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华 王桂兰
(1.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青海 西宁 810000;
(2.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 乐都 810799)
油菜黄曲条跳甲是青海省油菜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取食油菜叶片,喜食幼嫩部分,在油莱初现子叶时,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严重时将子叶和生长点吃掉,造成油菜成片枯死,大面积缺苗,甚至全田毁种。油菜开花结角时,成虫食害花蕾和嫩角果,影响正常结果。幼虫为害根部,剥食根表皮,并在根的表面蛀成许多环状的虫道,使菜苗地上部分由外向内逐渐变黄,最后萎蔫而死。青海省春油菜区4月中旬油菜出苗后就遭为害,5月最盛,常年发生面积 6.4×104hm2(次)左右。为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探索一条科学防控油菜黄条跳甲的技术路线,开展油菜黄条跳甲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全省油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供试作物油菜,品种为青杂7号,防治对象为油菜黄条跳甲。供试药剂为: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河北省农药化工有限公司),3%辛硫磷颗粒剂(瑞隆农化技术(宿州)有限公司)。
试验地设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尕扎村,海拔2 821 m,属于高寒旱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8 mg/kg左右,pH值8.2,土壤类型为黑黄土。春播时亩施磷酸二铵30 kg,尿素10 kg撒播,前茬作物为马铃薯。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播前(2022年5月20日)撒施绿僵菌421颗粒剂2.5 kg/亩和G033A 150 g/亩,油菜出苗后黄条跳甲虫口基数达20%时(2022年6月18日)间隔3 d连续喷施绿僵菌421油剂40 ml/亩和G033A可湿性粉剂 100 g/亩;处理2、播前(5月20日)撒施绿僵菌421颗粒剂5 kg/亩,油菜出苗后黄条跳甲虫口基数达20%时(6月18日)间隔3d连续喷施绿僵菌421油剂40 ml/亩+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0 g/亩;处理3、播前(5月20日)撒施辛硫磷颗粒剂3 kg/亩,油菜出苗后黄条跳甲虫口基数达20%时(6月18日)间隔3 d连续喷施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40 g/亩;处理4、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重复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空白行分隔,随机区组排列,常规栽培管理。为了用药均匀,各处理撒施用药均混入等量的细沙,撒施翻地后,再施入油菜种子。
1.4.1调查时期和调查方法
于苗期施药后3 d、7 d、10 d和14 d调查油菜苗受害情况。
1.4.2药效调查
药后7 d对各处理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0.25 m2,调查记载每点株数和叶片受害指数。根据叶片受害严重度进行分级,计算叶片受害指数和防治效果。采用数据统计,使用SPSS 26.0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显著性分析。叶面损害分级标准:
0级:无被害状;
1级:叶片上有零星被害状;
3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一以下面积被害;
5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面积被害;
7级:叶片上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面积被害;
9级:叶片上有三分之二以上面积被害。
叶片受害指数=∑(各级叶片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用药后3 d、7 d、10 d和14 d分别调查油菜苗受害情况,试验期间未发现任何药害现象发生。
通过调查发现,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防效分别为31.44%、45.52%和47.35%,其中处理2、处理3对油菜黄条跳甲防效较好。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增产分别为15.8%、35.5%、20.9%。其中,处理2增产效果最好,且与处理1、处理3差异显著。与全量化学杀虫剂的处理3相比,绿僵菌421+化学农药减量的处理2在播种前撒施绿僵菌421颗粒剂5 kg/亩,减少辛硫磷颗粒剂3 kg/亩,生长期用绿僵菌421油剂40 ml/亩+ 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0 g/亩喷施,减少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0 g/亩,减少了一半多的化学杀虫剂的用量,较处理3完全采用化学防控增产19.27 kg/亩,增产率提高14.4%。
表1 不同处理对油菜黄条跳甲防效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处理2播前撒施绿僵菌421颗粒剂+出苗后喷施绿僵菌421油剂+20%联苯·噻虫胺20g/亩与处理3播前撒施辛硫磷颗粒剂+出苗后喷施20%联苯·噻虫胺40g/亩,对油菜黄条跳甲防效差异不显著,可能与油菜播种期较正常油菜播种晚了45d左右,错过了油菜黄条跳甲的盛发期,油菜黄条跳甲发生基数少有关系,有待进一步开展试验验证其防控效果。处理2、处理3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处理1的纯生物防控效果。施用绿僵菌和化学农药减量的处理2有显著促进增产的作用,且与处理1、处理3亩产量差异显著,可能与绿僵菌颗粒剂主要成分是腐熟小麦粒、绿僵菌孢子构成有关,这与刘婷[1]等报道绿僵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