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华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随着2022 年5 月1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的施行,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新《职业教育法》给予了职业教育肯定和机遇的同时,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办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1],是当前首要任务。职业教育的根基是专业的建设,而每个专业的建设,则是职业教育大厦根基稳固的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专业转型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专业转型首先要做好课程与企业生产活动需求的对接,考察清楚企业生产活动对知识的需求后,通过需求来对课程教学设置和延伸,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的技能知识和企业发展拓展知识的需求。在知识、技能衔接完成后,校企的衔接并不算是一个完善的整体,这个完善并不是说法律和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在专业建设方面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往往会导致校企合作的矛盾,或者说不顺畅,它就是课程考核制度与企业考核制度的不统一,这一情况通常会使得考核最终结果存在差异性和不对等性,如何构建一个校企都适用、公平对等考核制度,同样是新形势下专业转型必备条件之一。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技能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于企业生产,也就是新《职业教育法》中强调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岗课”统一问题,其次是“赛证”融通[2]。
岗位就是员工从事的职业职责和负责的工作,课程则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技能活动做准备,两者都是理论和技能的结合。在理论方面:学生学的是书本知识理论,员工则是手口相传的经验及平时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学生是实践技能实操练习,而员工则是真实的工作岗位,理论是相通的,都是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实践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服务于生产。所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生产。而企业生产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它承载的信息量和技能不是一个专业能够完成的,要实现企业生产与专业的对接,就必须精准把握专业的职业面向,由它的职业面向,提炼出专业对理论和技能的要求,实现对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初步筛选,而要实现“岗课”的对接,就必须明白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区域,甚至不同段位的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在明白学生主要面向服务区域企业特点后,对课程体系细化,确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比例,突出培养核心。
在实现课程设置后,则是课程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对接得好,就是服务;对接得不好,就成了拖累。目前主要对接方式有:
1.学校内部对接方式
学校内部对接,即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都在学校,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常规教学,若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学校必须要有必要的实训场和实验基地,而且还能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更新,这对于技术更新不快的技能专业来说,可行性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更新较快的专业来说,就要求学校实训场更新要与企业相匹配,要不然就会产生脱节,从而产生滞后,入职后需再培训。
2.学校与企业对接
以学校为主导,主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定期或不定期地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实践,主要为学校与企业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该方式刚开始时热度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就会降低,甚至只存在于书面形式,因为这种方式给企业会带来不便和困扰。
3.企业与学校对接
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有比较急迫的需求或者阶段性需求,对接过程中,学校需根据校企要求进行大面积课程调整,因此课程进度及实践成绩评定等评定制定不统一会使得综合成绩评定出现问题,因为实践成绩的评定一般由企业来完成。
以上三种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持续时间不长、热度不高、企业与院校课程衔接不畅等。都会对教学或者企业带来困扰,如何实现“岗课”对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这就要从职业院校的课程性质下手,深挖“岗”“课”对应点,结合“岗”的特点,实行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技能而言,它都是分步骤、层层推进的过程,也就是片段式。在企业,每个生产过程都存在规律性,例如轨道交通供配电每年的大检、每月巡检,都有它的季节性和时段性特征,可以跟需求企业运行特点共同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对学生技能进行片段式教学,满足企业生产季节性、时段性需求。整个教学实施规划过程如下:
(1)明确轨道交通供配电大检、月检时间段以及检修项目,对片段式教学内容制定及时间安排进行规划,从而为培养方案的确定及具体实施奠定基础;(2)确定轨道集团公司技术人员工休时间安排,为校企共同教学、双师型教学打好基础;(3)明确大检、月检过程中运行维护所需的具体技能和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更好地服务于岗位;(4)确认双方薪酬补偿制度,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薪酬点,为合作的持续运行打下经济基础;(5)双方责任确定,新《职业教育法》虽然给了校企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法律保障,但具体实施还是要双方进行具体的确认和协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及学生安全提供法律依据;(6)形成培养方案,双方确认定稿。
通过上述对课程、时间、薪酬及任务指标的规划后,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也可以实现对教学进程的把控,同时明确双方责任,避开双方时间上的冲突,对于教学的开展及企业的生产不仅没有矛盾点,还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效果,既形成了校企共同办学机制,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为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和基础。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给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服务于产业。技能实质上就是动手解决实际岗位工作的能力,而最好体现它的方式就是比赛和取证,对于校、企,比赛、取证项目有所差异,学校方面,教学类、等级类、准入类的比赛和取证比较多;而企业则行业赛、企业内部比武、技师、工程师之类的比赛和取证比较多。而学生进入企业后,这些项目都会有所接触,优秀的还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实现“赛证”融通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的取证要求是“1+X”,在完成院校规定的取证后,必须取得其他相关证书才能毕业。因此,赛证融通是校企合作办学最好体现。具体模式如下:1.对校企常见、常用的比赛及取证种类进行筛选,找出共同点和类似点,确定可以融通项目;2.规划“赛证”对比制度,明确校企双方“赛证”等级对照体系,明确赛证融通项目的评价等级;3.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写入培养方案。
