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单中心研究

2023-10-24 02:48李东方
广州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病史病死率房颤

李东方

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00)

心房颤动临床一般将其简称为房颤,是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据2017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房颤患病人已经超过了3 000万人次,而仅在我国房颤患病人数便已经高于1 000万,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房颤患者的人数量还在逐年增加[1]。患者房颤在发作时受到血流淤滞的影响,极容易引发的栓塞性并发症,如最常见也是危害程度最大的脑卒中,相关研究显示,与非房颤者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率高上升5~7倍左右,而房颤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相关病变的发生,而不管是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险因素,还是心脑血管病变均会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疾病死亡率[2-3]。可见对可能增加房颤住院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其住院病死率的关键。但就目前来说,国内关于房颤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还比较少,急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4]。基于此,本文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38例房颤患者,对其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中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3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构建数据库,确认无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338例患者均为首次就诊,且接受住院治疗,性别:男194例,女144例;年龄:51~90岁,年龄均值:(68.25±4.56)岁;病程:1~6个月,病程均值(3.24±0.47)个月;此研究于我院伦理员会批准后开展,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纳入标准与评价原则:①所有患者均依据心电图、住院心电图以及Holter检查存在房颤波,从而确诊为房颤;②分析诊断记录,均归类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临床修改给出的(ICD-10)代码,且包括了ICD48型患者;③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合并疾病、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情况等相关信息均可从数据库内获取;④非瓣膜病性房颤、脑卒中危险(CHA2DS2-VASC)评分指标包括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65岁~75岁以及糖尿病等,符合则加1分;若有卒中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或者是年龄>75分者,则再增加2分。

1.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均统一输入到SPSS 24.0软件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连续变量的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代表,计数变量则采用用数值百分比“[n(%)]”表示,分别以t检验及卡方检验,以进行变量差异检验;以单中心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338例患者的基线数据与特征

以患者是否住院病死作为资料进行分析,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80.27±8.98)岁,其中男性共7例,占比53.85%;338例房颤患者于住院期间的死亡总人数为13例,死亡率3.85%,男性占比略高;相较于住院治疗后好转的患者,病死患者在年龄方面明显更大,CHA2DS2-VASc的总评分明显更高,且发现多数伴随有阵发性房颤、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心衰病史、慢性肾脏病、卒中/TIA、肺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贫血以及恶性肿瘤疾病史;死亡患者的左房更大,而且左室射血分数更低。见表1。

表1 分析338例患者的基线数据与特征 ±s,n(%)

2.2 单中心分析对房颤患者住院病死率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单中心分析相关因素赋值方法

以病死率为变量,将各项相关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

表2 单中心分析相关因素赋值方法

以单中心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是否阵发性房颤均是对其住院病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相关因素;有明显的心衰病史、慢性肾病疾病史、曾有过卒中或者是TIA疾病,存在心肌梗死疾病、慢性肺病疾病对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也有较大影响;除此以外,患者机体贫血也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存在脂代谢异常、左房内径稍大、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3。

表3 单中心分析对房颤患者住院病死率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3 讨 论

房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性心脏疾病,以老年人群为疾病高发群体,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故近年来,受到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影响,我国的房颤的发病率以及住院死亡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我国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普通人群当中,房颤的发生率大约在4%左右,但有研究预计,随着人们寿命的增加与房颤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2.3倍左右[5]。大部分的房颤均易伴随心力衰竭或者是脑卒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若不及时进行疾病诊断,找到死亡风险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6]。已有研究发现,阵发房颤、脂代谢异常、慢性肾脏病病史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均与房颤的发生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上述因素可以作为房颤预防转归的有效预测指标,且还有更多的因素可能影响到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7]。

本研究以单中心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是否阵发性房颤均是对其住院病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相关因素;有明显的心衰病史、慢性肾病疾病史、曾有过卒中或者是TIA疾病,存在心肌梗死疾病、慢性肺病疾病这些因素对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也有着较大影响。其中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脏肌肉血液供应不足发生坏死,使得心脏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可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原因可能是心肌梗死使得患者机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极易引发心慌、胸闷甚至是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从而对患者的疾病造成不良影响。而房颤患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则会进一步增加卒中、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等发生风险。除此以外,患者机体贫血,曾有过恶性肿瘤疾病史也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存在脂代谢异常、左房内径稍大、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从研究结果分析,贫血使得房颤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大大增加,而经常与房颤同时发生的卒中、心肌梗死等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也使得房颤住院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上升[8-9]。房颤是一种与患者年龄有显著相关性的心律失常类型,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就越高,而且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肾疾病,且伴随多种慢性疾病,而慢性肾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均是导致房颤住院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因此,高龄房颤住院患者与普通住院患者相比病死率更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此外,慢性肾脏病不仅是高龄人群最易发生的疾病,也是导致机体贫血的主要疾病,故可以认为贫血是影响房颤患者住院病死率最直接的一个风险因素。外周血管疾病虽然也经常与房颤同时发生,而且彼此呈现一种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关系,但是本次研究发现,外周血管疾病与房颤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之前的研究结论有异[11]。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存有一定的局限与不足,其一,此项研究仅是以住院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分析,而门诊就诊患者与社区居民则并未包含在内,这样的研究虽然使诊断精确性有所提升,但是人群的代表性却明显下降。其二,本研究主要是以心电图或者是动态心电图的方式进行房颤认断,但患者中可能存在无症状房颤类型,因此,房颤漏诊的风险不可避免的存在。其三,因住院医师在此疾病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值。且此次研究中以“真实世界”当中的房颤患者住院数据作为依据,发现在入组的338例患者,共有13例住院死亡,死亡率达到了3.85%,这数据与部分欧洲国家给出的研究数据10%相关明显偏低,与美国发布的病死率1%~2%相比则明显偏高[12]。因此,出于诸多原因考虑,本次研究结果也可能存偏差,若要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可能还需要扩大样本量作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以患者的年龄、合并阵发性房颤、有心衰病疾病史、有慢性肾病病史、有卒中或者是TIA病史均是影响房颤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高风险因素,且心肌梗死疾病、慢性肺病疾病、贫血等均是房颤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特征;而机体脂代谢异常、有过高血压疾病史、左房内径稍微偏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则可以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猜你喜欢
病史病死率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