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彦 苏江
摘 要: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是关键。基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分析,提出了团队运行机制,探索“顶层设计、党建引领、统筹整合、以点带面、打造平台、三维评价”的方法路径,总结团队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指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平台,理念一致、专业互补、能力互促、协同配合、创新发展的跨学科、跨部门的专兼职教师集体[1],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需要不断发挥教学团队等相关教学组织对于有效开展思政课程的建设,不断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强化教师思政课程能力[2]。
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例,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1 团队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应以学科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进行团队教学活动安排,完善团队运行机制[3]。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依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立足专业群不同载体,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探索创新不同载体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建设推广一批专业群课程思政优质共享资源,提高成员课程思政理论、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带动提高专业群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完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并在省内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主要职责是提升专业群课程思政团队水平、探索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专业群核心课程思政元素、创新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拓展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职能、推动专业群思政资源共建共享和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2 团队运行机制
1.联动协同工作机制。
团队由机器人学院党总支统一领导,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负责人(机器人学院院长)牵头,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群、课程三级联动,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多方参与,形成“统一领导、三级联动、协同实施”的工作机制。
2.传帮带梯队发展机制。
团队执行梯队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聘任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对一的培养方式,并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形成“新进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五阶梯队发展机制。
3.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友好和谐、顾全大局的团队协作机制。针对团队成员中来自校内和校外的不同区域和部门的情况,定期开展远程课程思政研究活动,充分利用在线会议、QQ云协作、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打通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通道,及时反馈各种相关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4.激励与考核机制。
依托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激励机制,对成员表现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管理,对工作出色的教学團队成员,予以表扬和鼓励,并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对工作质量不高、没有积极性的团队成员,予以批评,并考虑其不再加入团队的资格。
5.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在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费中每年投入约45万用于课程相关的软资源建设,学院将强化统筹力度,配套课程思政团队项目经费,用于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改革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等。
3 团队建设发展路径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产业、服务地方”理念,立足专业群培养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由机器人学院党总支统一领导,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负责人牵头,学院、专业群、课程三级联动,机器人学院专业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多方参与构建课程思政团队。针对专业群不同课程载体特点存在差异的现状,团队探索创新了“顶层设计、党建引领、统筹整合、以点带面、打造平台、三维评价”的方法路径。
1.顶层设计,组建“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
“大思政”的实现需要一支强大的工作队伍来支撑。要按照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协同的思路,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力量参与,打造坚实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4]。本团队吸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赋能团队成员加入团队提供思政教育指导,聘请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行业技能工匠、劳动模范担任专业群思政教育特聘教师,通过成员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2.党建引领,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主体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建从思想政治上引领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有三个,一是依托党支部有着针对性组织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理论,用党的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提升团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二是发挥优秀党员先进性引领教学团队健康发展,实施名优教师带徒制度,对团队成员实施帮扶引领,强化价值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举办课程思政案例比赛等特色党日活动,一体化提高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资源建设、课堂实施的能力。
3.统筹整合,深挖专业群系统课程思政元素。
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为抓手,继续坚持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规范的高素质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以“敬业”“精技”为魂,继续挖掘包括政治制度、国情观念、价值信仰、审美情趣、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等工业机器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并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4.以点带面,创新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从组织院内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比赛入手,带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重点培育建设七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促进师资培训和资金投入力度,辐射带动制度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专业群一批精品示范课程的建设,形成更多成果、更大辐射,助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
5.打造平台,推动专业群思政资源共建共享。
高校对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地利用新型技术和工具来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5],造成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的大量人力和财力的重复投入。本团队以超星学习通和职教云作为载体,致力打造专业化、系统化、高质量、高融合的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并链接到学院官网专栏,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学习和共享于一体,面向专业群教师和社会开放,拓宽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丰富教学课程思政素材、梳理专业课程思政脉络。平台涵盖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课程思政资源,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库、素材库以及课程思政优秀教案等,实现思政资源共建共享。
6.三维评价,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构建由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化程度和学生接受程度三维评价指标的教师评价体系。师德师风评价可依据师德师风培训情况、教学工作达成情况、生评教情况、对学院和学生尽职贡献情况等综合评分;课程思政化程度评价可分备课思政化程度、授课思政化程度和课外思政化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学生接受程度评价可根据课程思政的学生成绩、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和学生喜欢程度进行综合评分。
4 建设成效
1.团队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
团队利用“比赛推动、教研并进、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比赛推动:鼓励并派出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学能力比赛和青教赛等多级别多形式的教学类比赛及培训,促进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团队中教师获得教学能力比赛、就业指导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比赛、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比萨等多项省级奖项。教研并进:激励成员积极开展教研项目、参加教研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团队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交流培训:采用“走出去”方式,参加高质量、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培、教研教改专题培训、课程建设专项培训;采用“请进来”方式,邀请教学专家、技术能手开展教育教学和技能培训40余场。
2. 编制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为了推进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团队在机器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协助下,编制调研问卷,进行需求分析,厘清了当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应然与实然情况。以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推进中国制造业水平稳步发展的使命担当为副线,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准线,从家国情怀、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6个方面确立《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课程思政指南》思政要素。另外,指南还在师德师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
3.推动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6],通过在线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利用碎片时间[7],团队从基本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推动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建设。
(1)基本资源建设。在《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课程思政指南》的指引下,团队根据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发挥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协同作用,结合职业素养需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地的实践成果、结合技术前沿成果深挖思政元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标准;依托“三一重工”产业学院,按照岗课赛证融通的思路,丰富教学实践载体,把实训场所从校内实训基地扩展到校外企业实践、技能认证和技能竞赛中。
(2)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建设。立足专业特色和课程育人特点,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开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批覆盖全院各专业的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库,相关资源库面向全院教师开放使用,并通过比赛促使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
(3)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建设。以超星学习通和职教云作为载体,致力打造专业化、系统化、高质量、高融合的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并链接到学院官网专栏,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金课,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面向专业群教师和社会开放,拓宽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丰富教学课程思政素材、梳理专业课程思政脉络。平台涵盖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课程思政资源,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库、素材库以及课程思政优秀教案等,实现思政资源共建共享。
4. 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推广与共享
(1)课程思政示范包推广与共享。基于超星学银在线课程平台,优选优质课程入选超星示范课程包,给全国各地相同课程需求的兄弟院校使用,也可通过学银慕课平台,由社会学习者选学。目前,专业群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通信网络及其设备配置》被其它9个兄弟院校选用,教学人数达5000余人。
(2)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共享优质资源。工业机器技术专业开展了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优质资源通过示范平台形式在中高职学校和現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之间进行共享和辐射,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开展社会培训进行资源推广与共享。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在社会培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于2020年开展国培项目“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技能提升专题研修班;2022年开展省培项目“智能机器人编程与运维”;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服务5000人日。
基金项目: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机器人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J32007002013)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课程思政示范团队”(J32007002003)3.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苏江工作室”(粤教工委组函〔2020〕13号)4.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202109)。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价值、目标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7):69-74.
[2]孙佩瑜,朱聂蓉.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刍议[J]. 科教文汇.2022(17): 35-38.
[3]周丽,范晓伟.远程教育中法学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J].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28(01) : 24-28.
[4]王学俭,施泽东.“大思政课”的科学蕴意和实践理路[J]. 现代教学.2022.(08).1.
[5]王俊.“双高计划”下高校新型“双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 继续教育研究.2023,(07),56-60.
[6]赵艳茹,韩培林,向天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广州化工,2011,39(2): 144-146.
[7]周燕霞,闫晓勇.“互联网+教育”时代新形态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2,8(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