“赛证”融通的另一体现是彼此参与融入校企双方组织的学院技能比武月及企业集团比武大赛之中,促进校企交流,明确双方各自优点,为教学实施方案的改进提供现实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与企业的契合度,提升学生对企业认可度,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企业,缩短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及学生择业的迷茫期和浮动期。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校企考核制度的不统一带来的学生考核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以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为例,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中学业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和环节,而对于学业评定学校是以学分和学习程度来判定的,企业则往往采用绩效考核,而企业反馈给学校的成绩通常又是参考学校的分数制,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企业反映的是对分数的把控不准,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学校进行最后评定时会出现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会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而不断扩大,所以形成统一、有效、校企都适用考核制度,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公平的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的保障。
对于企业,改变它的考核制度是不实际的,企业绩效考核中对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一般都比较细,不管采用的是等级制还是分数制,都有明确的说明和解析,而学生的学分及学习程度评定其实也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对照彼此评定规则,可以找到很多的相通点,如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才能毕业,而企业员工则必须完成本岗位职责才算完成基本任务;同理员工岗位工作完成的程度同样可以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程度相统一等。
基于上述,校企考核制度如下:1.以轨道集团绩效考核制度为蓝本,总体体系不变,这样可以保证考核体系的一致性;2.学分体系与岗位职责体系相对接,确保总体学业和岗位职责的完成进度;3.岗位工作完成度与课程学习程度体系相对接,以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把握程度;4.将岗位体系细则考核指标下放到具体的课程里面去,也就对应了岗位与课程对接中的片段式教学,同时也可以体现学生的特长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专长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优势,毕竟对于企业来说,它需要博能型人才,更需要精专型人才;5.活动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等级制度对应企业组织相关考核等级进行考核,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综合考查学生的其他素养;6.“赛证”考核则以赛证融通体系为基础,在确定评定等级后,按照轨道集团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评定计算;7.考核制度纳入培养方案,成为学生成绩评定及毕业依据。
形成校企统一的考核体系,是校企合作办学顺利衔接的切入点,也是校企合作客观、共同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制度体系,须在保证公平性、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它的内在涵义,为校企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课程教学的实施主要分成两大块,一是校内课程教学,二是公司企业实践。
校内课程教学总体分成两大块,一是理论授课,不管是校内教师,还是企业一线技师,往年采用面授形式较多,近年来网课的形式越来越普遍,如微课、慕课及网络实时授课等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这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形式,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二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命脉和核心,也是服务于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抓好实践教学,如何抓好又分为两部分:1.面授和就地操作时,很多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都提出了很多办法和观点,如小组讨论法、分享课题、启迪法、角色代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确实可行,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效果明显。2.远程实践教学,这对于技能培训是难题,目前主要有网络实践演示教学、VR 实践教学软件等方法,而这些演示教学、VR 仿真教学对大部件设备及步骤化比较明显实践实验活动来说是比较有优势的,这很符合轨道类专业。因此,校企协商共同拍摄了多个开放性实践教学视频课程,不仅可以满足远程实践教学要求,同时还可以作为实践课课前预习材料及企业入职前网络培训课程,丰富了教学资源库与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主要为两种形式,一是跟岗实习,期间学生跟从企业师傅,进行企业实践学习,其本质是学习;二是顶岗实习,则是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实践活动。但不管是跟岗实习,还是顶岗实习,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实践顺利实施,为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校企合作模式,在新《职业教育法》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上述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依然存在问题:1.片段化教学局限性太大,很难运用到一些精细化要求较高专业;2.片段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重组量很大,对课任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3.“赛证”融通目前还局限在小范围内,还存在很大发掘空间;4.校企统一适用的学生绩效考核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5.VR 实践教学运用程度不够,特别是远程VR 实践教学资源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