃铛造型,以营造出藻井高高拱起的空间纵深感。总体上看,藻井图案的最初形式更为注重结构,造型及装饰都较为简单。

后期藻井图案经过西魏至隋代的不断演变,发展至唐代形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固定形式。受到佛教教义改变的影响,石窟形制发生了变化,覆斗式成为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主要建筑样式,藻井结构也随之变得更为规整。唐代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的构图形式既突出了藻井井心的中心位置,又在其中绘制了各类具有特殊含义的具象纹样,也讲究上下、左右边饰的对称关系,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二)纹样特征

敦煌石窟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其各个时期的壁画大多是围绕佛教故事创作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就是莲花纹。莲花是佛教起源地印度的国花,象征着太阳与光明,有圣洁、美好之意。这也与中国文人意境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象不谋而合。因此,莲花也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象征物,在佛教石窟、壁画和雕塑中随处可见。在敦煌莫高窟的藻井设计中,保留了中原地区传统藻井采用莲花等水生植物作为装饰的习俗,正好与莲花“西方净土”的意象相融合,呈现出佛教东传后,在中国形成本土化的特征,莲花也成为敦煌藻井壁画的代表性纹样。

在隋唐时期,宝相花作为佛教另一种重要纹样在敦煌藻井艺术中发扬光大。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并不是一种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花,而是经过艺术处理组合而成的图案。它集合了莲花、牡丹、菊花等多种花朵的特征,将花瓣、花苞、叶片的完美变形,其中石榴形纹样、C 字形纹样以及对叶形纹样是组成宝相花最重要的三种构成元素[5]。初唐第321 窟藻井井心的宝相花纹样(见图1)就采用了石榴形和对叶形相结合的方式,结构紧凑且华丽。

图1 初唐第321 窟藻井宝相花纹样

除了植物纹样之外,敦煌藻井中还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动物纹样,如在莫高窟第139、205、407 窟中均有出现的“三兔共耳”纹样就是隋初典型形式。其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第407 窟藻井“三兔共耳”纹样(见图2),藻井中央有三只兔子,每只兔子各有一只耳朵重叠,将三只兔子连接在一起,同时使之呈现旋转追逐的状态,构思精巧,极具趣味性。

图2 隋代第407 窟藻井“三兔共耳”纹样

(三) 色彩特征

敦煌壁画艺术的色彩搭配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装饰意味,藻井作为洞窟的一部分,其色彩与石窟内的壁画要保持一致,起到装饰和连接作用[6]。其色彩构成原料以矿物质颜料为主,部分以金银元素作为点缀。早期因提炼技术问题,黄土含量较高,藻井呈现黄灰色调;发展至唐代,提纯水平提高,晕染技术进步,出现了将不同纯色混合使用的方法,形成了更为丰富的色调。敦煌藻井的色彩受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前期和后期色彩表现各有不同,长期的氧化变色使得人们现在看到的色彩与绘制时的鲜艳色彩有所不同。但整体来说,敦煌藻井的色彩风格较为浓郁华丽,特征鲜明。

三、敦煌藻井的三次视觉转化

(一)立体结构转向平面图像

最初,藻井作为古代木质房屋的一种建筑结构,立体搭建在房屋的中央或过道等重要位置上,以祈求家宅安宁,避免火灾。能工巧匠通过榫卯结构,将藻井设计成向上凸起的纵向结构,并在此基础结构上加以雕花、绘画等装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藻井艺术。但敦煌莫高窟开凿在以土石结构为主的戈壁滩上,避火需求大大降低,初期的藻井大多为平顶结构,或仅有微小的上拱弧度,并未能实现传统建筑藻井结构中木质梁建筑和高高向上拱起这两大要点。虽然建筑结构无法复刻,但装饰风格被保留了下来。

初期不少藻井都采用了在中心图案外围加上方形边框和帷幔的形式,层层叠叠的方形边框主要是模仿传统建筑中的藻井结构,向四周铺开的帷幔则是营造出一种自然下垂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藻井的纵向高度感。在这两种装饰特征的作用下,敦煌藻井不仅突出了井心的装饰纹样,也改变了传统藻井的装饰结构,将原始的立体结构转向平面的装饰特征,并贯穿敦煌藻井设计中。

