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怎样的语文课堂

2023-10-24 09:13:48辛卉
关键词:笔者课文情感

辛卉

实行“双减”政策,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然而,“双减”的实质是减量不减质,减负的同时要提质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即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包袱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回到课堂的主要位置。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标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式课堂”

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何体现?其要点就在于“情感”二字。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满腔热情?要给学生展现一个“激情的我”,教师就要巧妙地将“情”融入语言文字,与文字编辑产生共鸣,与文本充分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陪学生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时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或精彩片段赏析,或故事表演,或巧设悬念,或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营造“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由于恐龙时代对学生比较陌生,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恐龙的录像,如声音像雷鸣般的雷龙;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剑板的剑龙;脑袋大,身子短,牙齿像剑一样锋利无比的霸王龙。新课伊始,笔者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入手。课堂最后,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恐龙生活的录像让他们观看,学生纷纷直呼“太奇妙了!”“真了不起!”激起了他们阅读的欲望与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也变得有滋有味。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有趣”,更要注意“融情”,把师生置于文本、作者和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就像双边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就会进入课文的美妙境界。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阅读分三个层次:一是实用型阅读与交流;二是文学类阅读与创意型表达;三是思辨型阅读与表达。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相互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如何给学生展示一个阅读与沟通的课堂,实现“文字对话”“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与作者对话,使丰富的课文语言材料内化,进而学会读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最初对文字的感悟出发,对“对话”这个切入点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带领学生亲历课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读”与“聆听”,真正做到学生之间的对话。每一次的“研读”与“聆听”,以及“文字对话”“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都伴随着对文本价值解读的思考与交流,既有对整体把握的“思考”,也有对细节感知的“思考”;既有发现细节的“思”,也有对文字感悟的“思”。让学生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听觉去感受文字的色彩和气息,去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从字句的深处去聆听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感悟和声音。只有闪烁着思维光泽的“读”与“听”,相互沟通,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语感,感悟语言,领悟语意,开拓思维,令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有效。

三、给学生一个“体验式课堂”

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因此,教师要巧妙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气氛中欣赏名篇中的词句,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教学不只是传授,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探究,是一种合作,是对学生开放和感悟的过程。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跳出来的舞就有多好看。学生的思维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创造力、模仿力令人惊奇,关键是教师能不能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猫》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环节:通过想象“丰富多腔”所包含的多个生活细节,都能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关爱之情。当猫吃到主人为它准备的山珍海味后,它会满足地叫出一声;当猫听到主人的亲昵呼唤时,它会轻声地叫出来;当猫被主人轻轻抚摸时,它会撒娇地叫一声;当猫在外面遇到“敌人”时,它就会大吼一声      ;当猫饿得“咕咕”叫时,它会无力地叫一声;当猫出门一天一夜不回家时,它会弱弱地向主人摇着尾巴叫一声。这样的情景创设,留给学生的课堂是开放式的,更是体验式的。像这样的课堂还有很多,如《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口中呼出的气息的快慢、急缓、大小来体验“微风拂过”时“大自然的温柔”;“狂风吹起”时“大自然的威力”。《宝葫芦的秘密》一文中,奶奶一面撵王葆一面说:“乖宝宝,让奶奶给你剪指甲。”笔者设计了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奶奶,一个扮演王葆,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体会祖孙之间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不外乎例证而已。那么,在运用好例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接下来的学习就该练练手了。“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意思是主动投身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去,在斗争实践中锤炼胆识,强健筋骨,增长本领。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还经常收集课外读物,引领学生读书。

例如,在教学《墨梅》一课后,笔者带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卜算子·咏梅》《峰》《竹石》《青松》等10余首古诗,学生在了解借物言志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古诗。此外,笔者和学生还在阅读课上共同阅读了《安徒生童话》《稻草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10多本书。总之,教师要做一个“指路人”,做一个“引领人”,把学生引向最丰茂的草地尽情撒欢!教师通过说、演、读、悟的方式,让学生把情感表达出来,只有在这样激烈的情感思维碰撞中,课堂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笔者都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离自己是非常近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自信和积极。这一点,在“生活中识字”这一教学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大街上的宣传栏、电视上的动画片、车厢内的提示语、超市内的标牌等,都成了学生的识字场所。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空间,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育,课程资源无所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真情实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学生的感知能力就像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而言,学生的高低,正决定着这个“地球”将来能否被撬起来。真情实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乡下人家》写的是田园风光,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气息?通过视频展现乡村的瓜藤攀架热闹非凡,花开三季鲜花轮绽,雨后春筍生机勃勃,鸡鸭觅食自然和谐,庭院晚餐天高地阔,虫鸣秋夜月夜静谧,构成一幅迷人的和谐自然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城市中看到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景象向乡下的学生介绍。学生真情流露,豪情万丈,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词喷涌而出。每一篇文章,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一样的,都值得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就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精彩篇章的同时,不忘时时对自己产生联想,对自己有所感悟,对人生有所感悟。“视他人文章为参谋,视自己人生为军事。”

在教学中充满期待,在反思中提高觉悟,在荆棘中走向平坦,从迷茫中看到希望,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成长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