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昆
(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北京,100075)
脑出血是由于患者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产生的出血性疾病[1]。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患者为脑出血,其中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2]。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因血压控制不当,导致血压过高,突破血脑屏障,进而引发该病[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昏迷,其昏迷时间的长短与患者脑出血量以及手术的顺利具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尽早脱离昏迷状态[4]。昏迷患者促醒干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借助多种感官刺激,来唤醒患者意识,即多感官促醒的干预方式。多感官促醒干预是借助语言、触觉、嗅觉、听觉及运动等多元化的信号,对患者神经元突触、细胞再生形成刺激,使患者建立神经传导通路,从而促使脑干网状结构、脑边缘结构恢复,改善脑功能的干预措施[5]。基于该理念,利用多感官促醒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刺激,加快患者的苏醒时间。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北京华生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分析多感官促醒干预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北京华生康复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出血部位男女脑干基底节区对照组2012(60.0)8(40.0)60.33±1.1211(55.0)9(45.0)观察组2013(65.0)7(35.0)60.24±1.3113(65.0)7(35.0)χ2/t0.1070.2340.417 P 0.7440.8170.519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6];②术后处于昏迷状态;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②合并肿瘤;③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
对照组采取基础干预。①做好常规干预措施:临床医师应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②实施皮肤干预:保障患者床单始终处于干燥、已经清洁的状态。在晨间与晚间均进行相应干预,可利用气垫床缓解患者的压力,定时进行翻身。③实施口腔干预:利用合适的清洁液体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理,确保其口腔内无异味。④实施眼部干预:每日利用清水对患者眼部进行清洗,并在眼角膜部位滴玻璃酸钠滴眼液(生产企业: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注册证号H20090380),保持眼部舒适。⑤预防并发症:选择合适的体位,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观察,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预防患者发生压疮、误吸等并发症。
观察组采取多感官促醒干预。①语言促醒:在对患者展开相应干预时,应将患者当作清醒状况,加强语言交流。例如,在实施干预操作时,临床医师可向患者讲解目前所实施干预的目的,以及相关流程,在操作时利用语言关心患者。另外,鼓励患者家属,在日常应多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利用“自问自答”形式,向患者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经历的事情以及生活中的趣事,叮嘱患者家属在沟通时应保持乐观的态度。沟通时间应在30 min/次以上,且每天应超过2次。②听觉促醒:提前选好轻柔的音乐(以柔和的钢琴曲为主)并下载到播放器内,每日为患者播放3次;交替进行实况新闻的播放,注意在播放音乐及新闻过程中,对音量适当控制,以不影响正常人睡眠为度。时间安排如下:7:00-7:30,12:00-12:30,19:00-19:30,进行近期新闻广播播放。9:00-9:30,14:00-14:30,21:00-21:30,在咨询患者家属后,选择患者喜好的音乐进行播放。③视觉促醒:在傍晚以及清晨时,对病房内的灯光进行交替开关,每次间隔时间保持在1 min,进行10次交替。清晨的时间应在6:30,傍晚的时间应在18:30。具体时间可依据冬、夏季进行相应调整。另外,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的瞳孔也起到刺激患者视觉神经的效果,照射时间应在上午与下午,交替对患者的双侧瞳孔进行照射,每侧的时间应保持5 s,各进行3次照射。④触觉促醒:在每日清晨与夜晚患者入睡前,利用温水对其皮肤进行擦拭,擦拭顺序如下:面部(一侧眼部、额头、面颊、鼻翼、耳后与颈部,以同样的顺序对另一侧进行擦拭)、手部与足部。在对手部与足部擦拭时,应使用软毛刷对其手背、手掌、腕部、足背和足底、脚踝进行擦洗。每个部位应进行5~10 min的擦洗,在擦拭时,还应进行按揉,加强抚触力度。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肢体接触,加强对其触觉的刺激。⑤嗅觉促醒:在对患者进行嗅觉刺激时,主要是利用香味进行刺激。在100 mL蒸馏水中融合0.6 g香草精华,使用滴灌吸取10滴液体后,将其滴在纱布上,并将纱布放置于患者头部相距10 cm处,1次/d,10 s/次。在进行嗅觉刺激前,应与患者家属沟通,确保患者不存在鼻炎等对嗅觉会造成影响的基础性疾病,若存在该类疾病,可提高精油的浓度,保障刺激效果。⑥运动促醒:在患者昏迷期间做好被动运动,对其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小关节至大关节的活动顺序,屈伸、内外旋等方式),每个关节应进行3次运动,进行2次/d锻炼。患者若关节已出现痉挛情况,应给予重点刺激,另外,还可对患者体位进行改变,从而实现运动促醒目的。
(1)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利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7]对患者干预前后昏迷情况进行评分,分别从睁眼反应(1~4分)、语言反应(1~5分)与肢体运动(1~6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表示轻微意识障碍;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8分,表示处于昏迷状态。利用决策疲劳量表(Decisional Fatigue Scale,DFS)对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期情况进行评分,量表为单维度,包括9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0分非常不同意,3分表示非常同意;总分0~27分,评分高表示决策疲劳程度严重。利用Grant氏二分类变量法对患者干预前后脑功能情况进行评分:0~1分异常,2分及以上则是正常,评分高则表示脑功能越好。