(二)传统装饰转向现代运用

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敦煌这个边陲小城一度不被人们关注。直到20 世纪,这颗历史长河里的耀眼明珠才再一次焕发新的光彩。1944 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其不断的努力下,敦煌藻井得以被保护与修复,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处灵感宝库。

现代设计师在借鉴使用敦煌藻井图案进行设计时,通常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运用指的是直接将藻井整体或局部图案呈现在设计当中;间接运用则是指对敦煌藻井图案进行提炼,提取出部分经典元素,包括结构、纹样、色彩等,通过抽象、夸张、重新排列等手法,赋予敦煌藻井艺术以新的生机。

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装饰设计就是运用敦煌藻井图案进行艺术设计的早期典型实例。20 世纪50 年代,人民大会堂的部分建筑装饰采用了常沙娜女士运用敦煌元素进行装饰设计的方案,以初唐敦煌莫高窟三层华盖莲花装饰的纹样和色彩作为主要元素,设计出以莲花卷草和百花为主要特征的装饰图案[7]。将敦煌藻井元素完美地融入人民大会堂的灯光照明设计、通风结构设计和外立面墙绘设计当中。这种结构形式也使得人民大会堂的整体空间产生了一种向上递进的纵深效果,与传统建筑中的藻井结构相呼应,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随着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也时刻被关注着,藻井壁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时常被运用在当代文创设计当中。目前,文创产品大多从色彩、结构、纹样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再设计创新,将敦煌藻井图案创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8]。

敦煌研究院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藻井纹样设计了很多文创产品,不仅将藻井纹样作为视觉主体,针对藻井内容进行设计,运用完整的藻井造型设计了书签、方形丝巾等产品,还将藻井与其他敦煌雕塑、壁画相结合,创作出新的井心设计。例如,立体贺卡就是将敦煌藻井原有的宝相花作为边框结构,在衬托井心飞天组图的同时,使产品画面更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数字化展示给藻井艺术带来新的生机

如果说前两次的视觉转化是敦煌藻井从立体到平面、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那么数字化所带来的第三次转变就是让敦煌艺术“活过来”和“动起来”,为藻井艺术的保护与二次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腾讯公司在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后于2018年推出了“数字供养人”敦煌保护计划,其中虽然没有以藻井壁画为主体进行的画面设计,但出现了不少藻井元素,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洞窟景象。在H5 页面中,利用动画和交互游戏的形式呈现出石窟在风沙侵蚀、氧化、人为剥落等影响下敦煌壁画的面貌,让玩家根据个人喜好对其进行修复上色,不仅让玩家对风化前后的敦煌壁画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宣传了敦煌艺术。

除此之外,敦煌文创还开放授权,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展示与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抽卡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了“传世敦煌”卡牌,其中有两张珍藏系列刺绣卡牌分别为《三兔共耳相逐藻井》和《团龙莲花藻井》,取材都源于敦煌藻井经典纹样。同时,对卡牌进行了Augmented Reality 功能的开发,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看到旋转的藻井呈现出三只兔子相互追逐、团龙在莲花中翻腾以及飞天手持胡乐、衣袖轻扬、衣带盘旋等场景,真正实现了敦煌藻井“活起来”“动起来”的视觉效果。

四、结束语

敦煌藻井艺术在经历了千年的时光洗礼后,依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从审美和实用两个角度来看,敦煌藻井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敦煌藻井图案的造型结构、纹样、色彩特征,总结概括出敦煌藻井的三次视觉转化:立体结构转向平面图像、传统装饰转向现代运用、数字化展示给藻井艺术带来新的生机,不难发现正是因为这些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一次次转化造就了愈久弥新的敦煌藻井艺术。现代设计对敦煌藻井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应用,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通过直接运用、间接运用和数字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更为当代人所接受的形式,将传统藻井艺术的保护、修复与创新、宣传紧密结合,给敦煌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对其保护、修复的同时,要注重使用价值的开发,以丰富敦煌传统文化研究体系,从而为敦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藻井莲花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云莲花灯
莲花湖『变身』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