(2)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在干预后出现便秘、压疮、肢体痉挛的例数,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压疮+肢体痉挛)例数/总例数×100%。
(3)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患者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4)血压水平。记录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共检测3次,取平均水平。
(5)炎症因子。干预前后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IL-6正常数值范围为0.373~0.463 ng/L;CRP正常数值范围为0~8 mg/L。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经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GCS评分、DFS评分及Grant氏二分类变量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分)
组别例数时间GCSDFSGrant氏二分类变量法观察组20干预前5.41±1.2118.49±3.252.36±1.04干预后9.75±2.1410.33±2.275.49±2.33对照组20干预前5.48±1.3318.61±3.182.30±1.12干预后7.33±0.1614.26±2.493.48±1.57 t干预前/P干预前0.174/0.8630.118/0.9070.176/0.862 t干预后/P干预后 5.043/<0.001 5.216/<0.0013.199/0.003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
组别例数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2019.33±4.1645.36±6.32观察组2012.25±2.2724.38±5.14 t 6.681 11.518 P<0.001<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更优,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5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注:1 mm Hg≈0.133 kPa。
组别例数时间舒张压收缩压观察组20干预前143.22±20.15 96.25±15.33干预后125.21±10.2381.12±7.54对照组20干预前143.21±20.22 96.41±15.26干预后134.28±15.69 87.33±10.27 t干预前/P干预前0.002/0.9990.033/0.974 t 干预后干预后/P2.166/0.0372.180/0.036
干预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表6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组别例数时间IL-6(ng/L)CRP(mg/L)观察组20干预前0.785±0.2814.48±3.12干预后0.445±0.14 9.18±1.56对照组20干预前0.782±0.3114.69±3.27干预后0.512±0.2610.48±1.36 t干预前/P干预前0.051/0.9600.329/0.743 t干预后/P干预后2.323/0.0224.442/<0.001
当前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患者患病后由于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会有较高的致残以及致死率。临床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主要选择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为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加快患者苏醒速度,临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8]。就相关研究内容可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对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9]。
多感官促醒干预是一种综合性强的干预方法,可以借助多方面的刺激,促使患者脑补神经传导通路再次建立,使得脑干和脑边缘网状结构恢复,将脑部基底核中迈内特(Meynert)细胞、中枢神经细胞激活,使之形成叠加兴奋的作用,实现脑组织、细胞的重塑、修复,并将之激活,强化细胞功能,促使更多乙酰胆碱形成,加强交感神经张力,进而促使患者尽早摆脱昏迷进而苏醒[10]。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展开多感官促醒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相关研究显示,在对患者进行言语刺激后,可以使患者脑部获得言语信号,从而提高其神经元的活跃度,加快患者神经中枢系统功能的恢复速度[11]。本研究所展开的听觉促醒则可以使患者感到愉悦,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实施触觉、视觉的刺激均可对患者的脑系统造成刺激,使其形成新的神经闭环,重构大脑皮层,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12-13]。因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施感官促醒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改善。利用运动促醒干预,对患者的关节以及肢体展开相应的被动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肢体痉挛或畸形发生的概率[14-15]。另外,在对患者展开运动促醒之后,能够对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肌张力进行有效改善,进一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16]。运动促醒可使其在机体内部能够重新建立运动反射,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痉挛等问题[17-18]。
利用触觉脆性干预措施,定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及擦拭,防止患者皮肤出现压疮,使患者皮肤处于干燥并且清洁状态[19]。另外,在后期展开运动促醒干预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变化体位、叩背等相关的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因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压疮,且对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20]。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多感官促醒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干预效果,加快患者苏醒速度,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